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白居易《与元九书》,其中“元九”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认为“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谓之()”

    • A、讽喻体
    • B、闲适诗
    • C、伤感诗
    • D、杂律诗

    正确答案:C

  • 第2题:

    下列不是白居易的作品的是()

    • A、《琵琶行》
    • B、《与元九书》
    • C、《离骚》
    • D、《花间集》

    正确答案:C,D

  • 第3题: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长文《 与元九书 》中,文章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强调的重点是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目的。


    正确答案:功利

  • 第4题:

    比较白居易的《与元九说》,李贽文艺思想的创新之处何在?


    正确答案: 讨论对象从正统的诗歌扩展到通俗文艺形式。白氏的“讽喻说”仍以传统的“文以载道”的观念,将“文章合为时而著”当做作品优劣唯一的判断标准。李贽的“化工说”不再把作品的思想导向、社会功能作为文学创作的唯一标准。他认为,艺术特质在于表现,在于一种人心、人性、人情的抒发(可参见第三自然段)。

  • 第5题:

    教材指出:白居易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即“文章合()而著,歌诗合()而作”(《与元九书》),这明显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论思想。


    正确答案:为时;为事

  • 第6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论诗:“()、苗言、华声、实义。”


    正确答案:根情

  • 第7题:

    判断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如何准确理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理论?

    正确答案: 白居易对诗歌艺术的抒情本质是有深刻认识,但他强调的重点在于义,也就是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这明显是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论思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自己“文章合为时而著,()”的诗歌理论。

    正确答案: 诗歌合为事而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下列不是白居易的作品的是()
    A

    《琵琶行》

    B

    《与元九书》

    C

    《离骚》

    D

    《花间集》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论诗:“()、苗言、华声、实义。”

    正确答案: 根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与元九书》中体现了白居易哪些诗歌理论

    正确答案: 1、在文与现实的关系上,白居易坚持生活是诗歌的源泉,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的疾苦和政冶斗争,干预生活,因而提出了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的原则:“文章合为时崦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在诗歌的作用上,白居易结合诗歌的特性,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功能,提出诗歌应发挥其“救济人病,裨补时阙”“泄导人情”的看法,并肯定了现实意义。   
    3、在强调诗歌的内容政治性的基础上,界定了诗歌的内涵,指出了诗歌的艺术特点:情感性、形象性、音乐性和真实性。   
    4、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强调内容和形式要统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了他的诗歌主张,其中不包含哪一主张?()

    • A、根情
    • B、华声
    • C、讽喻
    • D、实意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出自()

    • A、苏轼《留侯论》
    • B、刘义庆《世说新语》
    • C、刘勰《文心雕龙》
    • D、白居易《与元九书》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自己“文章合为时而著,()”的诗歌理论。


    正确答案:诗歌合为事而作

  • 第17题:

    如何准确理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理论?


    正确答案: 白居易对诗歌艺术的抒情本质是有深刻认识,但他强调的重点在于“义”,也就是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这明显是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论思想。

  • 第18题:

    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元稹和白居易在元和年间写的诗,统称为“()”。


    正确答案:元和体

  • 第19题:

    单选题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出自()
    A

    苏轼《留侯论》

    B

    刘义庆《世说新语》

    C

    刘勰《文心雕龙》

    D

    白居易《与元九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比较白居易的《与元九说》,李贽文艺思想的创新之处何在?

    正确答案: 讨论对象从正统的诗歌扩展到通俗文艺形式。白氏的“讽喻说”仍以传统的“文以载道”的观念,将“文章合为时而著”当做作品优劣唯一的判断标准。李贽的“化工说”不再把作品的思想导向、社会功能作为文学创作的唯一标准。他认为,艺术特质在于表现,在于一种人心、人性、人情的抒发(可参见第三自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元稹和白居易在元和年间写的诗,统称为“()”。

    正确答案: 元和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出自()
    A

    白居易《与元九书》

    B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C

    白居易《新乐府序》

    D

    陈子昂《感遇》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析《与元九书》提出的诗歌理论。

    正确答案: (1)关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他认为诗歌: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他所说的时和事都是指有关国家兴衰、政治的得失、人民的疾苦等大事。“为时而作”即要从当前的时代出发,针对现实问题进行创作;“为事而作”就是要国事而发,有事实根据,不务虚谈。他倡导新乐府运动,他的创作实践也明确贯彻了诗歌反映现实,指斥时政、抨击黑暗的创作原则。白居易为时为事而作的诗歌创作原则,是对儒家尚用文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更富于人民性和斗争性,已远超儒家“温柔敦厚”的诗论准则,具有新的理论内容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2)美刺比兴。白居易用“美刺比兴”来概括其讽谕诗的基本精神,他将表述思想内容范畴的“美刺”与表达诗歌创作艺术形式范畴的两种表现手法“比兴”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一个新的意思,即诗歌创作要有讽谕意义,要求诗歌发挥“补察时政”、“救济人病”等作用。白居易“美刺比兴”论诗标准的提出,赋予了经兴以讽谕时政的含义,在我国古代诗论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过分夸大了诗歌的政治作用,对诗歌吟咏性情的美学特点认识不足,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3)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把诗歌的情、言、声、义的关系比作树林的根、苗、花、实的关系,指出“情”是诗歌创作的“根”,反映了诗歌的本质特征,形象地揭示了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实际上“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就是要求诗人植根于现实生活,运用质朴易谕、音韵和谐的语言,通过“风雅比兴”的艺术方法,真实地表现贫苦人民的真情实感,以美刺时政得失。可见,这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诗歌定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了他的诗歌主张,其中不包含哪一主张?()
    A

    根情

    B

    华声

    C

    讽喻

    D

    实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