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B.发兵捕之.久不得
祈祷非通所宜,其毋令往 周怀政之诛,讳怒甚
C.是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D.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臣不知皂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A、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B、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C、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D、六月二十六日,愈白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 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宋代设置的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是()。
A.提举学事司
B.学政
C.教授
D.教谕
张起岩,字梦臣阅读答案:张起岩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幼从其父学,年弱冠,以察举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中延祐乙卯进士,首选,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集贤修撰,进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选为监察御史。 中书参政杨廷玉以墨败,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之下吏。丞相倒剌沙疾其摧辱同列,悉诬台臣罔上,欲置之重辟。起岩以新除留台,抗章论曰:“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正直结舌,忠良寒心,殊非盛世事。且世皇建台阁,广言路,维持治体,陛下即位诏旨,动法祖宗。今台臣坐谴,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章三上,不报。起岩廷争愈急,帝感悟,事乃得释,犹皆坐罢免还乡里。迁中书右司员外郎,改燕王府司马,拜礼部尚书。 宁宗崩,燕南俄起大狱,有妄男子上变,言部使者谋不轨,按问皆虚,法司谓:“唐律,告叛者不反坐。”起岩奋谓同列曰:“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大事寻定。中书方列坐铨选,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迁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修三朝实录。转燕南廉访使。搏击豪强,不少容贷,贫民赖以吐气。滹沱河水为真定害,起岩论封河神为侯爵,而移文责之,复修其提防,瀹其湮郁,水患遂息。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纠,去位。未几再入相,讽词臣言台章之非,起岩执不行,闻者壮之。俄拜御史中丞,论事剀直,无所顾忌,与上官多不合。诏修辽、金、宋三史,充总裁官。史官有露才自是者,每立言未当,起岩据理窜定,深厚醇雅,理致自足。史成,年始六十有五,遂上疏乞骸骨以归,后四年卒。谥曰文穆。 (选自元史列传第九十六有删减) 注:倒剌沙,人名 别里怯不花,人名剀,切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 权:暂管。 .犹皆坐罢免还乡里 坐:判处。 . 悉诬台臣罔上 罔:迷惘。 .丞相以为忤己 忤:违逆。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张起岩“论事剀直,无所顾忌”的一项是(3分)( ) 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 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 起岩即摄衣而起 搏击豪强,不少容贷 讽词臣言台章之非 起岩据理窜定 . . .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张起岩是政绩卓著的政治家和造诣极高的史学家。他为官刚直不阿,不惧权势,为民请命;多次主持国史编修,亲自主持辽、金、宋三史的编撰。 .张起岩有敏锐的洞擦力。宁宗去世后燕南突发大案,他不墨守唐律,将诬告朝廷官 员图谋不轨的男子治罪,稳定了民心,使京师的形势安定。 .张起岩打击恶霸,造福百姓。在燕南廉防使任上,打击为害一方的恶霸,毫不宽容; 又主持修治了危害百姓的滹沱河,平静了水患,造福一方。 .张起岩学识渊博,治学看法严谨。在担当修史总裁官时,有些史官有意炫才自以为是, 编写内容失当,他依理修正,力求内容深刻丰富、理由充分。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 (2)今台臣坐谴,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章三上,不报。 .C(罔:哄骗) 5.C(体现他深得民心 别人的言行) 6.A (“为民请命”属无中生有。) 7(1)台臣考查弹劾百官,商量各项朝廷政事,是职责让他这样的。(按:考查,审查;劾,弹劾;论列:商量;然:这样。也,表推断,推断句。以上各1分,句意1分。) (2)“现在御史台官员无故患病责备,公正的言论被阻挡,哪里还谈得上效法祖宗呢?”张起岩多次上奏章,都没有得到回复。(坐 :无故 杜塞: 堵塞拒绝,表被动。 法:效法 报:答复,给回信 4点4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张起岩,字梦臣。他的祖上是章丘人,祖张迪以元帅监军的身份管理济南府的事务,将家迁到济南。张起岩从幼年起就跟从父亲学习,20岁时,以察举任福山县学教谕,适值县官率人去捕蝗虫,将县里的政务交给张起岩代管,时间一长,由于张起岩言行果断办事公允,百姓都佩服地说:“假如张教谕能够成为我们真正的县尹,我们还有什么可忧虑的?”考中元延祐乙卯年进士第一名,授予登州同知(副职)。皇帝格外指令将张起岩改为集贤修撰,后晋升为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又被选为监察御史。 中书参政杨廷玉因贪污的事情败露,御史台的官员奉皇帝指令在朝堂上将他逮捕交给司法官员惩治。丞相倒刺沙痛恨台臣轻慢污辱了他的同僚,便诬蔑全部台臣欺君罔上,想要严加惩处。张起岩以新任留台的身份,向朝廷递交文书辩驳说:“台臣查办弹劾百官,商量各项朝政,是职责让他们这样的。现在他们由于奉行职责却被强加罪责,法纪荡然无存,正直的人不敢说话,忠良寒心,这是盛世所不该消失的。况且,世祖皇帝设立台阁,广开言路,维持政治体制,皇上即位后的下达的指令都是效法祖宗治体。现在台臣遭谴,公正的言论被阻挡,哪里还谈得上效法祖宗呢?”张起岩多次上奏章都没有得到回复。张起岩在朝廷上争辩得更加激烈,皇帝有所感受而领悟,这件事才得以化解,但还是判处被诬的台臣撤职回家。调任张起岩为中书右司员外郎,改任燕王府司马,后任命为礼部尚书。 元宁宗死后,燕南突起大案,有一虚妄的男子密信上报称部使者中有人欲图谋不轨,经查证都不实。主管法司的官员说:“根据唐律,上告反叛的人不被治罪。”张起岩感动地对同僚说:“现在继位的君主尚未即位,人心忧惧狐疑,假如不抓紧杀掉此人,来杜绝邪恶的阴谋,我担忧会阻碍大的计策。”督促有关官员上交定罪的案卷,京城里的人都非常尊敬整肃,大事很快就确定了。中书省官员列坐在一起确定选拔官员的事,张起岩推举了一人,认为可用,丞相很不兴奋,起岩当即揭衣抬身而起,丞相认为起岩顶撞自己。转任燕南廉访使。他打击豪强势要一点也不宽容,贫民百姓赖以扬眉吐气。当时滹沱河水对真定危害很大,起岩责问封河神为侯爵之事,并修筑堤防,疏通河水堵塞之处,水患因而消退。升任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修撰三朝的实录。 右丞相别里怯不花被台臣纠劾,被罢官,不久,别里怯不花再度为相,批判言官评价高级官员奏章的错误,张起岩坚决反对,听到的都赞扬他。不久,担当御史中丞,他商量事务切实刚直,无所顾忌,常与上司不合。皇帝指令编写辽、金、宋三朝历史,张起岩担当总裁官。有些史官有意炫才自以为是的,经常有内容不当之处,张起岩就依据常理改正,力求内容深刻丰厚醇正高雅,道理表达理由充分。史书编写胜利,张起岩才六十五岁,就上书恳求退休,又过了四年逝世。谥号为“文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