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包含着某种普遍性。艺术,列入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生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苏轼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

题目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包含着某种普遍性。

艺术,列入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生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苏轼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歌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规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却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的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的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取材于李振道的文章《楔》)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

B.举李白、苏轼作品为例,表明体载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人的共鸣。

C.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相似考题
更多“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包含着某种普遍性。 艺术,列入诗歌、绘画、音 ”相关问题
  • 第1题:

    绘画,或者说一切空间艺术,是人类在()的物质实体形式中实现自我,而不是像声乐艺术、舞蹈和表演艺术那样,以人的自身作为某种精神力量的载体。

    A相通

    B相同

    C相联

    D相异


    D

  • 第2题:

    语言的起源说认为()是人类的母语。

    • A、绘画
    • B、诗歌
    • C、艺术
    • D、音乐

    正确答案:B

  • 第3题:

    诗歌、雕塑、绘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的艺术。

    • A、模仿的
    • B、表现的
    • C、再现的
    • D、幻想的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印象派绘画和音乐具有哪些共同点? 简析它们的时代背景与艺术价值。


    正确答案:①共同点:淡漠题材,牺牲意念上的清晰,追求一种新颖、微妙、朦胧、瞬间的意境变化。
    ②时代背景:19世纪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一些法国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画坛;他们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继承前人及对同时代不同画派的借鉴、艺术家个人的创造,因些产生了印象派。
    ③印象派绘画的艺术价值:印象派绘画把光和色彩视为认识对象的核心因素。印象派大胆使用色彩,真正体现出光与色的无穷魅力。印象派主张追求色彩效果,使绘画变得更丰富、自由,也更具有绘画特点。
    印象派音乐的艺术价值:印象派音乐是客观的,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 瞬间印象,它以柔克刚,抑制过分的激情;它重视标题,以有助于引起丰富的联想;它遵循暗示性的原则,以避免过于率直的表达。

  • 第5题:

    简述梅尧臣诗歌的风格特色和艺术追求。


    正确答案: 1)梅尧臣诗歌创作经历了由前期的清平淡丽到后期追求古朴深远的转变。梅诗之“平淡”实属“古淡”,是一种老树着花的美。当他面临着社会矛盾和个人身世激变时,其诗的古淡趋向于劲峭苦硬;当他仕宦失意而追求隐逸山林时,则发为冲和恬淡而蕴涵深意。
    2)梅诗追求“苦硬”“瘦劲”,喜欢平淡的风格,其实是要求平淡其表,深邃其里,其内核是“深远”,故梅诗“平淡”的特点是: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

  • 第6题:

    设计与科学是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他们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正确答案:创造力

  • 第7题:

    简述四王的师承和艺术追求,分析其艺术风格的异同及其在绘画艺术发展中的影响。


    正确答案:清时的王时敏,画风虚灵松秀,墨气醇厚,然而气势薄弱.王鉴讲究布局,程式化重.王荤,取法自然作品生趣和真实有传统.王原祁,常以渴笔焦墨,层层皴点擦染.他们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路线,摹古是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艺术风格和手法迎合当道者支持为正统派.

  • 第8题:

    以下对于绘画艺术描述错误的是()。

    • A、绘画艺术是情感艺术
    • B、绘画艺术是静态艺术
    • C、绘画艺术是空间艺术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单选题
    人类行为的起源和基础是【】
    A

    艺术

    B

    习俗

    C

    符号

    D

    科学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四王的师承和艺术追求,分析其艺术风格的异同及其在绘画艺术发展中的影响。

    正确答案: 清时的王时敏,画风虚灵松秀,墨气醇厚,然而气势薄弱.王鉴讲究布局,程式化重.王荤,取法自然作品生趣和真实有传统.王原祁,常以渴笔焦墨,层层皴点擦染.他们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路线,摹古是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艺术风格和手法迎合当道者支持为正统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它的真理性根植于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它根植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在这一点上不同,它们仍然有着很强的关联。文中划线的两个“它”与“这一点”依次指代的是()
    A

    科学的普遍性,艺术的普遍性,根植的基础

    B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C

    普遍性,普遍真理性,根植的基础与时空界限

    D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普遍性根植的基础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语言的起源说认为()是人类的母语。
    A

    绘画

    B

    诗歌

    C

    艺术

    D

    音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构图是绘画艺术的基础,构图的原则是()和()。


    正确答案:突出主题;追求形式美

  • 第14题:

    在18世纪,音乐、诗歌、绘画、雕刻被总称为()。

    • A、艺术
    • B、人文科学
    • C、美的艺术
    • D、五艺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下列属于立体构成艺术的是()。

    • A、绘画
    • B、书法
    • C、诗歌
    • D、插花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康德认为艺术的特征在于()。

    • A、是人有意图的以理性为基础的创造物不同于自然
    • B、艺术是人类追求美的重要技巧与作为知识的科学不同
    • C、艺术创作不同于手工艺生产
    • D、艺术即游戏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人类原始衣服和住所都和()有关,用多种材料编织的东西,有时它们是生活用品,有时它们却成为艺术佳作。


    正确答案:穿编

  • 第18题:

    简述艾青诗歌的散文化的艺术追求。


    正确答案: 艾青的诗作都是自由体式。他的自由体摒弃了早期自由诗的散文化,而追求散文美。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强调诗语言的散文美。注意从生活中提取丰富、鲜活、变化的语言。在成熟期的作品中,他的语言更加朴素、亲切、新鲜、干净、凝练,且富有表现力。
    二是他讲究诗情内在的律动,把外在音律消融于诗的内在骨骼,把形式积淀到内容中去。他的诗或长篇或短制,都是章无定节,节无定句,也不拘泥于音韵与顿数,但却具有内在的旋律和节奏。如《大堰河——我的褓姆》,全诗十三节,节式有长有短,长的一节十六行,短的一节只有四行,每行字数多少不一,多者二十二字,少者每行二字。全诗不押韵,但每一节首尾句重复,以确定情绪抒发的基调,中间几行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是长句,使情感的抒发形成一种自然起伏的节奏与旋律。参差中保持和谐,变化中又有统一。
    自由诗体在艾青手中灵活多变,走向成熟。

  • 第19题:

    发型绘画是绘画艺术的基础。()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单选题
    在18世纪,音乐、诗歌、绘画、雕刻被总称为()。
    A

    艺术

    B

    人文科学

    C

    美的艺术

    D

    五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康德认为艺术的特征在于()。
    A

    是人有意图的以理性为基础的创造物不同于自然

    B

    艺术是人类追求美的重要技巧与作为知识的科学不同

    C

    艺术创作不同于手工艺生产

    D

    艺术即游戏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人类原始衣服和住所都和()有关,用多种材料编织的东西,有时它们是生活用品,有时它们却成为艺术佳作。

    正确答案: 穿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面哪些内容在中世纪被称为“自由的艺术”:()
    A

    绘画和音乐

    B

    诗歌和音乐

    C

    绘画和诗歌

    D

    建筑和音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设计与科学是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他们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正确答案: 创造力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