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的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光速实验和黑体辐射公式是19世纪和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科学发现 B.20世纪的科技发展,几乎完

题目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的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光速实验和黑体辐射公式是19世纪和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科学发现
B.20世纪的科技发展,几乎完全得益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C.即使最初看起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的科学发现,最终也将会被广泛地应用
D.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相似考题

3.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包含着某种普遍性。艺术,列入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生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苏轼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歌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规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却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的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的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取材于李振道的文章《楔》)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人类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B.举李白、苏轼作品为例,表明体载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人的共鸣。C.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总结提炼本段文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20世纪的科技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这些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其科学原理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进一步可以追溯至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两个科学发现--光速实验和黑体辐射公式。这两个科学发现看似与日常生活无关,但其最后被广泛应用,且表现形式多样。由此可知D项正确。
更多“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的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这段文字意在”相关问题
  • 第1题:

    爱因斯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相对论的提出,它是人类研究宇宙强有力的工具。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进行过宇宙质量的计算,结果发现宇宙的质量总和竟然为零。爱因斯坦认为,宇宙在大爆炸后产生的物质有正反两种形式,反物质和正物质完全相反,而且正、反物质质量相等。但科学家在宇宙中只发现了很少量的反物质,那大部分的反物质去哪里了?如果它们不存在于宇宙中,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的计算也不会发现宇宙质量总和为零。但是宇宙的质量为零,这说明反物质应该还是存在于宇宙当中。
    下列哪项是以上论述所假设的前提?

    A.只存在一个宇宙
    B.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的计算是正确的
    C.人类如果不能利用反物质的巨大能量,就不能进行星际探索
    D.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发现了反物质,而且现在也可以在实验室制造一部分反物质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反物质应该存在于宇宙当中。
    论据: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进行宇宙质量的计算,结果发现宇宙的质量总和为零。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宇宙的数量与反物质是否存在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补充前提。只有在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的计算是正确的前提下,才能通过宇宙质量计算结果为零,得到反物质存在于宇宙当中,如果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的计算错误,那么论据不成立,无法得到论点,所以是假设的前提。
    C项:无关选项。人类是否能利用反物质的能量进行星际探索,与反物质是否存在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增加论据。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发现反物质而且能制造出反物质,说明反物质是存在的,具有加强作用,但是即使科学家在实验中没有发现反物质或制造出反物质,也不能否定宇宙中存在反物质,所以不能成为假设的前提,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 第2题:

    20世纪初普朗克、波尔等物理学家共同创造了量子力学,它与相对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量子力学的发展,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物质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认识。借助量子力学,许多现象才得以真正地被解释,新的、无法凭直觉想象出来的现象被预言,接着又被验证。量子力学等理论的诞生,对于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这些耗时多年的基础研究成果,其科学价值是无可估量的,绝不是用“有没有用”这样的简单标准就能衡量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科学研究需要长期积累
    B量子力学对现代物理学意义重大
    C基础研究不应急功近利
    D科学价值无法用量化指标来衡量


    答案:C
    解析:
    解析:
    文段第一、二句指出量子力学等理论的诞生,对于推动世界文明进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接着得出结论“这些基础研究成果,其科学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绝不是用‘有用没用’这样的简单标准就能衡量的”。故文段是在说明用“有用没有”这样功利性的标准来衡量基础研究是不正确的,C项表述正确,当选。
    A、B、D项题目都有提及,但都不是题目想要表达的主旨,应该进行深层系的分析。
    故正确答案为C。

  • 第3题:

    爱因斯坦发现狭义相对论是在专利局工作期间,体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提出黑洞的预言是建立在()基础上

    • A、牛顿经典力学;
    • B、量子力学;
    • C、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 D、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框架基于()

    • A、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 B、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 C、牛顿定律
    • D、量子力学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关于搜寻“以太”证据的实验研究,最终催生了()

    • A、量子论
    • B、量子力学
    • C、狭义相对论
    • D、广义相对论

    正确答案:C

  • 第7题:

    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实验发现光速不变。爱因斯坦在设计的理想实验里得出这样的结论:两个运动方向相反、时速为光速的火车,其相对速度仍为光速;两个以光速同向运动的物体,其相对速度亦为光速。爱因斯坦的这一想法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爱因斯坦的理论是:()

    • A、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
    • B、光速不变原理
    • C、光电效应
    • D、波粒二象性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单选题
    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提出的黑洞预言是建立在()基础上
    A

    牛顿经典力学;

    B

    量子力学;

    C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D

    狭义相对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我们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维空间”,大多数都是指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提及的“四维时空”概念。根据这一概念,我们的宇宙是由时间和空间构成。这说明()
    A

    科学的发展带来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

    B

    牛顿力学体系存在对宇宙认识的误区

    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宇宙的真相

    D

    相对论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展,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个是迈克尔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科学原理不会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发生改变

    B

    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C

    科学原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D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文段先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关键性的发展看似神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无关,然后阐述了这两个理论对近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最后总结“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因此作者意在说明科学原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C项正确。

  • 第11题:

    单选题
    提出相对论宇宙模型的是()。
    A

    英国人牛顿

    B

    美国人迈克耳孙和莫雷

    C

    美籍犹太人爱因斯坦

    D

    英国人霍金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提出黑洞的预言是建立在()基础上
    A

    牛顿经典力学;

    B

    量子力学;

    C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D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展,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 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 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 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 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 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科学原理不会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发生改变
    B.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C.科学原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文段先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关键性的发展看似神秘,与人们 的日常生活无关。然后阐述了这两个理论对近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最后总结“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 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因此作者意在说明的是科学原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与此表述一致 的是C项。

  • 第14题:

    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的研究为核技术和核能开发奠定了基础,激光的发现带来了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这些实例表明解决技术问题经常需要新的科学知识。()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不属于爱因斯坦的学术成果的是()

    • A、狭义相对论
    • B、质能方程
    • C、量子力学
    • D、广义相对论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提出的黑洞预言是建立在()基础上

    • A、牛顿经典力学;
    • B、量子力学;
    • C、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 D、狭义相对论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黑体辐射的问题的解决,导致了下列哪种理论的产生()

    • A、相对论
    • B、量子力学
    • C、经典力学
    • D、经典电磁理论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一般而言,今天的科学家按照两个基本的部分理论——()来描述宇宙。

    • A、广义相相对论、狭义相对论
    • B、万有引力定律、广义相对论
    • C、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
    • D、量子力学、狭义相对论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是相对论和()。

    • A、基本粒子理论
    • B、量子力学
    • C、原子物理学
    • D、计算机科学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单选题
    以下哪个试验支持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A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

    B

    黑体辐射

    C

    宇宙的加速膨胀

    D

    水星近日点进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19世纪末科学界所说的两朵“乌云”是指()
    A

    相对论

    B

    宇宙大爆炸

    C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D

    黑体辐射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有关科学家和其做出的突出贡献,表述正确的是()。
    A

    阿基米德系统严格地证明了杠杆定律

    B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及质能方程,创建经典力学

    C

    狄拉克根据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发现了“黑洞辐射’

    D

    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解释了光电效应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一般而言,今天的科学家按照两个基本的部分理论——()来描述宇宙。
    A

    广义相相对论、狭义相对论

    B

    万有引力定律、广义相对论

    C

    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

    D

    量子力学、狭义相对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黑体辐射的问题的解决,导致了下列哪种理论的产生()
    A

    相对论

    B

    量子力学

    C

    经典力学

    D

    经典电磁理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