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党员领导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封官许愿(),营私舞弊。
A.任人唯亲
B.任人唯贤
C.任用身边工作人员
D.任用亲友
根据《廉政准则》,封官许愿是指领导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上不走群众路线,不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未经组织研究,个人私自向他人许愿承诺提拔调整有关职务和职位,并进行相关活动,甚至以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决定之上,代替组织决定干部任用的行为。( )
A.坚决反对命令主义
B.坚决反对“尾巴主义”
C.不允许为了个人政绩、选票和形象脱离实际随意决策、随便许愿
D.必须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封官许愿是指领导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上不走群众路线,不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未经组织研究,个人私自向他人许愿承诺提拔调整有关职务和职位,并进行相关活动,甚至以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决定之上,代替组织决定干部任用的行为(判断题)。
对
摘要: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许愿”不“还愿”也是为官不为|背景链接*在基层,一些干部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特别是碰上重要的工作、棘手的工作,喜欢给群众“许愿”“承诺”。然却是“干打雷、不下雨”,只“许愿”不“还愿”,只承诺,不践诺。群众对这种“许空愿”颇有微词。|公考角度中公解读*[表明观点]“许愿”不“还愿”,承诺不践诺危害甚大。它不但破坏了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影响政府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公信力,而且极易滋生群众对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不满意,甚至诱发上访、请愿、告状等群体事件,成为不稳定因素。[综合分析]领导干部许愿”不“还愿”,承诺不践诺,实质是一种“为官不为”。在基层,有些干部工作不上心、不用心,只满足于完成任务,考核过关,不求深研细究,精益求精;对政策的理解仅限于文字,缺乏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把握和运用也是囫囵吞枣,甚至一知半解;面对矛盾,不做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不“解剖麻雀”找寻解决的办法,不掌握第一手资料作判定、决策依据,面对问题和矛盾,便盲人摸象、手足无措,于是,便以“政府”“干部”的身份对群众许下“诺言”,以此为“手段”求得工作的正常开展。这,都是“为官不为”的真实表现,必须严厉整治。实践证明,基层工作的确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矛盾突出,但再复杂的问题再棘手的工作都有解决的办法,这不仅需要干部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技巧以及对政策理解、把握、运用的能力,更需要干部有履职的意识、担当的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求真务实的态度。如果以“许愿”“承诺”来达到目的,事后又不能承诺兑现,那也只是暂时的“风平浪静”,矛盾,已是“暗流涌动”。
怎样许愿、还愿?
基层干部和思想骨干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应该做到:()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准()。
《廉政准则》规定,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是禁止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的不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