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这一门槛主要有两个台阶:其一,从“时间在先”转向“逻辑在先”;其二,从时间上的“循序思索”转向“从后思索”。时间在先指以对象在时间序列中的先后次序为根据;逻辑在先是从逻辑上来讲的,指的是从“道理”上看事物的本质及其相互联系,注意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根据和条件等,并以此为据。从性质上看,时间在先是经验科学的视野,逻辑在先是哲学的视野。“从后思索法”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提出的,是指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出发,通过“由果溯因”的逆向运动,来把握事物本质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犹如“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从后思索法”是马克思考察社会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
更多“试述你对进入哲学研究“门槛”的认识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你对“三维课程目标”的认识。


    答案:
    解析:
    (I)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 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 课堂。
    (2)“三维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 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 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 第2题:

    试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并谈一下你对它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克伯屈等。
    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
    (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教育要与当前的生活紧密相连;
    (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表明教育不是从外在方面让学生学习与他们生活无关的一些知识,而是促进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
    (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非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
    (5)教学过程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等等。从其基本观点可以看出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但其也有不足之处,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 第3题:

    提出“认识你自己”这一名言的西方哲学家是普罗泰戈拉。

    A

    B



  • 第4题:

    试述你对行动研究法的认识。


    答案:
    解析:
    (I)行动研究法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 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2)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为教育行动而研究” “在教育行动中研究”“由教育行动者研究”。 其中,“为教育行动而研究”指出了教育研究的目的,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 要目标;“在教育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动研究以行动过程与研究过程的 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由教育行动者研究”指出了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主要是 教师。
    (3)行动研究法的类型:
    ①根据行动研究的时间性,可以分为前摄性行动研究和应答性行动研究;②根据行动性研究的组织 形式,可分为个体独立型行动研究、小组协作型行动研究和组织合作型行动研究。
    (4)行动研究法的步骤: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序渐进的四个环节,即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5)行动研究法的优点:灵活,能适时做出反馈与调整;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对解决 实际问题有效。
    (6)行动研究法的缺点: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影响研究的可靠性;研究样本受具体情境 的限制,缺少控制,影响研究的代表性。

  • 第5题:

    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教育行动研究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教育行动研究是指通过研究真实的学校教育过程与情境,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行动质量与教育行动效率为目的的研究模式。它一方面旨在提高教育实践者自身的专业判断能力与教育问题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也为优化教学实践提供具体策略。
    (1)教育行动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①为教育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education action)。这是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与传统研究“为理论建构而研究”的研究目的相对应的。为教育行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解决教育行动中的实际问题;为提高教育行动的效率;为提高教师的教育行动能力与素养。
    ②对教育行动的研究(research of education action)。这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对象,教师是教育行动的当事人,因此以教育行动为研究对象是指:教师要反思的思想与行动预设;教师要分析自己行动的动机与原因;教师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
    ③在教育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education action)。这是教育行动研究的情境,一方面,要求研究与研究关注研究情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证明行动的过程,就是努力提高行动效率,改善行动质量,提高自我行动能力的过程。
    (2)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
    ①适应性和灵活性。行动研究简便易行,较适合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育测量和教育实验训练的中小学教师采用。行动研究容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不断修改,经过实际诊断,增加或取消子目标。实验条件的控制比较松缓,注重实际的教育环境,较有利于在教育这样复杂的研究现象和领域内进行。
    ②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的及时性。行动研究强调评价的持续性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反馈的及时性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及时反馈总结,使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处于一动态结合与反馈中;二是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便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
    ③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教育研究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行动。参与性体现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人员由专职研究人员、行政领导和第一线教师联合构成,研究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予方案的实施。
    ④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在较成功的行动研究中,可汇集多种研究方法的作用。理想的行动研究法应是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灵活和合理的并用。
    (3)教育行动研究的缺点:由于其非正规性而缺少科学的严密性,在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