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大量从事诗歌创作的诗人是()。

    • A、孟浩然
    • B、王维
    • C、陶渊明
    • D、谢灵运

    正确答案:C

  • 第2题: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山水为题材大量从事诗歌创作的诗人是()。

    • A、谢朓
    • B、陶渊明
    • C、王维
    • D、谢灵运

    正确答案:D

  • 第3题:

    试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思想内容上,喜园林自然,而不喜官场,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人生态度。在艺术上,他重白描,重情真,反对浮夸雕饰,语言质朴无华,而又精美纯净,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 第4题: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1)从写意到摹象。陶侧重写意,谢侧重描摹山水景观。
    (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诗启示性强,谢诗写实性强。

  • 第5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把田园题材和山水题材引入到诗歌创作当中的诗人分别是()

    • A、陶渊明和谢灵运
    • B、王维和孟浩然
    • C、阮籍和嵇康
    • D、王粲和鲍照

    正确答案:A

  • 第6题:

    陶渊明和谢灵运的比较。


    正确答案: ①谢灵运主要成就是山水诗,而陶渊明是田园诗。
    ②谢灵运山水诗明丽清新的艺术风格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自然的诗风却是通过精雕细刻得来的。他的诗雕琢过多、形容过多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繁冗堆砌、语言晦涩。而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语化。
    ③谢灵运山水诗非常重视对形式格局的精心推敲,表现手法惯用“叙事 ---- 写景 ---- 说理”的结构,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他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而陶诗较为随性,重视表达的流畅,直白。
    ④谢灵运的山水诗是通过诗里的山水,将虚寂的理融入生意盎然的景中,用诉诸人们感官的景物去启示人们的悟道,表现出“超以象化”的理,具有一种玄趣。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
    陶渊明的诗歌意象看似平淡无奇,然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在于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而写景、叙事只是为意造境。陶诗的许多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⑤陶诗一般是把主观感情倾注到诗中去,因而他笔下的农村景色宁静、淡雅,以与官场的喧闹、污秽形成对照 , 这就蒙上了诗人热爱田园和闲适情趣的感情色彩,实际上现实的农村不完全是那个样子。
    谢诗则多选取大自然中美的对象进行细致描写,力争形似逼真,以揭示大自然真正美的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讲, 陶诗偏于写意,而谢诗则偏于写实。

  • 第7题: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正确答案: a、首先是从写意转到摹象。
    b、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是从陶到谢的又一转变。
    c、陶诗古朴,重性情;谢诗轻灵,重声色。

  • 第8题:

    填空题
    山水田园诗歌起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唐朝以王维、()为代表。

    正确答案: 孟浩然
    解析: 山水田园诗歌起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唐朝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

  • 第9题:

    单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把田园题材和山水题材引入到诗歌创作当中的诗人分别是()
    A

    陶渊明和谢灵运

    B

    王维和孟浩然

    C

    阮籍和嵇康

    D

    王粲和鲍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诗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意味隽永,淡而有味。二是情、景、理的统一,陶渊明善于用白描及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成高远,不纯客观地刻画景物,在他的笔下景物总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着诗人的性格,诗人常在抒情写景中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一些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将兴寄与自然美融为一体。但陶诗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的作品,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含微木)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说明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自然,既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陶诗的一大开创是将日常生活诗化。其艺术特点:
    一、情、景、事、理浑融。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
    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正确答案: a、首先是从写意转到摹象。
    b、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是从陶到谢的又一转变。
    c、陶诗古朴,重性情;谢诗轻灵,重声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1)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从该诗中可见,题材和内容都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均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等,田园诗的深厚意蕴完全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
    (2)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该诗意象看似平淡无奇,但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而写景、叙事都是为意造境。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情:热爱自由淳朴的乡村生活、蔑视丑恶的官场生活之情;景:农村自然优美之景;理:归化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之理。
    (3)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该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

  • 第14题:

    山水田园诗歌起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唐朝以王维、()为代表。


    正确答案:孟浩然

  • 第15题: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通过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的描写,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不加雕饰,把生活的情景和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这就形成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特点。
    (2)诗歌的语言在朴素中又体现出十分精粹的含义,这朴素中含有淡淡的韵味,这种韵味主要是讲究对形象的刻画,对词语的运用.
    (3)陶渊明的田园诗往往造出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达到了情和景的交融.陶渊明的田园诗除了一些议论的句子外,大多是客观朴实的描写,包涵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浓厚情趣,这种情趣,经过一种朴实平常的景物描写,意向描写加以表现构成了一种淳厚的意境。

  • 第16题:

    试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诗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意味隽永,淡而有味。
    二是情、景、理的统一,陶渊明善于用白描及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成高远,不纯客观地刻画景物,在他的笔下景物总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着诗人的性格,诗人常在抒情写景中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一些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将兴寄与自然美融为一体。但陶诗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的作品,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含微木)等。

  • 第17题:

    简析陶渊明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陶渊明的诗能够敞开心扉,表现真挚的情感、真实的体验和真率的个性,有一种自我表现的色彩;风格自然平淡,不事雕琢,不作夸饰,常用白描手法;善于创造境界,其中不仅情景交融,而且往往包含哲理。

  • 第18题: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正确答案: (1)叙事诗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同时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大力写作新题乐府,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2)抒情诗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对自己丰富复杂、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解剖。
    (3)十分重视锤炼诗歌语言,语言苍劲凝练,往往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4)善于运用各种诗歌体式,并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尤其是律诗,在他手中日臻于纯熟,极大地扩大了表现范围。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七律,不但在声律上把七律推向成熟,而且充分发展了这一诗歌形式所蕴涵的表现力。代表了他对中国诗史的贡献。

  • 第19题:

    魏晋诗歌在()那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为中国增添了一种新的题材,即田园诗。

    • A、陶渊明
    • B、谢灵运
    • C、谢眺
    • D、张衡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问答题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1)从写意到摹象。陶侧重写意,谢侧重描摹山水景观。
    (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诗启示性强,谢诗写实性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析陶渊明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陶渊明的诗能够敞开心扉,表现真挚的情感、真实的体验和真率的个性,有一种自我表现的色彩;风格自然平淡,不事雕琢,不作夸饰,常用白描手法;善于创造境界,其中不仅情景交融,而且往往包含哲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就诗歌语言来说,陶诗语言特点是朴实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钟嵘说“文体省净,殆无长语”(《诗品》卷中),指出陶诗语言简洁纯净。他不用夸张的铺排,不用刻意的雕琢的对仗和生僻的典故,他诗句的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的自然流露,在于内在的感情力量。他向往的是闲适淡泊的人生,而非矫饰的感情世界,所以他选择的只能是这种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但是,陶诗的语言又不是未经加工的粗糙平俗的民间口头语言,而是语言巨匠剥落浮华后高度凝炼所能达到的更高境界。试看他的《闲情赋》:写的多么绮丽多姿,说明他不是不会使用华美的辞藻和细腻的绘声绘色;但他的审美趋向并不在于此,所以他在诗文创作中洗尽铅华,以质素自然的语言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
    A

    谢朓

    B

    陶渊明

    C

    谢灵运

    D

    鲍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1)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从该诗中可见,题材和内容都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诗歌的形象均取自习见常闻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辞采,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等,田园诗的深厚意蕴完全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
    (2)高远拔俗、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该诗意象看似平淡无奇,但却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其诗的主旨在于写意,而写景、叙事都是为意造境。作品达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情:热爱自由淳朴的乡村生活、蔑视丑恶的官场生活之情;景:农村自然优美之景;理:归化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之理。
    (3)天然本色、精练传神的语言。该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