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多方面的贡献,把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诗有如下特色: 首先,诗歌情调的幽美。他的抒情诗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表达上又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代表作品有《春雨》等。 其次,飘渺朦胧的诗境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李商隐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它们结构成诗,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飘渺难寻。如《锦瑟》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等,这些意象所构成的不是一个完整的画面,而是错综纠结于其间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着这些情思的心象。另外,李商隐诗的朦胧,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常常统一在一起,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所以《锦瑟》虽号称难懂,却又家喻户晓,广为传诵。 再次,诗歌内涵上的多义性。李商隐“无题”一类的诗歌,境界和情思的朦胧,在内涵上也就往往具有多义性,给读者提供多种解读的可能,构成解读上的复义。(1)李商隐诗的多义性与其意象的独特有一定联系。李商隐诗的意象,被他心灵化了,是多种体验的复合,多富非现实的色彩,诸如珠泪、玉烟、蓬山等等,均难以指实。(2)李商隐的诗大量用典。李商隐擅长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殖改造,用典的方式也别开生面,他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着眼于原典所传达或所喻示的情思韵味。(3)李商隐诗的多义性与诗中独特的意象组合也很有关系。诗人心理负荷沉重,精神内转,内心体验则极其纤细敏感,当其心灵受到外界某些触动时,会有形形色色的心象若隐若显地浮现,发而为诗,其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时空与因果顺序的限制。这种意象转换跳跃所造成的省略和间隔,便有待读者通过艺术联想加以连贯和补充。(4)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许多诗歌所写的不只一时一事,乃是整个心境。如《乐游原》,诗由登古原遥望夕阳触发,引起的是整个心灵的投注,百感茫茫,一时交集。

  • 第2题:

    试析韩愈诗歌艺术的独创之处。


    \r\n\t(1)以文为诗。 \r\n\t(2)狠重奇险。 \r\n\t(3)以丑为美。 \r\n\t(4)偶有富于神韵、清新自然的诗作。\r\n

  • 第3题:

    陶渊明诗歌的总体艺术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开创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写得诗意盎然。 具体地说陶涛的芝术特色可以慨括为: 第一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许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离高于人之情写出人所术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的又是理念的。 第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话。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 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例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待”字、“掷”字、“贮”字这三个动词都是常见的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可更改。 陶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开创,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写得诗意盎然。具体地说,陶涛的芝术特色可以慨括为:第一,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许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离高于人之情,写出人所术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的又是理念的。第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话。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例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待”字、“掷”字、“贮”字,这三个动词都是常见的,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可更改。

  • 第4题:

    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性格豪迈,其诗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抒发美好理想,风格雄健奔放,想像丰富奇特,夸张大胆惊人,语言清新俊逸,被称为“诗仙”。他是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他们对后代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今存诗900多首,有《李太白集》。 尽管壮志难酬,但诗人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傲岸精神依旧豪迈 《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慨叹“古来圣贤皆寂寞”,表现出一种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傲岸精神。但由于内心的矛盾无法排遣解决,因而诗中也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全诗以河水急下、直泻入海的气魄,和笔酣墨饱、豪迈狂放的风格,着力表现了此时的豪纵心情。《唐诗别裁》云:“读李(白)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 第5题:

    试析杜牧诗歌的艺术特色。


    (1)晚唐诗人中,杜牧是第一个大量采用七绝形式写作咏史诗,他以鲜明的史论笔法,抒发对历史的感伤和评论,寻找前史之鉴以警诫当今,或是从历史的变迁以参悟人生。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蕴藉的诗味之中,终以“二十八字史论”之誉傲立诗坛。汉家事业,吴魏东风,秦淮烟月,烟雨楼台,无一不可入诗,且往往有立意高绝的议论,鲜明独到的政治见解。虽是吊古伤今,却于峭健之中有风华流美之致,创造出明快优美的意境,有一种俊爽的风格。 (2)杜牧的纪行、冶游、写景诗,善于选取清新明朗,能给人以快感的景物来抒写他的情怀,用色彩鲜明而有飞动流走感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又如:“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 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夕》)。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3)杜牧《献诗启》云:“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他的诗才气纵横,笔调清新飘逸,不落平常俗臼,故诗作明丽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