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灵感说”在西方文论史上的发展
灵感说:灵感的基本含义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原意是“神灵的附体”,“神灵感发”。
柏拉图是古希腊灵感说之集大成者,沿用“灵感”本义,将之运用于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认为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是他是否能获得灵感。
柏拉图认为世间有四种迷狂:预言的迷狂,教义的迷狂,诗兴的迷狂,爱情的迷狂。这第三种迷狂是由“诗神凭附而来的”
灵感说:对文学艺术特征的最早概述。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神助,灵启,陶醉,迷狂;其二,语义学上的解释:“神灵附体”,“神灵感受”,“热情磅礴”;其三,柏拉图将灵感说运用到文艺创作过程中。
柏拉图对灵感说的解释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其一,灵感的源泉:“神灵附体”,“神灵评附”(《伊安》);其二,灵感的表现:“诗性的迷狂”对立“迷狂∕灵感”与“理智”,否定理智在创作中的作用(《斐德若》);其三,灵感的获得过程:“灵魂回忆说”,对真善美世界的回忆(《斐德若》)。
灵感说体现了柏拉图理论的矛盾性及其理论价值。矛盾:神秘主义理式论与本人作为爱诗之人的矛盾;价值:其一,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特有的现场,区别理智与情感;其二,看出文艺创作与技艺制作的区别;其三,得出文艺创作的过程是由现实美向理想美的追求过程,形象创造过程。
灵感说的理论总倾向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其揭示出文艺的一些基本规律价值,对中世纪的神学文论,浪漫主义文论,现代派文论都有影响。
第1题:
在西方文论史上,第一次对艺术表现说作出完整解释的理论家是().
第2题:
意境是()中发展出来的一个概念。
第3题:
试析西方文论中“摹仿说”的线索及其得失
第4题:
在我国的文论史上,首次运用西方文论话语体系全面地评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著作是()。
第5题:
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论文的悠久传统。
第6题:
中国古代文论中与西方的再现说相似的是“()”说。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镜”
“灯”
“线”
“洞”
第10题:
中国古典文论
现代文论
西方现代文论
西方古典文论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西方文论中文学观念的演变有着一条清晰的线索(),循此线索可以大致看到西方文论的发展脉络。
第14题:
试析方回“意境说”的内涵及其在文论史上的影响。
第15题:
西方文论谈灵感一般强调其()的一面,而中国文论则看到灵感思维的()
第16题:
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
第17题:
如何理解西方文论中“模仿说”及其存在的意义?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将西方文论归为摹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
作者、文本、读者、世界之四种因素说
“权力话语”机制
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
第21题:
第22题:
灵感说
文气说
宗经说
滋味说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