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下列关于两汉时期选官制度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察举是两汉选用官吏的主要途径
B.征召是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
C.汉武帝建立起的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
D.西汉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和征召等
第2题:
第3题:
三国时期,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是()
第4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说的是()时期选官用人的制度。
第5题:
比较两汉和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后者的最大进步在于()
第6题:
三国时期,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是().
第7题:
曹操的选官政策是所谓“()”,曹丕实行的是“()”。
第8题:
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社会等级——士,位居庶民之上,后来,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和阶层。其缘起是()
第9题:
王充
郑玄
董仲舒
杨雄
第10题:
第11题: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导致市场混乱
调节了区域间的不平衡
削弱了王国势力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汉武帝时期,“各吏争市,盐价腾贵,私贩乘机牟利,官盐滞销,盐利收入,几不敷其费用”,“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又置均输(负责转运)、盐铁官”。这表明汉武帝盐铁官营实施之初()
第16题:
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
第17题:
三长制中的“三长”是指五家一邻长,五邻一里长,五里一党长。实行该制度是()
第18题:
曹操的选官政策是所谓“()”,曹丕实行是“()”。
第19题:
下列关于两汉时期选官制度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第20题:
《汉书·严助传》记载:“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
第21题:
魏晋南北朝
明朝
清朝
第22题:
第23题:
①②
③④
①③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