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将三个不同的球随机地放入三个不同的盒中,则出现两个空盒的概率为______.
11.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清代由盛转衰的时期是( )
A.乾隆朝后期 B.道光朝后期
C.同治帝时期 D.光绪帝时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贯穿《寡人之于国也》始终的论题是( )
A.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B.小恩小惠不是王道
C.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D.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
蚌埠市 2020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数 学(文史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已知集合,集合,则( )B.C.D.【答案】 A【解析】【分析】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求得集合,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得集合,由此求得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并判断出正确选项 .【详解】由解得 .由,解得;故, . 故选 A.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运算,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考查一元 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础题 .高三第一学期甲、乙两名同学 5 次月考的地理学科得分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其中两竖线之 间是得分的十位数,两边分别是甲、乙得分的个位数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甲得分的中位数是 78甲得分的平均数等于乙得分的平均数乙得分的平均数和众数都是 75乙得分的方差大于甲得分的方差【答案】 C【解析】【分析】 求出甲的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求出乙的众数、平均数和方差,由此判断出正确选项 . 【详解】甲的中位数为,排除A 选项. 平均数为,方差为 . 乙的众数为,平均数为,排除项,且C选项正确,方差为,排除 D选项综上所述,本小题选 C.【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茎叶图的识别,考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计算,属于基础题.已知复数满足,其中是虚数单位,则( )A. B. C. D.【答案】 C【解析】【分析】 化简为的形式,进而求得的模 .【详解】依题意,所以 . 故选 C.【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考查复数的模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从 1,2,3,4中选取两个不同数字组成两位数,则这个两位数能被4 整除的概率为( )A. B. C. D.【答案】 B【解析】【分析】 列举出所有可能的两位数,并利用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计算出所求的概率 .【详解】依题意可知,所有的两位数为,共个,其中能被整除的是共三个,故所求概率为, 故选 B.【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利用列举法求古典概型,考查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属于基础题 .已知,则“”是“”成立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分析】分析“”和“”范围的包含关系,由此得出正确选项 .【详解】由可知,而由“”得;故“”的范围是“”范围的真子集,所以是充分不必要条件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考查分数分母不为零,属于基础题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抛物线上一点满足,则的面积为( )A. 1 B. C. 2 D.答案】 B解析】 【分析】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求得点的横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求得纵坐标,由此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详解】依题意抛物线的焦点为,设点横坐标为,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 ,所以,代入抛物 线方程得 .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为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考查抛物线上点的坐标的求法,属于基 础题.榫卯是我国古代工匠极为精巧的发明,广泛用于建筑 . 榫卯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 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 . 榫卯结构中凸出的部分叫榫(或叫榫头) . 已知某“榫头”的三视图如 图所示,则该“榫头”的体积是( )A. 48 B. 50 C. 54 D. 63 【答案】 C【解析】【分析】 根据三视图判断出原几何体是有两个直棱柱组合而成,画出原图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和 . 【详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由两个直棱柱组合而成,画出图像如下图所示,故体积 为. 故选 C.【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识别,考查柱体的体积计算,考查中国古代数学文化,属 于中档题,难点在画出几何体的直观图 .函数,图象大致为()A.B.C. D.【答案】 D【解析】【分析】 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和函数图像上的特殊点对选项进行排除,由此得出正确选项 .【详解】,故函数为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排除选项由排除选项由,排除C选项,故本小题选 D.【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图像的识别,考查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属于基础题将函数的图象上各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小为原来的,再将函数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后, 得到的函数的解析式为( )A.B.C.D.【答案】 B【解析】【分析】 化简后,求得伸缩和平移之后的解析式 .【详解】依题意,横坐标缩小为原来的得,再将函数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后得,故选 B.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辅助角公式,考查三角函数伸缩和平移变换,属于基础题 .等差数列的公差为,若, ,成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 )A. 2B. 3C. 4 D. 5【答案】 A【解析】【分析】 将,转化为的形式,利用三个数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列方程,解方程求得的值 . 【详解】将,转化为的形式为,由于这三个数成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两式相等化简得, 代入得,故选 A.【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计算,考查等比数列的概念,属于基础题 .如图,在长方体中, ,分别在,上,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直线与所成的角为当为中点时,平面平面当,为中点时,D. 当,为中点时,平面【答案】 D【解析】【分析】 根据线线所称的角的概念、面面垂直、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有关定理,对四个选项逐一分 析,由此判断出说法错误的选项 .【详解】对于 A 选项,将平移到如下图所示,由于四边形为正方形,故所成角为,也即所成角为,故A选项正确对于B选项,由于,满足勾股定理,故,而,故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故B选项正确对于C选项,由于,故,由此证得平面,故,故C选项正确对于D选项,虽然, 但是与不垂直,故 D选项说法错误综上所述,本小题选 D.【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考查面面垂直、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判断与证 明,属于中档题 已知定义在上的奇函数满足:当及时,不等式恒成立若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则的最大值是( )A.B.C.D.【答案】 C【解析】【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函数在上为减函数,化简后利用单调性求得,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 的最大值 【详解】由于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且当及时,不等式恒成立,故函数在时为减函数, 根据奇函数的性质可知,函数在上为减函数 由得,根据函数在上递减有,即恒成立 当时, 即,此时为负数 当时, 由于, 题目要求的最大值, 所以不妨设, 由基本不等式得, 构造函数, , 函数在两侧左减右增,在取得极小值也即是最小值为故.故选C.【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考、查利用基本不等式和导数求最值问题,属于难题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已知向量,若,贝U.【答案】【解析】【分析】根据两个向量平行的条件列方程,解方程求得的值 【详解】由于两个向量平行,故,解得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向量平行的条件,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设实数,满足约束条件,则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 【解析】【分析】 画出可行域,通过向下平移基准直线到可行域边界的位置,由此求得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 . 【详解】画出可行域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目标函数在点处取得最大值,在点处取得最小 值. 所以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利用线性规划求线性、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 . 这种类型题目的主要思路 是:首先根据题目所给的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其次是求得线性目标函数的基准函数;接 着画出基准函数对应的基准直线;然后通过平移基准直线到可行域边界的位置;最后求出所 求的最值 . 属于基础题 .以双曲线: 的右焦点为圆心, 半径为的圆与的一条渐近线相交于, 两点, 若(为坐标原点) 且垂直于轴,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答案】【解析】【分析】 根据垂直于轴求得点的坐标,根据求得点的坐标,根据圆的半径列方程,由此求得的值,进 而求得双曲线的方程 . TOC o 1-5 h z 【详解】双曲线的右焦点为,渐近线为,由于垂直于轴,故,即设,由得,解得由,由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文章,采用寓言形式的有( )
A.《秋水》 B.《吃饭》 C.《蚂蚁大战》
D.《婴宁》 E.《种树郭橐驼传》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
简答题
第56-57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简述法人的成立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物质资料生产是( )
A.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C.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D.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E.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