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色盲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学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分析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这属于分析提问。
第1题:
正文都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
B分析问题
C解决问题
D结果与分析
第2题:
下面哪些属于提问的艺术?()
第3题:
在讲解“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时,教师分析了DNA能作为警方寻找犯罪嫌疑的重要材料后,提出问题:“DNA的什么特点能让其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属于()。
第4题:
下列关于人红绿色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第5题:
关于色盲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第6题:
课堂提问时,教师通常应该()。
第7题:
针对表现不佳的小组,要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取得成功,教师首要的任务是什么()
第8题:
下列关于色盲遗传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9题:
人类的红绿色盲在人群中的发病特点是()
第10题:
教师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结果评价
第11题:
处理这个问题遇到困难我可以放弃么?
我能从这个问题中学到什么?
有哪些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如何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第12题:
问题解决模式
自主研究模式
探究模式
课题参与模式
第13题:
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为15人,女性患者1人,男性患者14人,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应为()。
第14题: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步骤是()。
第15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6题:
在学习“为什么首先选择深圳、珠海、厦门来办特区”这一知识点时,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下哪种方法最有效()。
第17题:
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缩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第18题:
提问既指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也指学生向老师质疑。
第19题:
现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别,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别,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第20题:
某工厂男女职工各100人,调查显示,女性色盲2人、携带者9人;男性患者8人。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第21题:
解散这个小组,让学生独自学习
把学生分配到新组中去
坐下来帮助该小组解决他们的问题
同家长一起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
第22题:
先提问,稍作停顿,再指定学生回答
先提问,然后立即指定学生回答
先指定学生,然后立即提出问题
先指定学生,稍作停顿,然后提出问题
第23题:
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父亲色盲,女儿可能是色盲
父母都不色盲,子女一定不色盲
第24题:
综合型提问
运用型提问
分析型提问
评价型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