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人分别独立地对某个零件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并对算术平均值进行了4舍5入处理以确保测量结果都是有效数字。甲测量的统计结果是63.5mm,乙测量的统计结果是63.50mm。以下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甲认为真值应位于[63.45,63.59]区间B.乙认为真值应位于[63.500,63.505]区间C.乙测量结果的表达中,小数末尾的0是多余的D.乙测量的精度比甲高A.B.C.D.

题目

甲、乙两人分别独立地对某个零件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并对算术平均值进行了4舍5入处理以确保测量结果都是有效数字。甲测量的统计结果是63.5mm,乙测量的统计结果是63.50mm。以下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甲认为真值应位于[63.45,63.59]区间

B.乙认为真值应位于[63.500,63.505]区间

C.乙测量结果的表达中,小数末尾的0是多余的

D.乙测量的精度比甲高

A.

B.

C.

D.


相似考题
更多“甲、乙两人分别独立地对某个零件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并对算术平均值进行了4舍5入处理以确保测量结果都是有效数字。甲测量的统计结果是63.5mm,乙测量的统计结果是63.50mm。以下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甲认为真值应位于[63.45,63.59]区间B.乙认为真值应位于[63.500,63.505]区间C.乙测量结果的表达中,小数末尾的0是多余的D.乙测量的精度比甲高A.B.C.D.”相关问题
  • 第1题:

    用甲温度计测量恒温房间温度5次的读数分别为:23.1、23.2、23.0、23.1、23.2(℃),用乙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个房间温度的结果为:22.5、22.1、21.6、20.8、20.5(℃)。则下列( )条比较结论准确。

    A.甲温度计比乙温度计的准确度高

    B.甲温度计比乙温度计的精密度高

    C.甲温度计比乙温度计的精确度高

    D.甲温度计比乙温度计的灵敏度高

    A.

    B.

    C.

    D.


    正确答案:B

  • 第2题:

    绝对误差等于()。

    A.真值-测量结果

    B.真值-测量结果

    C.测量结果-真值

    D.测量结果-真值


    参考答案:C

  • 第3题:

    甲.乙二人在相同的温度中用测量器具测量同一零件,结果甲、乙二人所测得的值不同,那么甲、乙之间的测量误差属于()误差。

    A.环境

    B.方法

    C.人为

    D.随机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程序员甲、乙两人分别独立地对某个零件的长度进行测量,并对算术平均值进行了四舍五入处理以确保测量结果都是有效数字。甲测量的统计结果是63.5mm,乙测量的统计结果是63.50mm。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64)。

    A.甲认为真值应位于[63.45, 63.59]区间

    B.乙认为真值应位于[63.500, 63.505]区间

    C.乙测量结果的表达中,小数末尾的0是多余的

    D.乙测量的精度比甲高


    正确答案:D
    解析:甲为了取得小数点后1位的统计值,每次的测量值取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求出平均值后再用四舍五入法,获得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结果。因此统计结果的最末位数字5是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真值的最小值为63.45,且真值小于63.55,即真值位于[63.45,63.55]区间。同理,乙为了取得小数点后两位的统计值,每次的测量值取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求出平均值后再用四舍五入法,获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结果。因此统计结果的最末位数字是0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真值的最小值应为63.495,真值应小于63.505。

  • 第5题:

    在一次科学测验中,甲生成绩为80分,乙生成绩为40分,可以说甲生的成绩比乙生多40分,但不能说甲生的成绩是乙生的两倍,因为学科测验的测量类型是(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答案:C
    解析:
    测量类型分为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从测量。其中,定距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的测量。不仅能够將社会现象或事物分类别、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定距测量中,数字不但可以按大小排序,而且一定数量的差异在整个量表的所有部分都是相等的,也就是有相等单位。定距测量没有绝对零点,只有人为设定的相对零点。由于等距量表中的数字有相等单位,因此,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由于没有绝对零点,敌不能进行乘除运算。学科测验属于定距测量。可以加减,但是不可以乘除。因为没有绝对零点。

  • 第6题:

    甲乙两个构件的厚度测量结果算术平均值分别为56.4cm、58.6cm,标准差分别为4.21、4.32,则甲乙两个构件厚度测量结果的离散性大小关系为( )。

    A:甲>乙
    B:乙>甲
    C:甲=乙
    D:无法比较

    答案:A
    解析:

  • 第7题:

    某研究用甲、乙两种方法测量某市10处水源中氟含量(mg/L),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结果是否有差别。

    如果甲、乙两种方法测量值之差中有-0.02、0.02,其绝对值的位次是3、4,则这两个差值的秩次分别为
    A.-3.5,3.5
    B.-3.5,-3.5
    C.3.5,3.5
    D.-3,4
    E.3,4

    答案:A
    解析:
    1.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编秩时,按两组差值的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并按差值的正、负给秩次冠以正、负号;若差值为0,舍去不计,样本含量挖相应减去1。故选项B正确。
    2.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编秩时,若差值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不同时,求平均秩次,并按差值的正、负给秩次冠以正、负号;当符号相同时,既可顺次编秩,也可求平均秩次。本题中-0.02、0.02绝对值相等,而符号不同,取其平均秩次(3+4)/2=3.5,再加上原来的正负号,故选项A正确。
    3.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任取差值为正或负的秩和为统计量丁,本题取T=20.5,查T界值表时,若检验统计量T值在上、下界值范围内,则P值大于相应的概率,若T值在上、下界值上或范围外,则P值等于或小于相应的概率,本题T=20.5,在8~37内,故P>0.10。故选项A正确。

  • 第8题:

    甲说,用制动鼓测量仪测量制动鼓直径,并且应在几个不同位置测量;乙说,必须用测量仪测量制动鼓壁厚。谁正确()

    • A、只有甲正确;
    • B、只有乙正确;
    • C、两人均正确;
    • D、两人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对于汽车前轮前束值的测量部位,甲说:“测量部位应略低于轮胎水平中心线”,而乙说:“测量部位为沿轮胎水平中心线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
    • B、乙
    • C、甲、乙都正确
    • D、甲、乙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下列说法中的不正确有哪些?()

    • A、当被测量可以进行重复测量时,常用重复测量的方法来减少测量结果的偶然误差
    • B、对某一长度进行两次测量,其测量结果为10cm和10.0cm,则两次测量结果是一样的
    • C、已知测量某电阻结果为:R=85.32±0.05Ω,表明测量电阻的真值位于区间 [85.27~85.37]之外的可能性很小
    • D、测量结果的三要素是测量量的最佳值(平均值),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和单位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单选题
    对于汽车前轮前束值的测量部位,甲说:“测量部位应略低于轮胎水平中心线”,而乙说:“测量部位为沿轮胎水平中心线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甲、乙都正确

    D

    甲、乙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甲说,用制动鼓测量仪测量制动鼓直径,并且应在几个不同位置测量;乙说,必须用测量仪测量制动鼓壁厚。谁正确()
    A

    只有甲正确;

    B

    只有乙正确;

    C

    两人均正确;

    D

    两人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 甲乙两人分别独立地对某个零件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并对算术平均值进行 了4舍 5入处理以确保测量结果都是有效数字。甲测量的统计结果是63.5mm,乙测量的 统计结果是63.50mm。以下叙述正确的是(70) 。

    (70)A.两人的测量结果完全一致

    B.乙测量结果的表达中,小数末尾的0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

    C. 甲 认 为 真 值 应 位 于 [63.50,63.59] 区 间 , 乙 认 为 真 值 应 位 于 [63.500,63.509]间 D.乙测量的精度更高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下列不同仪表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用电磁系仪表测量得到的结果是有效值

    B.用电磁系仪表测量得到的结果是平均值

    C.用整流磁电系仪表测量得到的结果是有效值

    D.用整流磁电系仪表测量得到的结果是平均值


    正确答案:AD

  • 第15题:

    甲乙两人分别独立地对某个零件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并对算术平均值进行了4舍5入处理。甲测量的统计结果是63.5mm,乙测量的统计结果是63.50mm。以下叙述正确的是(70)。

    A.两人的测量结果完全一致

    B.乙测量结果的表达中,小数末尾的0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

    C.甲认为真值应位于[63.50,63.59),乙认为真值应位于[63.500,63.509]

    D.乙测量的精度更高


    正确答案:D
    解析:从甲乙两人对多次测量值的平均结果的表述来看,两人的测量精度不同。甲为了取得小数点后1位的统计值,每次的测量值应取精确到到小数点后两位,求出平均值后再用4舍5入方法,获得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的结果。因此,统计结果的最末位数字5是经4舍5入得到的。真值的最小值应是63.45,真值应小于63.55。乙为了取得小数点后两位的统计值,每次的测量值应取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求出平均值后再用4舍5入方法,获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结果。因此,统计结果的最末位数字0是经4舍5入得到的。真值的最小值应是63.495,真值应小于63.505。

  • 第16题:

    信息处理技术员甲、乙两人分别独立地对某个零件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并对算术平均值进行了四舍五入处理以确保测量结果都是有效数字。甲测量的统计结果是63.5mm,乙测量的统计结果是63.50mm。以下叙述正确的是(29)。

    A.甲认为真值应位于[63.45,63.59]区间

    B.乙认为真值应位于[63.500,63.505]区间

    C.乙测量结果的表达中,小数末尾的0是多余的

    D.乙测量的精度比甲高


    正确答案:D
    解析:信息处理技术员甲为了取得小数点后1位的统计值,每次的测量值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求出平均值后再用四舍五入方法,获得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的结果。因此统计结果的最末位数字5是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真值的最小值为63.45,且真值小于63.55,即真值位于[63.45,63.55]区间。同理,乙为了取得小数点后两位的统计值,每次的测量值应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求出平均值后再用四舍五入方法,获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结果。因此统计结果的最末位数字0是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真值的最小值应为63.495,真值应小于63.505。

  • 第17题:

    某研究用甲、乙两种方法测量某市10处水源中氟含量(mg/L),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是否有差别。

    如果甲、乙两种方法测量值之差中有-0.02、0.02,其绝对值的位次是3、4,则这两个差值的秩次分别为
    A.-3.5,3.5
    B.-3.5.-3.5
    C.3.5,3.5
    D.-3,4
    E.3,4

    答案:A
    解析:

    1题: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编秩时,按两组差值的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并按差值的正、负给秩次冠以正、负号。若差值为0,舍去不计,样本含量n相应减去1。故选项B正确。2题: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编秩时,若差值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不同时,求平均秩次,并按差值的正、负给秩次冠以正、负号;当符号相同时,既可顺次编秩,也可求平均秩次。本题中-0.02、0.02绝对值相等,而符号不同,取其平均秩次(3+4)/2=3.5,再加上原来的正负号,故选项A正确。3题: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任取差值为正或负的秩和为统计量T,本题取T=20.5。查T界值表时,若检验统计量T值在上、下界值范围内,则P值大于相应的概率,若T值在上、下界值上或范围外,则P值等于或小于相应的概率,本题T=20.5,在8~37内,故P>0.10。故选项A正确。

  • 第18题:

    甲、乙、丙、丁在比他们的身高。甲说:“我最高。”乙说:“我不是最矮的。”丙说:“我没甲高,但还有人比我矮。”丁说:“我可能最矮。”实际测量的结果表明,只有一人说错了。这四个人从高到低的排列是( )。

    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乙、甲、丙、丁
    D. 甲、乙、丁、丙

    答案:C
    解析:
    假设甲的话为假,那么排除A、D,则乙是最高的,由丙的话推出甲第二,丙第三,丁第四,故答案为C。

  • 第19题:

    甲、乙二人在相同的温度中用同一测量器具测量同一零件,结果是甲、乙二人所测得的值不同,那么甲、乙之间的测量误差属于()误差。

    • A、环境
    • B、方法
    • C、人为
    • D、测量器具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测量误差=测量值-()。

    • A、统计值
    • B、平均值
    • C、测量结果
    • D、真值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请选出下列说法中的正确者()

    • A、当被测量可以进行重复测量时,常用重复测量的方法来减少测量结果的系统误差
    • B、对某一长度进行两次测量,其测量结果为10cm和10.0cm,则两次测量结果是一样的
    • C、已知测量某电阻结果为:表明测量电阻的真值位于区间[85.27~85.37]之外的可能性很小
    • D、测量结果的三要素是测量量的最佳值(平均值),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和单位
    • E、单次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往往用仪器误差Δ仪来表示,而不计ΔA

    正确答案:C,D,E

  • 第22题:

    同一工件,测量精度均为0.02mm,甲测尺寸为15.48mm,乙测尺寸为15.50mm,实际为15.52mm,则()

    • A、甲对乙错
    • B、甲错乙对
    • C、甲、乙均错
    • D、甲、乙均对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多选题
    关于测量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量结果只能是一个接近于真值的估计值

    B

    测量结果是近似数

    C

    测量结果是真值

    D

    通过科学的寻找测定方法可以得到真值

    E

    无论用什么方法测量结果只能得到近似值。只是用的方法越科学测定的结果越接近真值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