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法制改革的关键与核心是法治观念的确立和法律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第2题:
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以下是作者不赞同的观点是()。 A. 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 B. 世界戏曲可分为三大体系 C. 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比较 D.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
A. 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 B. 世界戏曲可分为三大体系 C. 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比较 D.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
从第一句话可看出,作者不赞成把世界戏曲分为三大体系,故B项是作者不赞同的观点。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关于《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悲剧》,描述不正确的是()。
第6题:
下列说法中哪些选项属于法产生的主要标志?()
第7题:
以下几种说法中,不属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点的是()
第8题:
新编古代戏的古代戏剧是指什么样的戏剧()
第9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的是()
第10题:
中国传统戏剧因难以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而进行了改革,如新版《牡丹亭》对服饰、动作、舞台、背景进行了重大修改;《红色娘子军》大量增加芭蕾舞的动作表演。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第11题: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第12题:
法律观念
神权观念
宗法观念
族群观念
第13题:
下列哪种说法不能成立()。
A、奴隶制法的惩罚方式带有任意性
B、古代西方民商法发达,东方则刑法发达
C、三权分立、权力制衡是资本主义法律的核心内容
D、古代法律制度是指奴隶制法律制度
第14题:
下列说法,作者不赞同的一项是( )。
A.剧本使戏剧思想内涵深化
B.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C.世界戏剧分为三大戏剧体系,即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和中国的梅兰芳体系
D.中国戏曲是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
第15题:
第16题:
试述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对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影响。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极端注重伦理纲常的社会,这一传统生生不息。然而当代中国是必然要实行法治的,这是中华民族兴起所必经的历史过程。中国试图建设法治国家的努力已有百余年,但是回顾这百余年的沧桑历程,中国仍然没有实现法律的现代化。
1842年到1901年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在坚持根本的政治制度、伦理纲常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了一些与西方法律接近的改良和补充,这是一条过于保守的道路。“这一道路的主张者没有认识到世界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没有清醒的认识到中华法系已经整体落后的事实,没有充分认识到新的世界秩序的真谛,天真的以为中华法系只是一所只需经过一些修补就可以恢复完美的大房子。”
1905年开始的清末修律到1949年国民政府垮台,这一时期法律现代化的进程实际上是贯穿了“全盘西化”的原则;而自中国共产党及其政权建立到1978年的法律现代化进程则以“全盘苏联化”为原则,这两个阶段的法律现代化都是照抄照搬他国的东西,无视本国实际,以强制推进的急功近利的方式迫使中国法律实现现代化,事实已经证明这是失败的。
中国真正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严格的来讲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这百余年并不成功的经历与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以礼入法,礼法结合”,“刑民不分,以民为主”,“息讼厌讼,崇尚调解”等法律传统相比,根基尚不够牢靠。中国要在法治的道路上赶超西方主要的发达国家必须要加速度的发展,对西方的法律文化要采取“拿来主义”,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正视历史,正视现实,搞清楚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哪些弊端与传统法律文化有关,只有找到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因此,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转向现代法律文化,并非割裂历史,相反,中国二千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法律文化必然对当代中国的法治产生影响。
略
第17题:
论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文化特色的主要表现。
第18题:
中国古代法律观念的特征有()。
第19题:
“祀”与“戎”是中国古代()的源泉。
第20题:
试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伦理特征
第21题:
怎样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伦理特性?
第22题:
法制观念
服务观念
科学观念
系统观念
第23题:
第24题:
经典剧目
所有穿古代衣服的戏剧
喜剧戏剧
悲剧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