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文章结尾的家境描写与开头相呼应,有什么表现作用?
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家境的窘迫,这就将全文笼罩在阴冷的氛围之中,既显示出当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动荡不安、日渐下降的生活境遇,又烘托出父子亲情的真挚可贵。
略
第2题:
所谓三镜头法,指的是正反拍,外加一个中景的双人镜头,这是影视最惯用的剪辑方式,在电视上,便表现为().
第3题:
那宝玉又听见他说“好姻缘”三个字,越发逆了己意,心里干噎,口里说不出来,便赌气向颈上摘下“通灵玉”来,咬咬牙,狠命往地下一摔,道:“什么劳什子!我砸了你,就完了事了!”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风不动。宝玉见不破,便回身找东西来砸。黛玉见他如此,早已哭起来,说道:“何苦来,你砸那哑巴东西?有砸他的,不如来砸我!”《宝黛吵架》上段文字中“好姻缘”指的是什么?
第4题:
有一次贺龙参加一个群众集会,一个诗人朗诵了他的新作,他说:“我要讲一个英雄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南昌起义,这个英雄就是贺老总!”刚说到这里,突然有人说:“你这话不对,南昌起义怎么只有一个英雄!”说话的就是贺老总。他对这个诗人说:“我告诉你,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是周恩来副主席,还有朱德、刘伯承,那个时候我还不是共产党员呢,能算什么英雄?”在这个故事中,贺龙所用的表达谦虚的方法叫做()
第5题:
在伦敦的日子里,我每天乘着红色的双层巴士在大街上(),每天都有新发现。一次,在皮卡迪利广场,我有看到读小说的乞丐。在慵懒的夕阳下,那乞丐穿戴齐整,()地坐在马路旁,面前放着一个供路人扔硬币的碗。他那书放在碗旁的地面上,低着头,用手指指着页面,一行一行地读着。他读得那样认真,身边的车水马龙,周遭的一切(),似乎都不复存在。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你说我说”
“你说他说”
“他说我说”
“你说我说他说”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徘徊 旁若无人 喧哗
踯躅 置若罔闻 喧腾
穿行 泰然自若 喧闹
穿梭 神情自若 喧嚣
第12题:
第13题:
《恶之花》的作者是(),他是一个()的诗人。
第14题:
《跛乞丐》中跛乞丐经过三次帮助人,邮政局人很佩服他。
第15题:
古代诗人大多喜欢“把酒言欢”,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并不擅饮酒,但是颇好“置酒招客”,他自己曾说:“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请问这位诗人是谁?
第16题:
“缜密的哲学家原是乞丐”是在讽刺()。
第17题:
在伦敦的日子里,我每天乘着红色的双层巴士在大街上(),每天都有新发现。一次,在皮卡迪利广场,我又看到读小说的乞丐。在慵懒的夕阳下,那乞丐穿戴齐整()地坐在马路旁,面前放着一个供路人扔硬币的碗。他把书放在碗旁的地面上,低着头,用手指指着页面,一行一行地读着。他读得那样认真,身边的车水马龙,周遭的一切(),似乎都不复存在。依次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那怎么办
那他想怎么样呢
他有什么了不起
那他不是吃亏了吗
第21题:
第22题:
低调处理的方法
移花接木的方法
相对肯定的方法
巧妙比喻的方法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