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的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光速实验和黑体辐射公式是19世纪和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科学发现B.20世纪的科技发展,几乎完全得

题目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的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光速实验和黑体辐射公式是19世纪和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科学发现

B.20世纪的科技发展,几乎完全得益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C.即使最初看起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的科学发现,最终也将会被广泛地应用

D.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相似考题
更多“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 ”相关问题
  • 第1题: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及其在科技史上的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人发现天然放射性,汤姆逊发现电子。使物理学的研究由宏观领域进入微观领域,特别是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建立,出现了与经典观念不同的新观念
    意义: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古老信念,给新世纪的人们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微观世界。三大发现拉开了新世纪科学革命的序幕


  • 第2题:

    市场上,甲用10斤大米与乙的20斤玉米交换,它们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

    A.它们在市场上有相同的需要
    B.它们有等量的价值
    C.它们的营养相等
    D.它们有不同的效用

    答案:B
    解析:
    甲用10斤大米与乙的20斤玉米交换,它们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10斤大米和20斤玉米有等量的价值,交换的是他们的价值,这是交易能够形成的基础。故本题选B。

  • 第3题:

    宗教信仰与迷信在认识论上有共同之处,它们都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但迷信与宗教信仰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的,关键性的差别在于是否经过认真理性的思考。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日常我们节水有些什么好的方法呢?


    正确答案: 一、洗衣节水
    (1)洗衣机洗少量衣服时,水位定得太高,衣服在高水位的洗衣机里飘来飘去,互相之间缺少摩擦,反而洗不干净,还浪费水。
    (2)衣服太少不洗,等多了以后集中起来洗,也是省水的办法。
    (3)如果将漂洗的水留下来做下一批衣服洗涤水用,一次可以省下30-40升清水
    二、厕所节水
    (1)你如果觉得厕所的水箱过大,可以在水箱里竖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但须注意,砖头或可乐瓶放得不要妨碍水箱部件的运动。
    (2)水箱漏水总是最多,进水止水橡皮不严,灌水不止,水满以后就从溢流孔流走;出水口止水橡皮不严,就不停流走水,进水管不停地进水。
    (3)用收集的家庭废水冲厕所,可以一水多用,节约清水。
    (4)垃圾不论大小、粗细,都应从垃圾通道清除,而不要从厕所用水来冲
    三、一水多用
    (1)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
    (2)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它完全可以保证冲厕所需要的水量。
    (3)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
    (4)养鱼的水浇花,能促进花木生长。

  • 第5题:

    20世纪之交物理学在实验上有哪些新发现?这些发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一、电子的发现
    二、X射线的发现
    三、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意义:①宣告了原子是可分的。②为进行电子和原子的研究开创了新的实验技术。由于X射线与原子中内层电子的跃迁有关,这说明了物理学还存在亟待搜索的未知领域。X射线本身在医疗,研究物质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实用价值。③.贝克勒尔射线的发现,是人类第一次发现某些元素自身也具有自发辐射现象,引起了人们对原子核问题的关注。贝克勒尔获1903年诺贝尔奖。

  • 第6题:

    在多进程的并发系统中,有关进程间的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 A、都有逻辑上无关的
    • B、有些可能逻辑上无关的
    • C、都是逻辑上有关的
    • D、有些可能逻辑上有关的
    • E、它们之间都直接或间接发生关系

    正确答案:B,D

  • 第7题:

    判断题
    宗教信仰与迷信在认识论上有共同之处,它们都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但迷信与宗教信仰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的,关键性的差别在于是否经过认真理性的思考。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展,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个是迈克尔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科学原理不会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发生改变

    B

    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C

    科学原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D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文段先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关键性的发展看似神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无关,然后阐述了这两个理论对近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最后总结“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因此作者意在说明科学原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C项正确。

  • 第9题:

    问答题
    20世纪之交物理学在实验上有哪些新发现?这些发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一、电子的发现
    二、X射线的发现
    三、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意义:①宣告了原子是可分的。②为进行电子和原子的研究开创了新的实验技术。由于X射线与原子中内层电子的跃迁有关,这说明了物理学还存在亟待搜索的未知领域。X射线本身在医疗,研究物质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实用价值。③.贝克勒尔射线的发现,是人类第一次发现某些元素自身也具有自发辐射现象,引起了人们对原子核问题的关注。贝克勒尔获1903年诺贝尔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包含着某种普遍性。

    艺术,列入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生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苏轼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歌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规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却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的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的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取材于李振道的文章《楔》)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

    B.举李白、苏轼作品为例,表明体载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人的共鸣。

    C.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展,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 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 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 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 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 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科学原理不会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发生改变
    B.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C.科学原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文段先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关键性的发展看似神秘,与人们 的日常生活无关。然后阐述了这两个理论对近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最后总结“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 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因此作者意在说明的是科学原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与此表述一致 的是C项。

  • 第12题:

    被称为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新三大发现。


    正确答案:x-射线;贝克勒尔射线;电子

  • 第13题:

    《论气节》中,朱自清认为:气和节似乎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史记》上有“一鼓作气”。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哪两个似乎并不关联的城市,曾经在《纽约时报》上有过一次难得的相遇?()

    • A、北京和东京
    • B、北京和纽约
    • C、开封和纽约
    • D、上海和纽约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问答题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及其在科技史上的重大意义。

    正确答案: 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人发现天然放射性,汤姆逊发现电子。使物理学的研究由宏观领域进入微观领域,特别是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建立,出现了与经典观念不同的新观念
    意义: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古老信念,给新世纪的人们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微观世界。三大发现拉开了新世纪科学革命的序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单选题
    哪两个似乎并不关联的城市,曾经在《纽约时报》上有过一次难得的相遇?()
    A

    北京和东京

    B

    北京和纽约

    C

    开封和纽约

    D

    上海和纽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填空题
    被称为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新三大发现。

    正确答案: x-射线,贝克勒尔射线,电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