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学生考试分数是衡量学生、教师、学校的唯一标准
B.学生年幼无知,目无法纪
C.“严师出高徒”、“教鞭底下出人才”
D.“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第2题:
“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管兵,内外族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科举制()①有资格限制②以门第出身为标准③反映了重农抑商观念④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第3题:
索福克勒斯的()讲述了俄狄浦斯杀父娶母,最后舍身为国民消灾的故事
第4题:
古代中国所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反映了()
第5题: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反映了()对教育目的的基本主张。
第6题:
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
第7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下列师生关系模式中,反映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师生关系是()。
第8题:
更换父类方法
减少父类方法
减少父类变量
添加方法
第9题:
教育现象
教学规律
教学现象
师生关系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体现的传统美德是()
第14题: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体现了对老师的尊重,并无糟粕的一面。
第15题:
弟子事师,(),习其道也,学其言语。
第16题:
在武德中,“孝”指()
第17题: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教师对学生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服从于教师。
第18题:
教学原则反映了()。
第19题: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反映了师生关系中的()。
第20题:
师生关系的不平等性
教师的责任之大
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教师的权利之大
第21题:
第22题:
终身为父
敬同于父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