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主动性
B虚构性
C兴趣性
D形象性
第1题:
第2题:
幼儿教师是生活中的妈妈,学习中的老师,游戏中的伙伴。这体现了幼儿教师()的特点。
第3题:
幼儿是通过游戏进行学习的,他们生活中所需的一切知识经验都可以在游戏中获得。
第4题: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超越现实,按照他们的想象改变现实。他们可以一会儿是“妈妈”,一会儿是“教师”,一会儿是“炊事员”等,这体现了幼儿游戏的()。
第5题:
下列关于角色游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6题:
幼儿是通过游戏学习的,他们生活中所需的一切知识经验都可以在游戏中获得
第7题:
自主自愿
让幼儿感到愉悦、快乐
反映现实生活
充满想象和创造
第8题: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
幻想
空想
第9题: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
幻想
第10题:
幼儿游戏是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
游戏活动体现了幼儿的直接需要
教师可以选择和决定幼儿做什么游戏以及怎样做
游戏中幼儿心理需要不受游戏之外的因素支配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主动性
虚构性
兴趣性
形象性
第13题:
第14题:
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模仿生活中的行为规则,但无法将这些规则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第15题:
在结构游戏中,主题建构游戏的主题来源主要来自()。
第16题:
幼儿在游戏时,一会儿当“医生”,一会儿当“工人”,这更多表明了()。
第17题:
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第18题:
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第19题:
纯真美好
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精神生产
多重角色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纯真美好
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幼儿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生产
多重角色
第22题:
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
角色游戏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
对于大班的幼儿,应着重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
第23题: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第24题:
启蒙性
游戏性
活动性
潜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