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儿童的习惯形成需要反复地实践和训练,如果家庭不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对孩子成长不利,孩子可能因此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形成双重人格,故在孩子入园后家长还要讲究一些教育技巧。
第3题:
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
第4题:
在Internet中,数字包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顺序颠倒,数字丢失,数据失真,甚至数据重复现象,这种问题可能由()协议来完成。
第5题:
在“消退说”者看来,记忆完成后之所以会有遗忘,是因为()得不到()而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第6题:
生活在继父母家庭的孩子可能会存在一些社会或心理方面的问题,还可能出现一些行为问题。针对这类孩子的问题进行干预的一个根本且富有成的策略是()。
第7题:
琪琪和表姐小薇差半岁,同时上了幼儿园小班。由于小薇的爸爸妈妈工作忙,不久她被送到镇上的奶奶家。小镇幼儿园的老师非常强调知识学习。一年后,小薇已经能认识许多字了,而琪琪却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几乎不用学习,一个字也不认得。琪琪的爸爸妈妈开始为此担心,害怕幼儿园这样的教学会影响琪琪今后的学习。 分析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价值。
第8题:
动物的先天遗传成分与后天的自然成熟起主要作用,学习起到的作用很小,而人类行为的后天成分与学习在个体生活中起主要作用,因为人类刚出生时显得能力很弱。()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学习动机
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
学习需要
第12题:
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幼儿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
在一定阶段内幼儿的发展具有稳定性
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13题:
王兰从小学习就是第一名,每年都是三好学生,像王兰这样的学生,可能会面对的主要问题有()。
第14题:
在与孩子的接触中,我们会发现在小班的孩子中有的孩子会打人、咬人、不让别人碰自己的东西,甚至会说“打死你“”不“等等,这样的现象正常吗?我们该如何处理?
第15题:
学习习惯是生活习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在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第16题:
小章和小胡是中学的同班同学,又来自相邻的山村,还属表亲。高中毕业那年,两人几乎以同样优秀的成绩考进了同一所本科院校。进大学以后,小章的学业成绩仍然优秀,小胡在大一时却出现了多门不及格,在留级线上挣扎的现象。你认为,在小章与小胡之间出现这种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第17题:
学习指导的实质是学习方法问题,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它们对新的学习可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起消极的抑制作用。
第18题:
我国家长十分重视孩子文化课的学习,小孩从牙牙学语时,就教他们学数数,刚上幼儿园就教孩子学拼音、学写字。上小学、中学时,家长对孩子文化课的学习成绩倍加关注。请你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第19题:
在幼儿园时认定的“好学生”,在小学时的发展可能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以前“很弱”甚至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却可能因为学习习惯比较好而在中学中逐渐出挑。这表明()。
第20题:
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第21题:
第22题:
角色认同问题
情绪问题
同辈交往问题
经济压力问题
适应发展问题
第23题:
对这些孩子进行个别辅导
对这些孩子进行小组辅导
通过与孩子的父母沟通,进行家庭会谈甚至家庭治疗来解决家庭问题
对这些孩子的老师开展工作,使他们更多地关注这些孩子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