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长甲欲将一套住房以50万元出售。某报记者乙找到甲,出价40万元,甲拒绝。乙对甲说:“我有你贪污的材料,不答应我就举报你。”甲信以为真,以40万元将该房卖与乙。乙实际上并无甲贪污的材料。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存在欺诈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B.存在胁迫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C.存在乘人之危的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D.存在重大误解,属可撤销合同

题目
某校长甲欲将一套住房以50万元出售。某报记者乙找到甲,出价40万元,甲拒绝。乙对甲说:“我有你贪污的材料,不答应我就举报你。”甲信以为真,以40万元将该房卖与乙。乙实际上并无甲贪污的材料。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存在欺诈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B.存在胁迫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C.存在乘人之危的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D.存在重大误解,属可撤销合同

相似考题
更多“某校长甲欲将一套住房以50万元出售。某报记者乙找到甲,出价40万元,甲拒绝。乙对甲说:“我有你贪污的材料,不答应我就举报你。”甲信以为真,以40万元将该房卖与乙。乙实际上并无甲贪污的材料。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2004年5月1日甲对乙说:“我正在考虑卖掉家中祖传的一套家具,价值10万元”,乙立即向甲表示:“我愿意以10万元购买此套家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表示构成要约

    B.乙对甲的表示构成承诺

    C.甲对乙的表示构成承诺

    D.乙对甲的表示构成要约


    正确答案:D

  • 第2题:

    居民甲某有五套住房,将一套价值100万元的别墅抵偿了乙某100万元的债务;甲某用价值80万元的一套住房,换取丁某的房屋,丁某房屋价值70万元,同时丁某免除了甲某所欠的债务10万元;用市场价值共70万元的第三、四两套两室住房与丙某一套四室住房互换,另取得丙某赠送价值12万元的小轿车一辆;将第五套市场价值50万元的公寓房折成股份投入本人独资经营的企业。当地确定的契税税率为3%,下列关于甲、乙、丙、丁缴纳契税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甲3000元,乙30000元,丙3600元,丁不纳税
    B.甲3600元,乙30000元,丙不纳税,丁3000元
    C.甲不纳税,乙30000元,丙3600元,丁3000元
    D.甲15000元,乙36000元,丙不纳税,丁3600元

    答案:C
    解析:
    乙应缴纳契税=100×3%=3(万元)=30000(元);丙应缴纳契税=12×3%=0.36(万元)=3600(元);丁应缴纳契税=10×3%=0.3(万元)=3000(元)。

  • 第3题:

    2000年,甲租用乙的房屋,双方签订了租赁合同,约定租赁期限为5年。2003年,甲因租用的房屋年久失修,乙又无力维修,故提议乙出卖,乙同意以3万元的价格卖给甲,甲表示价格太高不买。此时丙愿意以3.2万元的价格购买此房,乙丙遂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乙以3.2万元的价格将该房卖给了丙。
      根据上述事实及有关法律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丙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否影响甲对该房的租用?
      (2)甲是否对该房有优先购买权?


    答案:
    解析:
      (1) 《合同法》规定,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所以乙丙的房屋买卖合同并不影响甲对该房的租用,直至租赁期满。
      (2) 《合同法》规定,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本案中乙以3.2万元的价格将房屋卖给丙,高于告知甲的3万元价格,况且甲也表示不买,已经放弃了优先购买权。

  • 第4题:

    甲因无力偿还银行贷款100 万元,出售一套自有房屋。乙听闻后找甲父丙协商买房事宜。乙、丙签订合同,约定丙将该房屋出售给乙,房款为150 万元,乙支付现金50 万元,并负责偿还甲所欠银行贷款100 万元。乙依约履行,装修入住该房屋,并还清贷款。甲知晓上述情况。现乙要求甲协助办理房屋过户手续遭拒,甲要求乙撤离房屋。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是甲的父亲故丙有权出售该房屋
    B、乙已取得房屋的所有权,甲无权要求乙搬离房屋
    C、甲、乙不存在房屋买卖合同关系,乙无权要求甲协助办理过户手续
    D、乙支付房屋价款并装修入住,甲未有异议,表明甲追认了丙的无权处分行为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民法常识。
    A项错误,根据《物权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本案中,房屋属于甲的个人不动产,甲属于产权人,因此丙虽然为甲的父亲,但无权出售该房屋。B项错误,《物权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本案中房屋属于不动产,尚未进行过户登记,乙未取得该房屋所
    有权。

    C项正确,本案中,房屋买卖合同是甲与丙签订的,甲、乙之间不存在房屋买卖合同关系,因此乙无权要求甲协助办理过户手续。
    D项错误,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一、二款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本案中甲作为被代理人,未通知表示追认,应视为拒绝追认。

  • 第5题:

    甲在其承包的商店里向乙出售一套价值2000元的西服,恰好有人找甲,甲去隔壁接电话,甲嘱咐前来看望他的朋友丙说,“请帮我看管一下店,我马上回来”。甲出去以后,乙提出其有事不能久呆,要求丙尽快将西服卖给他,丙提出要等待甲回来。后来丙见乙要走,于是答应代替甲出售该西服。双方经过协商以1800元的价格出售给乙。甲回来以后,得知西服以1800元的价格被出售,觉得卖亏了,立即找到乙要求退款并取回西服。下列说法正确是()

    • A、丙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乙可以拒绝返还西服
    • B、丙的行为构成无权代理,甲可以要求乙返还西服
    • C、丙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但买卖合同的效力未定
    • D、丙的行为构成无权代理,买卖合同的效力未定,甲可以行使撤销权不予追认

    正确答案:B,D

  • 第6题:

    公务员甲欲以100万元的价格出售其一套房屋。某乙找到甲,欲出价70万元,甲拒绝。乙说:“我有你接受请客送礼的证据”,甲当真,便以70万元的价格卖给乙。乙实际并无甲接受请客送礼的证据。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存在乘人之危的行为,属于可撤销合同
    • B、存在欺诈行为,属于可撤销合同
    • C、存在胁迫行为,属于可撤销合同
    • D、存在重大误解,属于可撤销合同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单选题
    张某欲以100万元出售一套住房。某报记者赵某知道后找到张某,出价80万元,张某拒绝。赵某对张某说我有你贪污的证据,你不把房子卖给我,我就写文章曝光你。”张某信以为真,以80万元的价格将该房卖给赵某。实际上赵某并没有张某贪污的证据。关于该买卖合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存在欺诈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B

    存在胁迫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C

    存在乘人之危的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D

    存在重大误解,属可撤销合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甲因资金紧张,决定将自己的一套房屋卖掉,遂对乙说:“我急需用钱,没有办法,这个房屋价值200万元,现在150万元卖给你吧!”乙欣然同意,但事后甲反悔。关于该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

    乙的行为构成乘人之危,甲有权主张撤销该合同

    B

    甲的行为构成重大误解,甲有权主张撤销该合同

    C

    甲、乙之间的合同合法有效,甲无权主张撤销该合同

    D

    甲、乙之间的合同显失公平,甲有权主张撤销该合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显示公平成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可变更的合同。
    A项,乘人之危有三大构成要件:①一方趁对方处于危难之际;②逼迫对方做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③严重损害对方利益。本案没有这三种情节,乙的行为并不构成乘人之危。
    B项,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有三:①表意人对合同内容发生重大误解(例如:对合同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均构成重大误解);②因为误解,致使表意人表示出来的意思与其内心真意不一致;③表意人因误解遭受较大损失。本案甲的行为并不构成重大误解。
    D项,一方当事人利用自己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显失公平仅仅适用于双务合同。保证、赠与、抵押等单务合同不适用显失公平。显失公平的要件有三:①合同对双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②一方获得的利益超过了法律所允许的限度;③受害一方通常是在缺乏经验或紧迫的情况下非自愿地实施民事行为。本案并没有显失公平。

  • 第9题:

    单选题
    公务员甲欲以100万元的价格出售其一套房屋。某乙找到甲,欲出价70万元,甲拒绝。乙说:“我有你接受请客送礼的证据”,甲当真,便以70万元的价格卖给乙。乙实际并无甲接受请客送礼的证据。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存在乘人之危的行为,属于可撤销合同

    B

    存在欺诈行为,属于可撤销合同

    C

    存在胁迫行为,属于可撤销合同

    D

    存在重大误解,属于可撤销合同


    正确答案: C
    解析: 乙的行为属于胁迫行为;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撤销合同。本题中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因此属于可撤销的合同。

  • 第10题:

    单选题
    某校长甲欲将一套住房以50万元出售。某报记者乙找到甲,出价40万元,甲拒绝。乙对甲说:“我有你贪污的材料,不答应我就举报你。”甲信以为真,以40万元将该住房卖给乙。乙实际并无甲贪污的材料。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乙存在欺诈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B

    乙存在胁迫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C

    乙存在乘人之危的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D

    甲存在重大误解,属可撤销合同


    正确答案: B
    解析: (1)乙的行为属于胁迫行为;(2)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 第11题:

    单选题
    甲因资金紧张,决定将自己的一套房屋卖掉,遂对乙说:“我急需用钱,没有办法,这个房屋价值200万元,现在150万元卖给你吧!”乙欣然同意,但事后甲反悔。关于该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的行为构成乘人之危,甲有权主张撤销该合同

    B

    甲的行为构成重大误解,甲有权主张撤销该合同

    C

    甲、乙之间的合同合法有效,甲无权主张撤销该合同

    D

    甲、乙之间的合同显失公平,甲有权主张撤销该合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校长甲欲将一套住房以50万元出售。某报记者乙找到甲,出价40万元,甲拒绝。乙对甲说:“我有你贪污的材料,不答应我就举报你。”甲信以为真.以40万元将该房卖与乙。乙实际上并无甲贪污的材料。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存在欺诈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B

    存在胁迫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C

    存在乘人之危的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D

    存在重大误解,属可撤销合同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3题:

    房地产开发企业甲公司将一套商品房以2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乙,乙已经支付100万元。但是在给乙办理过户登记前,甲又以更高的价格将该房屋出卖给丙,并且给丙办理了过户登记。对此,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乙有权请求甲公司解除该商品房买卖合同
    B.乙有权请求甲返还已付房款100万元及利息
    C.乙有权请求甲赔偿其因乙违约而遭受的损失
    D.乙有权请求甲承担不超过200万元的惩罚性赔偿

    答案:D
    解析:
    根据《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8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1)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2)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本题中,甲已付购房款为100万元,所以乙有权请求甲承担不超过100万元的惩罚性赔偿。故本题答案为D。

  • 第14题:

    甲听说乙有一祖传玉石,遂前往询价,甲问:你多少钱卖?乙说:你出多少钱?甲问:15 万元卖不卖?乙说:20 万元可以马上拿走。甲未置可否。三天后,甲携款20 万元前来购买,乙说:25 万元才能卖。对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乙说“你出多少钱”属于要约
    B.乙说“20 万元可以马上拿走”属于要约邀请
    C.甲携款 20 万元前来购买时合同成立
    D.乙说“25 万元才能卖”属于要约

    答案:D
    解析:
    乙说“你出多少钱”属于要约邀请,因为此句话是乙向甲作出的希望甲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内容不是具体确定的,A项错误。乙说“20万元可以马上拿走”属于要约,因为内容具体确定,包括了拟订立合同的必备条款,且表明经甲承诺,乙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B项错误。乙的要约是“20万元可以马上拿走”,履行期限是“马上”,根基《合同法》第23条的规定,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但是甲未置可否,三天后前来购买,相当于对履行期限进行了变更,是对要约的实质性更改,因此甲的行为不是承诺,而是新的要约,不能导致合同成立,C项错误。甲携款20万元前来购买是新的要约,表明甲愿意20万元购买该玉石。但是乙说“25万元才能卖”,即对甲的要约进行了实质性更改,不是承诺,是新的要约,D项正确。

  • 第15题:

    村民甲为了多获土地补偿款,找到负责核定土地面积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乙,让其核定面积时多写面积,并且送了十万元感谢费给乙。乙答应照办,甲因此多获了四十万的土地补偿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二人成立贪污罪的共犯,贪污的金额为40万元

    B.甲送给乙十万元构成行贿罪

    C.乙收受甲提供的十万元,构成受贿罪

    D.甲送给乙行贿的十万元,不应从其贪污的40万元补偿款中扣除

    答案:A,B,C,D
    解析:
    国家工作人员乙在从事公务活动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甲共同侵吞公共财产计40万元,应以贪污罪的共犯论处。同时,乙收受甲10万元感谢费,承诺为其谋取利益的行为构成受贿罪,与贪污罪应当数罪并罚。甲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乙10万元的行为构成行贿罪。A、B、C、D四项正确,当选。

  • 第16题:

    某国有企业总经理张某欲将一套自有住房以200万元出售。某报记者李某找到张某,出价100万元,张某拒绝。李某对张某说:“我有你受贿的证据,答应我就把证据还给你;不答应我就举报你。”张某无奈签订了以100万元将该房卖与李某的合同。合同签订后,李某将张某在办公楼装修受贿的虚假证据交给张某,实际张某是在购买设备时有受贿行为。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存在欺诈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B.存在胁迫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C.存在乘人之危的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D.存在重大误解,属可撤销合同

    答案:B
    解析:
    受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选项B正确。

  • 第17题:

    甲是某学校负责采购教材的后勤人员,新学期开始前甲告诉某书店的老板乙说:“你给我5万元好处费,我们学校的教材就都买你的。”乙遂给甲5万元,甲使该学校从乙处购买教材花费100万元,乙获利30万元。甲的行为()。

    • A、构成受贿罪
    • B、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 C、构成贪污罪
    •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单选题
    某单位领导李某欲将一套住房以50万元出售。某报记者张某找到李某,出价20万元,李某拒绝。张某对李某说:“我有你贪污的材料,不答应我就举报你。”李某遂以20万元将该房卖与张某。李某与张某订立该合同的行为属于()
    A

    欺诈行为

    B

    胁迫行为

    C

    乘人之危的行为

    D

    重大误解的行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某校长甲欲将一套住房以50万元出售。某报记者乙找到甲,出价30万元,甲拒绝。乙对甲说:"我有你贪污的材料,不答应我就举报你。"甲于是以30万元将该房卖给乙。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存在欺诈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B

    存在胁迫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C

    存在乘人之危的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D

    存在重大误解,属可撤销合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核可撤销合同的规定。一方以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未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撤销合同。

  • 第20题:

    单选题
    某校长甲欲将一套住房以50万元出售。某报记者乙找到甲,出价40万元,甲拒绝。乙对甲说:“我有你贪污的材料,不答应我就举报你。”甲信以为真,以40万元将该房卖与乙。乙实际并无甲贪污的材料。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存在欺诈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B

    存在胁迫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C

    存在乘人之危的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D

    存在重大误解,属可撤销合同


    正确答案: B
    解析:
    《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民通意见》第六十九条规定,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失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本题乙以检举揭发甲的对甲威胁,应认定为存在胁迫行为。本题当事人没有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是,所以不是欺诈行为。甲出卖房屋并不是处于危难之际,不存在乘人之危的问题。而且题目也没有显示甲存在误解。

  • 第21题:

    多选题
    关于可撤销的合同,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甲给乙发微信称:“我将我的苹果手机以500元卖给你”(甲误将5000打成了500)。乙不知甲打错了,立即回复到:“按这价格,我要了。”甲可以重大误解为由撤销该买卖合同

    B

    明星甲标价500万出卖自己的别墅,某微博博主找到甲要求以400万价格购买该别墅,甲不愿,乙对甲说:“你如果不以400万卖给我,我就把你出轨的证据放到微博上,让你名声扫地!”,甲信以为真,以400万卖给乙。乙实际并没有甲出轨的证据。甲可以乙欺诈为由撤销该买卖合同

    C

    甲家中有一传家宝绿如意,市值500万,乙从别处得知此事,遂向甲表示愿意以600万的价格购买,甲拒绝,乙称:“如果不将绿如意卖给我,就砸烂你家的房子。”甲无奈,只好以600万卖给乙,甲可以乙胁迫为由撤销该买卖合同

    D

    甲因家中变故急需钱,乙称愿意以10万购买甲的车以解甲燃眉之急(甲的车市价50万),甲因情况危急,只好答应。甲可以显失公平为由撤销该买卖合同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甲将自有房屋一套抵押给乙,借款60万元。抵押期间,丙告知甲愿意以80万元价格购买该住房,甲拟将房屋出售给丙。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

    甲有权出售自己的房屋,但应告知乙

    B

    甲可以出售自己的房屋,但应征得乙的同意

    C

    该房屋已经设定抵押,甲无权出售该房屋

    D

    甲可以不经乙的同意直接出售该房屋,并将出售所得中的60万元支付给乙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校长甲欲将一套住房以50万元出售。某报记者乙找到甲,出价40万元,甲拒绝。乙对甲说:“我有你贪污的材料,不答应我就举报你。”甲信以为真,以40万元将该房卖与乙。乙实际并无甲贪污的材料。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

    存在欺诈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B

    存在胁迫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C

    存在乘人之危的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D

    存在重大误解,属可撤销合同


    正确答案: B
    解析:
    AB两项,欺诈是指故意欺骗他人使之陷于错误的行为。受欺诈而实施的行为,则是由于他人的欺诈行为陷于错误,进而作出的意思表示。胁迫是因他人的威胁或者强迫,陷于恐惧而作出的不真实意思表示。《民通意见》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第69条规定,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本题中,乙的行为的确构成对甲的欺骗,但甲作出错误意思表示,是基于自己一旦拒绝乙低价出售房屋的要求,乙即告发自己,故甲的意思表示违背真实意愿的真正原因在于受到乙的胁迫,该房屋买卖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
    C项,《民通意见》第70条规定,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本题中,甲虽然是不得已而将自己的房屋卖与乙,但是因为受到了乙的胁迫,而不存在处于危难处境的情况,不属于乘人之危
    D项,《民通意见》第71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本题中,甲不存在重大错误认识,不属于重大误解
    【说明】C项,《民法总则》将《民法通则》中乘人之危的规定合并进入到显失公平的规定当中。第151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