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试述从《荀子》关于“言”的看法理解其文学思想。
1.荀子特别重视“道”,创建“文以明道”的先声,“道”的实际内容,就是礼义。他认为一切言论,心是合乎道的、宣扬道的,就是好的;凡是离开道、违反道的,就是坏的。
2.强调“言”有“圣人之言”、“君子之言”、“小人之言”的区别。“圣人之言”最为完美,“如王圭如璋„„四方为纲”,是人们崇敬、效法的对象,而小人的“奸言”,“虽辩,君子不听”。
3.“言”会影响政治,不同的“言”会对政治起不同的作用。须行“圣人之辩”,排斥“小人之辩”。把荀子关于“言”的看法看成是他对文学的看法。“明道”是其文学观核心;关于圣人之“言”的理论,反映在文学观点上就是“征圣”的主张。他是儒学的主要传授者,这是文学思想中“宗经”主张的实践。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明道是中心,这就是荀子文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它奠定了后世儒家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文学观的基础。
略
第2题:
参加了《印象最深刻的成功教学秘诀》讨论区活动,分享了自己想要尝试的原则与方法,从其他同学那里也学到了一些可借鉴的做法。
第3题: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第4题:
“目标为本”模式提出了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问题,分别是()。
A.我们要到哪里去
B.我们怎样到那里去
C.我们是否到了那里
D.我们怎样描述那里
第5题:
在先秦孔子,孟子以及荀子那里,都有一定程度上的道高于君、从道不从君或者道高于势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