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
第2题: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谁?
第3题:
某教材在《香菱学诗》一课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根据家庭或学校的特点创作一副对联。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第4题: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朱德同志在参观杜甫草堂时留下的对联,这里说的杜甫草堂位于我国的()。
第5题: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幅对联是赞扬哪位诗人的?
第6题:
第7题:
体现语文课程功能的多面性,应用名著中提出的作对联的方法
体现了读写结合,在实践中体会香菱学诗的快乐,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要求作对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体现综合性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学习活动
第8题:
对联的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
对联上下两句中相对应之处必须用不同的字
对联的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
对联的出句与对句平仄相谐
第9题:
李白
白居易
孟浩然
杜甫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一副对联
一幅对联
第13题: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
第14题:
文学文化常识:①、“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中“诗圣”是指()。②、找出“花飞不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这一诗句作者在初中课文中的散文篇目:()。
第15题:
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我国哪位唐代诗人?
第16题:
关于对联的表述错误的是()。
第17题:
教师以向学生展示对联的形式引入本课,让学生在了解小对联中有大乾坤的基础上,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从后文可以看出教师演示环节和第一个环节重复,用在这里没有作用,可删去
奥妙无穷的小测试,能引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学生通过冥思苦想,咬文嚼字,在语言训练方面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根据前几个环节的铺垫,适时回归训练目的,圆满完成了作文语言个性化训练
第18题:
第19题:
陕西西安
河南洛阳
云南昆明
四川成都
第20题:
苏轼
柳永
杜甫
第21题:
第22题:
120岁
121岁
140岁
141岁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