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在青少年的同伴交往中,会表现出的同伴地位有受欢迎的孩子、受忽视的孩子、( )的孩子和有争议的孩子。
A、受尊重
B、遭拒绝
C、行为好
D、理智的
第2题:
幼儿期应注意的心理卫生问题是( )。
A.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
B.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C.培养良好生活行为习惯
D.培养独立性
第3题:
第4题:
家长为了让孩子做好入园的心理准备,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幼儿园,通过交流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一个良好的印象,缓解孩子对陌生缓解的焦虑感,从而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
第5题:
看电视太多,大大减少孩子户外活动的机会,会影响孩子()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使孩子变得性情孤僻、不善交往。
第6题:
( ),体现了婴儿社会适应性的能力。
第7题:
社会性发展的家庭教育策略包括创造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分享和()。
第8题:
离异家庭的孩子比完整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孤僻、冷淡、冲动、好说谎、恐惧等不良的人格特征。
第9题:
多与表现优秀的孩子比较
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
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教孩子基本的礼仪规范和交往技能
第10题:
保持情绪稳定
规律有序生活
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进行病毒健康宣教,并给予希望
鼓励孩子情绪表达
第11题:
学习能力的提高
语言能力的发展
动作技能的发展
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保持良好情绪和人格发展
第12题:
科学
不科学
第13题:
美国某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小儿科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在对2702个家庭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后发现,如果孩子在5岁前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他们长大后出现行为问题的风险将会增加1倍多。所谓行为问题是指性格孤僻、言行粗鲁、侵犯他人、难与他人合作等。 以下哪项最好地解释了以上论述?( ) A.电视节目会使孩子产生好奇心,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暴力倾向 B.电视节目中有不少内容容易使孩子长时间处于紧张、恐惧的状态 C.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影响孩子与其他人的交往,久而久之,孩子便会缺乏与他人打交道的经验 D.儿童模仿能力强,如果只对电视节目感兴趣,长此以往,会阻碍他们分析能力的发展
第14题:
第15题:
如果孩子缺乏交往技巧,家长应该教导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分享交往技巧,有意识地教会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说话时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第16题:
大多数父母外出务工的目的是为孩子准备教育资金和改善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常常忽视与孩子亲情交流,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等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可能导致孩子害羞、胆小、不爱说话等内向、冷漠、倔强、孤僻的性格特征。
第17题:
社会工作者胡毅发现,很多生活在继父母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社会或心理方面的问题,甚至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如果社会工作者要对这类孩子的问题进行干预,一个根本且富有成效的策略是()。
第18题:
孩子性格内向对将来适应社会竞争和社会交往不利,所以要从小改造性格,让孩子变得外向一些。这样的做法是科学的吗?()
第19题:
生活在继父母家庭的孩子可能会存在一些社会或心理方面的问题,还可能出现一些行为问题。针对这类孩子的问题进行干预的一个根本且富有成的策略是()。
第20题:
如果孩子的情绪、睡眠饮食正常,乐于和他人玩耍,就表明孩子的各项()安排的基本合适。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