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腹股沟肿物,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最近2个月因便秘肿块又出现,平卧后肿块不易消失,准备入院行手术治疗。术前针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A、卧床休息
B、术前应留置胃管
C、用肥皂水灌肠,清洁肠道
D、观察患者腹部情况
E、治疗便秘
术后为预防阴囊血肿,护士应采取的措施是A、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B、用丁字带托起阴囊
C、伤口放置盐袋
D、早期下床活动
E、阴囊冷敷
术毕患者回病房,护士安置患者取平卧位,膝下垫软枕,其目的是A、促进患者舒适
B、缓解切口张力,以利愈合
C、预防感染
D、减少阴囊血肿的发生
E、减轻疼痛
针对该患者,术后可有效防止疝气复发的措施是A、定期复查
B、治疗便秘
C、卧床休息
D、防止受凉
E、避免重体力劳动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患者,男,32岁,5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阴囊肿块,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导致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腹外疝术后,对患者正确的要求是()。
第5题:
男性,2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阴囊肿块,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而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第6题:
患者,男,48岁,6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阴囊肿块,平卧安静时用手将肿块向腹腔推送,肿块可向腹腔回纳而消失,入院查体后诊断为右腹股沟斜疝,进行手术修补后,以下护理措施哪项不正确()。
第7题:
男性,2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阴囊肿块,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而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本例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第8题: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嵌顿性腹股沟直疝
绞窄性股疝
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扭转
第9题:
试行手法复位
静脉补液纠正酸碱失衡
应用止痛剂
热敷、抗生素治疗
紧急手术
第10题:
24小时后可床边活动
2天后可户外散步
半个月后可恢复轻体力工作
不从事体力劳动
3个月内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
第11题: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嵌顿性腹股沟直疝
绞窄性股疝
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扭转
第12题:
绝对卧床休息
取屈膝仰卧位
多饮水
注意保暖
排尿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患者,男性,2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腹股沟肿物,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而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 本例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第16题:
男性,2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阴囊肿块,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而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腹外疝术后,对病人正确的要求是()
第17题:
患者,男,32岁,5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阴囊肿块,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导致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护士对其病情判断结果最有可能的是()。
第18题:
患者,男,32岁,5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阴囊肿块,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导致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对该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第19题: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嵌顿性腹股沟直疝
绞窄性股疝
绞窄性腹股沟斜疝
绞窄性腹股沟直疝
第20题:
24h后可床边活动
2d后可户外散步
半月后可恢复轻工作
不从事体力劳动
3个月内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
第21题:
24h后可床边活动
2d后可户外散步
半月后可恢复轻工作
3个月内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
不可从事体力劳动
第22题:
绝对卧床休息
术前晚灌肠
多饮水
注意保暖
排尿
第23题:
试行手法复位
应用止痛剂
静脉补液纠正酸碱失衡
紧急手术
热敷、抗生素治疗
第24题:
试行手法复位
应用止痛剂
静脉补液纠正酸碱失衡
紧急手术
热敷、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