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元九书》,其中“元九”是:
A.元稹
B.元结
C.元珪
D.元稷
第1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认为“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谓之()”
第2题:
下列不是白居易的作品的是()
第3题: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长文《 与元九书 》中,文章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强调的重点是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目的。
第4题:
比较白居易的《与元九说》,李贽文艺思想的创新之处何在?
第5题:
教材指出:白居易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即“文章合()而著,歌诗合()而作”(《与元九书》),这明显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论思想。
第6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论诗:“()、苗言、华声、实义。”
第7题:
对
错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琵琶行》
《与元九书》
《离骚》
《花间集》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了他的诗歌主张,其中不包含哪一主张?()
第14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第15题: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出自()
第16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自己“文章合为时而著,()”的诗歌理论。
第17题:
如何准确理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理论?
第18题:
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元稹和白居易在元和年间写的诗,统称为“()”。
第19题:
苏轼《留侯论》
刘义庆《世说新语》
刘勰《文心雕龙》
白居易《与元九书》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白居易《与元九书》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白居易《新乐府序》
陈子昂《感遇》
第23题:
第24题:
根情
华声
讽喻
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