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括号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第5题:
教师在讲到《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时,特举出以下例子,让学生找出与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第6题: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言虚词“其”的意义,下列学生的笔记中归纳不正确的是()。
第7题:
执教《荆轲刺秦王》一课,教师指导学生归纳与“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中“反”的用法相同的词语。下列语句中不含同类用法的是()。
第8题: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第9题:
或置酒而招之
不求甚解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
第10题:
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韩愈《马说》)
久而乃和(宋派《送东阳马生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第11题:
此独以跛之故(《塞翁失马》)
徐喷以烟(《童趣》)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第12题: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并翻译文言课文
教师让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教师让学生学习并总结“之”的用法
教师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文言课文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言虚词“其”的意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第16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呜呼,其真吾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是选自韩愈的《()》
第17题:
教学盛唐时期两大诗歌流派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其代表人物,下列不合适的是()。
第18题:
教学曹禺笔下的陈白露时,教师说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新女性’形象”,要求学生列举出其他“新女性”形象,探究她们在女性解放道路上的求生情结,下列不合适的是()。
第19题: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王道(迂阔)而莫为。
征马(踟蹰)。缯纩无温。
(提携)捧负,畏其不寿。
第20题: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其: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把……怎么样。)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其: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大概”“原来是”。)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代作者自己,第一人称)
亦不详其姓字。(《桃花源记》)(其:他的。)
第21题:
王维
孟浩然
韦应物
高适
第22题:
路转溪头忽见。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失其所与,不知。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第23题: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极视听之娱
夫人之相如
以之兴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