试评析维也纳体系运作过程中大国的均势政策。

题目

试评析维也纳体系运作过程中大国的均势政策。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维也纳会议所规范的新的欧洲布局是建立在三个原则基础,即正统原则,补偿原则,遏制原则和两个技术支柱即神圣同盟,四国同盟之上的。正统原则侧重于意识形态的结合,补偿原则则成为协调互信的基础,遏制原则则体现了对现实政治的操作,配套以神圣同盟所形成的保守主义王朝联盟对意识形态的结合进行维护,四国同盟所体现的集体安全的雏形对现实政治进行操作。此外遏制原则所倡导的均势观念,补偿原则所信求的协调合作机制,这些交织的举措编制了一张意识形态为经线,以现实政治为纬线巨大无比,又天衣无缝的安全网,并凭借大国的协调干涉的约束力,将它牢牢的笼罩在了欧洲的版图上。
更多“试评析维也纳体系运作过程中大国的均势政策。 ”相关问题
  • 第1题:

    维也纳会议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其划分的依据是:()

    A.君主至上

    B.大国优先

    C.欧洲均势

    D.欧洲自由主义


    参考答案:C

  • 第2题:

    试评析唐代差遣任职法。


    参考答案:唐代除一般任用制外,还有一种特殊任职法即使职差遣。这种官吏任用方法具有两面性,它既是皇帝为控制政权直接插手国家庶务的一种手段,造成国家庶务管理的随意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客观上也要求统治者用临时置使、随事订补的方法,在保证行政管理体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增加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应变能力,使职差遣正是在不改变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情况下对原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唐代任命莱官负责处理专门事务,称为差遣。被差遣者如果是职事官,事毕即回原任。差遣可分为“置使”和“检校”两大类。总之,差遣是皇帝针对临时性任务所拥有的非程序任官的权力,这种任官方式既有为事择人的优点,也有破坏制度的弊端。

  • 第3题:

    试述维也纳会议总决议基本内容及评价维也纳体系。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基本内容:①恢复欧洲许多国家封建王朝的统治。法国、西班牙、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波旁王朝,都相继复辟。
    ②列强任意处里欧洲和海外领土。波兰再次遭到瓜分,由俄英普奥四国瓜分。普鲁士的疆域扩大到了莱茵河左岸和波罗的海南岸。英国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海外殖民地,确立了世界技民霸主地位。
    ③维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
    ④防范法国东山再起。把法国局限在1790年的疆界内,东北边境的一些重要城堡和要塞由反法盟军占领3—5年,占领费用由法国负担。法国赔款7亿法郎,交出军舰。比利时并入荷兰,成立尼德兰王国,卢森堡公国也由尼德兰统治者兼管,以抗御法国。扩大瑞士,把许多战略上重要的山隘都划归瑞士,确立瑞士为永久中立国。
    (2)评价:①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它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维持德、意分裂状态,这些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它按照大国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和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定了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是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
    ③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都是欧洲封建君主镇压革命、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用高压手段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的工具。
    ④但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采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 第4题:

    维也纳体系


    答案:
    解析:
    它是拿破仑帝国瓦解后,于1814年10月至1815年6月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所确立的欧洲新的均势。它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版图,重建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暂时调整了欧洲各大国的矛盾,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殖民地)形成了难得的和平环境。维也纳体系虽然开了历史的倒车,但它不能消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带来的广泛国际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不断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冲击和瓦解这一体系。维也纳会议是分赃会议,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利益,必然招致反抗,从而为体系的瓦解埋下了隐患。但维也纳会议提出的“大国协调”和“会议外交”在外交实践上有所创新。

  • 第5题:

    试析维也纳体系。


    正确答案: 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和《神圣同盟条约》、《四国同盟条约》共同构成了维也纳体系。它以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等为指导思想,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建立起多极的政治均势,并暂时维持了欧洲封建列强间的和平与协调。1848年法、意、奥、普等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给欧洲封建制度以沉重打击,冲击了维也纳体系。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将维也纳体系进一步推向解体。
    评价:首先,它代表四大国的意志,也可以说是代表了落后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因为除英国与荷兰之外的其他国家此时还都是封建专制国家),它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
    其次,它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他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
    第三,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争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欧洲各国之间战争的频繁程度,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
    第四,第一次巴黎和约和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为欧洲大国间的关系创造了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使欧洲大国大体上形成了一种领土均势,这是均势的最重要含义。维也纳会议所做出的欧洲领土安排,首先是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构筑的一道安全堤坝。其次,会议所进行的地缘政治安排,还使得在中欧出现了德意志邦联,使俄国的势力局限于东欧,让英国把扩张重点放在海外,使其履行其维持欧洲均势的作用。
    维也纳会议所追求的力量平衡,只是在各大国之间谋取力量对比的大致平衡,而非绝对的平衡。平衡与均势只能是暂时的,相对的。认为通过建立国际政治权力均势,就可以导致欧洲的安宁和繁荣,是一相情愿。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国家追求的不是均势,而是权力的优势。

  • 第6题:

    之所以说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最主要的是指它()。

    • A、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
    • B、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
    • C、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
    • D、按大国的意志重划欧洲版图

    正确答案:B

  • 第7题:

    目前的国际体系是()。

    • A、雅尔塔体系
    • B、维也纳体系
    •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D、多极竞争体系

    正确答案:D

  • 第8题:

    评析资产社会政策。


    正确答案: (1)资产社会政策将传统的政策领域延伸到纯粹的经济领域如银行储蓄和投资,表现了生产性的政策特征;
    (2)个人发展帐户以其个人控制权、选择权和更方便的携带,可能成为地区和全球社会政策的主要工具;
    (3)资产社会政策改变了穷人的被动的接受者角色,增进了自信,产生了诸多积极的社会和心理效应。

  • 第9题:

    维也纳会议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其划分的依据是:()

    • A、君主至上
    • B、大国优先
    • C、欧洲均势
    • D、欧洲自由主义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多选题
    中国积极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的大国关系框架。
    A

    亲诚惠容

    B

    总体稳定

    C

    均衡发展

    D

    均势发展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维也纳会议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其划分的依据是:()
    A

    君主至上

    B

    大国优先

    C

    欧洲均势

    D

    欧洲自由主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调控经济运作、实现国家规划和各种社会目标所需配套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称为(  )。
    A

    宏观调控政策

    B

    国家规划政策

    C

    经济政策体系

    D

    经济运作政策


    正确答案: A
    解析:
    宏观调控政策是指调控经济运行、实现国家规划和各种社会目标所需配套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和价格政策等。

  • 第13题:

    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1815年建立的维也纳体系的相似之处有()

    ①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②恢复了欧洲大陆的旧秩序

    ③体系内部充满了各种矛盾

    ④大国间斗争与妥协的产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试析梅特涅与维也纳体系。


    参考答案:

    根据第一次巴黎和会的规定,1814年9月,维也纳国际会议召开。维也纳会议实际上是战胜国按照自己的心愿,对欧洲进行一次重新安排,这次会议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也就是维也纳体系。会议由英、俄、奥、普四大强国主持,西、葡、瑞典等二流战胜国遭到排斥。奥地利的代表是深得奥皇信任的梅特涅。他效忠于哈布斯堡家族,同时又信奉现实主义的国家利益法则,工于心计,外交经验丰富,遇事沉着冷静。在拿破仑战争后期,他在法、俄之间施展其左右逢源的手段,既促成了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又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俄国向西扩张的企图,对于欧洲均势的恢复起了很大作用,从而使奥地利在维也纳会议中居于主导地位。会议的地点选在维也纳,这本身就是梅特涅对外政策的产物。因此,尽管哈布斯堡帝国只是金玉其外,但由于梅特涅的竭力维持,竟也能显赫一时。
    会议的两个焦点问题,德国和波兰,直到1815年的2月才得以解决。梅特涅可谓喜忧参半:奥地利享有的华沙公国将成为俄国的附属国。作为补偿,普鲁士只能获得部分萨克森领地(本来普鲁士要求获得萨克森全领)。他的工作重点现在是要让大多数德意志邦国同意放弃一些曾经拥有的权利去成立一个新的联邦国会。他同时要协助瑞士委员会的工作,还有很多其他琐碎的事情。他还私下讨论关于南意大利的命运,因为乔吉姆穆·拉特在那不勒斯的军队正在变强。不仅如此他还有各种各样的代表团要接待,包括宗教的、政治的、经济的,来自于欧洲各地。3月7日,一条新闻把梅特涅惊醒,拿破仑从厄尔巴岛越狱了。得知消息的一小时之内他同时会见了普鲁士和俄国皇帝,一开始梅特涅没心情去改变大会进程,而且事情的进展对大会的影响也微乎其微。最终3月13日,五国联盟宣布拿破仑为逃犯,并于25日签署新协议将召集15万人的军队。一切似乎一夜之间回到了两年前。随着军队开拔渐行渐远,维也纳会议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并且迅速修改了独立尼德兰的边界,正式提议解散瑞士联邦,批准了此前关于波兰的协议。到4月底,只有两个问题了,新德意志联邦的组织问题和意大利问题。
    之后事情马上到了紧要关头。奥地利加强了对伦巴第-威尼斯的控制,也加强了那些在玛利亚路易斯名义之下领地的保护。4月18日梅特涅正式向那不勒斯的穆拉特宣战。5月3日奥地利在拖伦蒂诺战役中取胜,并在其后不到三周的时间里就占领了那不勒斯。梅特涅觉得可以在回到维也纳之后再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德国问题的讨论拖延到了6月初,之后一个奥普的联合提议获得了批准。许多纲领性的事项都需要德联邦议会讨论,议会主席是弗兰茨皇帝。尽管还是有许多批评声音认为奥地利应该在德国有更高的影响力,不过对这个结果梅特涅已经满意了,这已经相当于控制两个哈布斯堡家族了。当然,梅特涅此时可以利用议会为自己谋取利益。虽然如此,这些安排还是得到了大多数议会代表的欢迎。与此同时更高一级的官员准备向法国重新开战。最后一份协议6月19日在维也纳签署(俄国一周后签字),维也纳会议也就此正式结束了,随后大多数的代表都离开了这个城市。梅特涅自己早在13日就前往了前线投入到了战役之中。不过已经没有必要了,因为拿破仑在6月18日的滑铁卢战役中完败。
    在维也纳会议上,他积极推行欧洲大国均势政策,调和俄、英、普、奥列强瓜分领土和殖民地的矛盾,在巩固欧洲旧秩序上取得各方一致的意见。同时,又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与英、法代表签订反对俄、普的秘密协定,确保奥地利在意大利和德意志联邦中的优势地位这次会议名义上是为了重建欧洲和平,实际目的却是复辟封建王朝,打压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因梅特涅及多数与会领袖都认为,民族主义及民主运动是致乱之源,并采取敌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他们致力使欧洲回归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原状,恢复旧秩序下的思想与制度,重新建立欧洲的保守势力。在梅特涅的强势主导下,维也纳会议订下欧洲各国以后的“协调”方针,亦种下日后四国同盟的建立的恶果。


  • 第15题:

    简述维也纳体系瓦解的过程。


    答案:
    解析:
    (1)神圣同盟的破裂:希腊独立标志着同盟开始破裂,比利时独立导致神圣同盟最终破裂,他们的独立也使得欧洲版图首次改变。(2)维也纳体系严重动摇;19世纪20、30年代的革命运动冲击了维也纳体系法国七月革命使得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3)1848年革命彻底瓦解维也纳体系。(4)19世纪60、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王朝统一战争完全粉碎了维也纳体系:

  • 第16题:

    维也纳体系下的诸矛盾中,最核心的是()。

    • A、工业资产阶级和封建专制之间的矛盾
    • B、广大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 C、被压迫民族和大国压迫者之间的矛盾
    • D、大国之间争夺欧洲利益的矛盾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按照()的原则,建立完善果业的补偿和保险体系。

    • A、政策支持
    • B、市场运作、农民自愿
    • C、政府引导
    • D、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维也纳体系的主要内容就是要防止德国的重新崛起,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避免发生新的战争。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中国积极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的大国关系框架。

    • A、亲诚惠容
    • B、总体稳定
    • C、均衡发展
    • D、均势发展

    正确答案:B,C

  • 第20题:

    近代均势结构的典范有()。

    • A、威斯特伐利亚秩序
    • B、1713年结束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乌德勒支条约
    • C、1815年反法联盟签订的维也纳公约
    • D、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正确答案:A,B,C

  • 第21题:

    多选题
    近代均势结构的典范有()。
    A

    威斯特伐利亚秩序

    B

    1713年结束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乌德勒支条约

    C

    1815年反法联盟签订的维也纳公约

    D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评析班级授课制。

    正确答案: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的形式,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变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其优点及局限性分别如下:
    (1)班级教学的优点
    ①它能够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②它能够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扎实实,有条不紊。
    ③它能够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是教师系统讲授,而且在这个基础上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④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⑤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和互相促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⑥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它不仅能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班集体内的群体活动和交往有利于形成学生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有利于形成学生其他一些健康的个性品质。
    (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①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
    ②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③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④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和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⑤教学内容、时间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⑥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
    ⑦缺乏真正的集体性。在班级教学中,每个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1815年建立的维也纳体系的相似之处有() ①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②恢复了欧洲大陆的旧秩序 ③体系内部充满了各种矛盾 ④大国间斗争与妥协的产物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