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张某是你的邻居。他的车不知被谁划了一道长长的刮痕,为这事张某一家人连续几天在你家附近骂街。你会( )。A.认为一定是张某怀疑自己划了他的车B.认为张某的做法可以理解C.建议张某报案,别指桑骂槐D.离张某一家远一点

题目

假如张某是你的邻居。他的车不知被谁划了一道长长的刮痕,为这事张某一家人连续几天在你家附近骂街。你会( )。

A.认为一定是张某怀疑自己划了他的车

B.认为张某的做法可以理解

C.建议张某报案,别指桑骂槐

D.离张某一家远一点


相似考题
更多“假如张某是你的邻居。他的车不知被谁划了一道长长的刮痕,为这事张某一家人连续几天在你家附近骂街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10年7月,31岁的张某被北京某公司聘为副总经理,月薪3万元。假如张某在该公司连续任职至2025年6月合同期满终止,张某依法有权获得补偿,此前北京市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一直为5000元。则张某可以获得的经济补偿金最高为( )。 A.6万元 B.18万元 C.22.5万元 D.45万元


    正确答案:B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张某工作年限为15年,只能取得12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张某的工资是平均工资的六倍,只能按平均工资的三倍即1.5万元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答案是B。

  • 第2题:

    员工张某是你最好的同事,她工作卖力而且业绩也十分出色。最近,她向你讲述了一件令你倍感惊讶的事情,她的文凭是伪造的,而招聘时居然没有被公司发现。你会( )。

    ( A )装做不知情,事后不会向别人讲起这件事情

    ( B )责备张某不该欺骗公司,劝她向公司坦白以求得谅解

    ( C )庆幸张某没有被公司发现,鼓励她好好努力

    ( D )觉得张某不可靠,疏远张某


    正确答案:B

  • 第3题:

    某村村民张某在盖房时将邻居李某摆在门口的一根木材取走作为房屋的横梁,李某回家时以为该木材被偷,至张某将房盖好后方知木材是被其拿走。李某请求张某归还木材,张某一直未予理睬。一年后张某的房屋坍塌,李某乘张某不在,将落下的横梁拿回家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某对该横梁享有所有权
    B:李某对该横梁享有所有权
    C:张某的行为构成对李某的侵权
    D:李某的行为构成对张某的侵权

    答案:A,C,D
    解析:
    附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分离,若分离会毁损该物或者花费较大的情形,是添附的一种。本题是动产和不动产的附和,其法律效果是导致不动产所有权人取得该附和物的所有权。故张某将李某的木材和其房屋附合后即取得对木材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的归属效果不因后来动产和不动产的分离而发生变化。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依《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张某未经李某的同意将其木材附合入自己的房屋,其行为构成侵权,应承担赔偿责任。在木材因附合而成为张某所有的横梁后,李某未经张某同意将其拿回家中,同样构成侵权。因此,C、D两项正确。

  • 第4题:

    被告人刘某在某住宅区行窃时,被邻居张某撞见。张某见状大声呼喊:“抓贼!”被告人刘某用木棒将张某击倒在地,携赃物逃跑。
    请问
    对刘某应如何定罪?理由是什么?


    答案:
    解析:
    【详解】
    (1)对刘某应定抢劫罪。
    (2)刘某行窃时被人发现,为携带赃物逃跑,将发现人以暴力击昏,其行为完全具备由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的转化型抢劫罪的所有特征,即犯盗窃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应当以抢劫罪从重论处。所以,刘某的行为构成了转化型的抢劫罪。

  • 第5题:

    你与张某是同事,李某是你的主管,单从个人感情来说,你感觉李某不如张某。最近,张某和李某不知何故闹了别扭,而且越闹越僵。俩人都在向你诉说对方的缺点,你会()。

    A 站在张某的立场上,因为他是自己的好朋友
    B 站在李某的立场上,因为上司总是水平更要高一些
    C 与俩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介入是非
    D 想办法促成二人的和解

    答案:D
    解析:

  • 第6题:

    2013年7月,张某从汽车销售商乙处购买了一辆由汽车生产商甲生产的××牌家用轿车。2013年8月1日,张某携家人外出度假,张某驾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30公里/小时(超过了高速公路的限速,但该车设计的最高时速为240公里)的速度驾驶该车。为了避免一个意外情况,张某紧急刹车,但刹车失灵,车失控撞到路边,张某及家人受重伤,车也严重损毁;后查明,该车刹车失灵系乙试车过程中造成的。张某及家人提起诉讼,请求赔偿。
    有关张某及其家人请求赔偿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张某有权以侵权为由向汽车生产商甲请求赔偿
    B.张某有权以侵权为由向汽车销售商乙请求赔偿
    C.张某有权以违约为由向汽车销售商乙请求赔偿
    D.张某的家人有权以侵权为由向汽车生产商甲请求赔偿
    E.张某的家人有权以违约为由向汽车销售商乙请求赔偿

    答案:A,B,C,D
    解析:
    (1)选项ABD: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并不限于合同相对方)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侵权损害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侵权损害赔偿;(2)选项CE:违约责任属于合同责任,只在合同当事人之间产生,汽车买卖合同在张某和汽车销售商乙之间成立,张某有权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但张某的家人并非合同当事人,无权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

  • 第7题:

    张某一家长期处于贫困之中。社工杨某在与张某一家面谈中发现张某及其家人认为贫困是命中注定的,他们没有能力去改变这种状况。面对张某一家的情况,杨某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有能力改变环境中的不利影响。杨某做出这种分析的理论依据是()。

    • A、精神分析理论
    • B、认知行为理论
    • C、系统和生态理论
    • D、增能理论

    正确答案:D

  • 第8题:

    某初一学生张某平时学习怠慢,课堂自律能力差,几乎天天都有人告他的状,一会有人说他打架了,一会儿班长说他上课捣乱,要么就是学习委员说他不交作业……班主任多次教育后收效甚微。李老师联系其家长,原来张某是留守儿童,平时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张某的问题也无可奈何。面对这种情况,李老师多次找张某谈话,希望他能自动退学。张某一来厌学,二来老师不断施压,最后选择自动退学。请问李老师的做法合法吗?如果你是李老师你会怎么做?


    正确答案: (1)李老师的做法不合法。《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明确指出“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2)案例中的张某课堂自律能力差、经常不交作业、打架。依据法律规定,如果我是李老师,首先会对其进行
    批评教育。如果学生屡教不改,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秩序,我会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即对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让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如果还不行,我会建议其监护人将其送人相关学校进行矫治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 第9题:

    单选题
    女:这是你家人的照片吗?男:对,我们去年照的。女:站在你旁边的是你的女儿吗?男:那是我最小的妹妹,前边坐着的是我女儿。问:站在男的旁边的是谁?
    A

    他的妹妹

    B

    他的妻子

    C

    他的女儿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王某8岁的儿子小强很淘气,一天小强在路边玩耍时,有人用三轮车载了一块玻璃镜从他身边经过,王某的邻居张某对小强说:“你敢砸碎那块镜,我给你买冰棍吃。”小强听完这话便拿起一块石头砸了过去,结果使那块价值500多元的玻璃镜被砸碎。对此损失应由()
    A

    王某承担

    B

    小强承担

    C

    张某承担

    D

    王某和张某共同承担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2000年1月1日,张某被汽车撞伤,但不知具体加害人为谁;2000年1月7日,张某被确诊为脑震荡;2000年3月1日,张某病愈出院;2005年3月1日,张某得知当年撞伤自己的是赵某。则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张某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起算。
    A

    2000年1月1日

    B

    2000年1月7日

    C

    2000年3月1日

    D

    2005年3月1日


    正确答案: A
    解析: 侵权行为所生之债,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事实和加害人之时开始计算。在本题中,张某于2005年3月1日方得知加害人,故诉讼时效期间自2005年3月1日起算。

  • 第12题:

    问答题
    你是一名执法人员,有次抓住张某违法,你依法对他进行了处罚。后来张某携带礼品到你家恳求你取消对他的处罚,你婉言相拒。因此张某便在外散布你受贿、执法不公。领导与同事也有所耳闻,并在单位对你议论纷纷,对此你怎么办?

    正确答案: 作为执法人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秉公办事,依法处罚是本职工作。只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坚决践行执法必严的准则,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面对题中所述情况,我会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我会及时和领导汇报。向领导说明这次事件的具体情况,包括张某的违法行为,我的处罚措施,以及之后张某来我家的诉求等。并向领导解释说明自己依法办事的决心,以及并未有收受贿赂的事情发生。另外,也要向领导作出自我批评,事情发生到这一步,不但对我本人声誉有损,也使外界不明真相的群众对我们执法队伍的评价降低,我应该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此事,不应该拖到现在。接下来该怎么办,我会听取领导指示,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调查。
    其次,如果领导同意,我会再次找到张某进行规劝。向他解释说明执法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法律依据,使他明白违法对其自身和对社会的危害性,让他对于执法过程没有疑虑。同时,告诉他本人一直严格执法,并未有收受贿赂、执法不公的情况发生,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若果他继续散布不实谣言,将对他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希望他采取措施,尽快消除影响。
    最后,坚持严格执法,履行执法责任。在今后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本心,坚持原则,学习执法条例,依法执法。同时注意自己在执法过程当中的方式方法,要和违法人员说明执法所遵循的法律法规,执法过程中让群众对于执法结果没有疑惑。并且,工作中经常和领导汇报工作情况,让领导了解自己的工作状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张某因车祸死亡,未立遗嘱,他的母亲和妻子尚在,还育有一儿一女,其遗产的第一继承人可以是( )。

    A. ‍张某的上司

    B. 张某的妻子

    C. 张某的邻居

    D. 张某的远方表哥


    参考答案:B

  • 第14题:

    张某投保家庭财产综合险,他与邻居李某共同拥有一个拖拉机,在一次出借过程中,拖拉机被盗,则保险公司( )赔偿张某的损失。


    参考答案:B

  • 第15题:

    张某对王某心存怨恨,于是在王某的食物中投放毒药,王某食用后被毒死。这时李某到张某家玩,了解情况后,与张某一同将尸体掩埋。后来民警询问李某,李某称自己对王某死亡一事不知情。关于张某、李某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二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
    B.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构成包庇罪
    C.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无罪
    D.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构成遗弃罪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认定。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是事前无通谋的帮助行为,张某、李某不构成共同犯罪。对这种事后帮助行为应单独定罪处罚。

  • 第16题:

    你与张某是同事,李某是你的主管,单从个人感情来说,你感觉李某不如张某。最近,张某和李某不知何故闹了别扭,而且越闹越僵。俩人都在向你诉说对方的缺点,你会( )。
    A.站在张某的立场上,因为他是自己的好朋友
    B.站在李某的立场上,因为上司总是水平更要高一些
    C.与俩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介入是非
    D.想办法促成二人的和解


    答案:D
    解析:

  • 第17题:

    张某、李某共同抢劫被抓获。张某下列哪一陈述属于证人证言?

    A:我确实参加了抢劫银行
    B:李某逼我去抢的
    C:李某策划了整个抢劫,抢的钱他拿走了一大半
    D:李某在这次抢劫前还杀了赵某

    答案:D
    解析:
    【考点】证人证言的特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的特点【详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的情况向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证人证言是证人就其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选项A是张某所作的有罪供述,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检举揭发同案共犯犯罪事实的,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项B和C都是张某对同案共犯李某的共同犯罪的情况所作的检举,与本人罪责有关,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不是证人证言。李某在抢劫前还杀害赵某的事实与两人共同犯罪无关,不涉及张某的罪责,就该故意杀人案而言,张某处于证人地位,张某的检举属于证人证言,选项D正确。

  • 第18题:

    你是一名执法人员,有次抓住张某违法,你依法对他进行了处罚。后来张某携带礼品到你家恳求你取消对他的处罚,你婉言相拒。因此张某便在外散布你受贿、执法不公。领导与同事也有所耳闻,并在单位对你议论纷纷,对此你怎么办?


    正确答案: 作为执法人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秉公办事,依法处罚是本职工作。只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坚决践行执法必严的准则,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面对题中所述情况,我会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我会及时和领导汇报。向领导说明这次事件的具体情况,包括张某的违法行为,我的处罚措施,以及之后张某来我家的诉求等。并向领导解释说明自己依法办事的决心,以及并未有收受贿赂的事情发生。另外,也要向领导作出自我批评,事情发生到这一步,不但对我本人声誉有损,也使外界不明真相的群众对我们执法队伍的评价降低,我应该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此事,不应该拖到现在。接下来该怎么办,我会听取领导指示,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调查。
    其次,如果领导同意,我会再次找到张某进行规劝。向他解释说明执法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法律依据,使他明白违法对其自身和对社会的危害性,让他对于执法过程没有疑虑。同时,告诉他本人一直严格执法,并未有收受贿赂、执法不公的情况发生,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若果他继续散布不实谣言,将对他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希望他采取措施,尽快消除影响。
    最后,坚持严格执法,履行执法责任。在今后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本心,坚持原则,学习执法条例,依法执法。同时注意自己在执法过程当中的方式方法,要和违法人员说明执法所遵循的法律法规,执法过程中让群众对于执法结果没有疑惑。并且,工作中经常和领导汇报工作情况,让领导了解自己的工作状态。

  • 第19题:

    当你得知邻居煤气中毒出现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的症状,他家人不知道该怎么办,要是你在场你怎样救他呢?如果邻居已出现呼吸困难,发生昏迷等症状,你又怎么办呢?


    正确答案:首先分析这是煤气中毒程度较轻的情况, 应将其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 解开其衣领和腰带, 让其平躺休息 2-3 小时, 并让其服用浓茶。 第二种情况属于煤气中毒程度较重者, 应将其头部偏向一边, 以防呕吐物误吸进肺里导致窒息, 并迅速将中毒者送医院抢救。 如果中毒者呼吸微弱甚至停止, 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坚持两小时以上。 如果中毒者心跳、 呼吸都已停止, 应立即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 第20题:

    问答题
    当你得知邻居煤气中毒出现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的症状,他家人不知道该怎么办,要是你在场你怎样救他呢?如果邻居已出现呼吸困难,发生昏迷等症状,你又怎么办呢?

    正确答案: 首先分析这是煤气中毒程度较轻的情况, 应将其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 解开其衣领和腰带, 让其平躺休息 2-3 小时, 并让其服用浓茶。 第二种情况属于煤气中毒程度较重者, 应将其头部偏向一边, 以防呕吐物误吸进肺里导致窒息, 并迅速将中毒者送医院抢救。 如果中毒者呼吸微弱甚至停止, 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坚持两小时以上。 如果中毒者心跳、 呼吸都已停止, 应立即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张某,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居民。尼泊尔“4.25”地震后,张某的房子被倒塌,母亲和一个孩子在地震中去世。张某和活着的家人都不知所措,心痛不已,一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在介入过程中,社工需要坚持的原则不包括()
    A

    放松练习

    B

    及时处理

    C

    限定目标

    D

    培养自主能力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甲、乙两家是邻居,他们由于宅基地的使用权到土地管理部门要求确权,这个时候土地管理部门指派了一个行政人员张某来对这件事情进行处理。假如在这个时候,被指派的这个行政人员张某恰好是乙的亲戚,()
    A

    张某应该回避

    B

    张某应该公平公正的处理这项事务

    C

    张某应该邀请其他人一起参与处理,广泛接受监督

    D

    张某可以履行职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孙某和张某是考古学家老李的学生。有一天,老李拿了一件古物来考验两人,两人都无法验证出来这件古物试谁的。老李告诉了孙某拥有者的姓,告诉张某拥有者的名,并且在纸条上写下以下几个人的人名,问他们知道谁才是拥有者?纸条上的名字有:沈万三、岳飞、岳云、张飞、张良、张鹏、赵括、赵云、赵鹏、沈括。孙某说:如果我不知道的话,张某肯定也不知道。张某说:刚才我不知道,听孙某一说,我现在知道了。孙某说:哦,那我也知道了。请问:那件古物是谁的?

    正确答案: 孙某说:“如果我不知道的话,张某肯定也不知道。”那名字和姓肯定有多个选择的,排除沈、万、三和张良,把姓沈和姓张也同时排除。现在剩下:赵括、赵云、赵鹏、岳飞、岳云。张某说:“刚才我不知道,听孙某一说,我现在知道了。”所以肯定是多选的排除:那就是“云”,剩下:赵括、赵鹏、岳飞。最后:孙某说:“哦,我也知道了。”那姓肯定是惟一的,那只有“岳飞”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