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
A.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B.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C.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D.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第1题: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句话体现了( )。
A.折衷主义思想
B.朴素辩证法思想
C.诡辩论思想
D.二元论思想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时光一去不复返”,这句话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第5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理至固然。”“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第6题: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是在概念中运动。”上述观点属于:()
第7题:
欧洲最早、最完备的关于物质结构的哲学猜测是()
第8题:
播音创作中,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之后,怎样“形之于声”是重要问题,要明确()
第9题: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多元论的思想
第10题:
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朴素辩证的思想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第11题: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辩证关系
事物的发展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第12题:
多元论的思想
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述()
第16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认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是:()
第17题:
古人能从“气”或“五行”这些物质性的存在出发,探究世界万物的生成,这不仅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思维,而且还蕴含了唯物主义的思想萌芽。
第18题: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是一种朴素的系统论。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所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19题: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句话体现了()
第20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董仲舒提出“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他否认了()
第21题:
时间无起点
时间无终点
时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
时间的一维性
第22题:
多元论的思想
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和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第23题: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第24题:
表达技巧是思想感情运动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感情以表达技巧为核心,思想感情对表达技巧有能动的反作用。
思想感情是表达技巧的基础和前提、表达技巧是为体现思想感情服务的、表达技巧对思想感情有能动的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