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评价Ⅰ类改扩建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布设的依据有( )。A.项目总图布置 B.现有污染源分布 C.项目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D.项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题目
地下水评价Ⅰ类改扩建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布设的依据有( )。

A.项目总图布置
B.现有污染源分布
C.项目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D.项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考题
更多“地下水评价Ⅰ类改扩建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布设的依据有(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关于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评价应以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为依据
    B. 对建设项目各实施阶段(建设期、运营期及服务期捕后)不同环节及不同污染防控措施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c.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时,无需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可进行评价
    D. 必需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的间接影响


    答案:C,D
    解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时,应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后再进行评价;应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的直接影响,重点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 第2题:

    地下水评价Ⅰ类改扩建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布设的依据有()。

    A:项目总图布置
    B:现有污染源分布
    C:项目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D:项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答案:A,B,D
    解析: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主要通过对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动态监测,了解和查明地下水水流与地下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对于Ⅰ类建设项目,应同时监测地下水水位、水质。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采用控制性布点与功能性布点相结合的布设原则。监测井点应主要布设在建设项目场地、周围环境敏感点、地下水污染源、主要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以及对于确定边界有控制意义的点位。对于Ⅰ类和Ⅲ类改、扩建项目,当现有监测井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求时,应布设新的地下水现状监测井。

  • 第3题:

    某项目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执行地下水Ⅲ类标准(pH值为6.5~8.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下列地下水pH值监测结果中,超标最严重的是()。

    A:pH=6.0
    B:pH=6.4
    C:pH=8.6
    D:pH=9.5

    答案:A
    解析:
    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应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因子已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指数值越大,超标越严重。根据水质因子pH标准指数计算公式:当pHj≤7.0,SpH,j=(7.0-pHj)/(7.0-pHsd);当pHj>7.0时,SpH,j=(pHj-7.0)/(pHsu-7.0)该式中,SpH,j为pH值的标准指数;pHj为pH值得实测统计代表值;pHsd/sub>为评价标准中pH值的下限值;pHsu为评价标准中pH值的上限值。将A、B选项分别代入第一个式子计算,SpH=(7.0-6.0)/(7.0-6.5)=2,SpH=6.4=(7.0-6.4)/(7.0-6.5)=1.2;将C、D选项分别代入第二个式子计算,SpH=8.6=(8.6-7.0)/(8.5-7.0)≈1.07,SpH=9.5=(9.5-7.0)/(8.5-7.0)≈1.67。

  • 第4题:

    (2016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现状监测说法正确的有()。

    A.评价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开展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
    B.在包气带厚度超过100m的评价区,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的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进行地下水位、水质现状监测
    C.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期的水位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进行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在评价期内应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环境中特征因子的质量现状监测

    答案:B,C,D
    解析:
    A答案应该是“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此处有两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

  • 第5题:

    (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A.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B.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C.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D.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

    答案:D
    解析:

  • 第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关于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水质监测点布设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A.一级评价项目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
    B.二级评价项目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
    C.三级评价项目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
    D.三级评价项目建设项目场地和下游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

    答案:A,B
    解析:

  •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线性工程应以工程边界两侧向外延伸200m作为调查评价范围
    B.穿越应用水水源保护区时,调查评价范围应至少包含水源保护区
    C.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应包括与建设项目相关的重要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D.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

    答案:D
    解析:

  • 第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应主要布设在()以及对于确定边界条件有控制意义的地点。

    • A、建设项目场地
    • B、周围环境敏感点
    • C、地下水污染源
    • D、主要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正确答案:A,B,C,D

  • 第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 A、Ⅰ类建设项目应重点评价地下水水位(水头)降低或升高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 B、Ⅱ类建设项目应重点评价建设项目污染源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 C、Ⅰ类建设项目评价因子同影响预测因子
    • D、无论哪类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预测值未包括环境质量现状值时,应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后再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A,B

  • 第10题:

    单选题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的监测井点布设中,对于I类和Ⅲ类改、扩建项目,当现有监测井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位置和度要求时,应布设新的地下水(    )。
    A

    现状监测井

    B

    现状观测点

    C

    临时监测井

    D

    临时观测点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的监测井点布设中,对于Ⅰ类和Ⅲ类改、扩建项目,当现有监测井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求时,应布设新的地下水()。
    A

    现状监测井

    B

    现状观测点

    C

    临时监测井

    D

    临时观测点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应主要布设在()以及对于确定边界条件有控制意义的地点。
    A

    建设项目场地

    B

    周围环境敏感点

    C

    地下水污染源

    D

    主要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位于山前冲(洪)积区的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现已收集近3年内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资料。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必须进行的监测有( )。

    A.开展一期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
    B.开展一期基本水质因子监测
    C.开展枯、丰水期基本水质因子监测
    D.开展一期特征因子现状监测

    答案:A,C,D
    解析:
    评价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平、丰水期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水位监测。基本水质因子的水质监测频率在山前冲(洪)积区为枯、丰水期,若掌握近3年至少一期水质监测数据,基本水质因子可在评价期补充开展一期现状监测;特征因子在评价期内需至少开展一期现状值监测。

  • 第14题:

    (2018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A.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B.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C.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D.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

    答案:D
    解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和结论阶段。

  • 第1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频率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 年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地下水
    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再不开展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
    B.在包气带厚度超过100m 的评价区,若掌握近3 年至少一期的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进行地下水水位、水质现状监测
    C.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若掌握近3 年至少一期的水位监测资料,评价期内可不再进行地下水水位现状监测
    D.在评价期内应至少开展一期地下水环境中特征因子的质量现状监测

    答案:A,B,C,D
    解析:

  • 第16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A、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B、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C、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D、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

    答案:D
    解析:
    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三方面。

  • 第17题: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采用()相结合的布设原则。
    A.收集资料 B.控制性布点 C.功能性布点 D.现场调研



    答案:B,C
    解析: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采用控制性布点与功能性布点相结合的布设原则。

  • 第18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地下水现状评价与工程分析阶段的工作的有()。

    A: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B: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C: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D: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答案:D
    解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属于地下水预测评价阶段的工作。

  • 第1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建设项目()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区域。

    • A、勘察阶段
    • B、建设阶段
    • C、生产运行阶段
    • D、服务期满后阶段

    正确答案:B,C,D

  • 第2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现状监测井点的布设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 A、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采用均匀性布点与功能性布点相结合的布设原则
    • B、对于Ⅰ类和Ⅲ类改、扩建项目,当现有监测井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求时,应布设新的地下水现状监测井
    • C、潜水监测井不得穿透潜水隔水底板,承压水监测井中的目的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应止水良好
    • D、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的2倍以上

    正确答案:B,C

  • 第21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A

    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B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C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D

    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确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2题:

    不定项题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采用(  )相结合的布设原则。
    A

    收集资料

    B

    控制性布点

    C

    功能性布点

    D

    现场调研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对管道型岩溶区等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地下水现状监测点应(    )。
    A

    一级评价至少设置5个监测点

    B

    二级评价项目至少设置3个监测点

    C

    二级评价至少设置1个监测点

    D

    视情况确定,并说明布设理由


    正确答案: 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