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青春舞曲》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知道珍惜光阴的道理。【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训练和实践活动,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知识与技能】学生在乐曲中找出音乐的基本要素,学习新疆典型的节奏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三、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三角铁、碰铃、铃鼓、沙锤、手鼓。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青春舞曲》,由老师跳新疆的舞蹈。老师设置问题:这是哪里的舞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这是新疆少数民族的舞蹈,让我们插上翅膀一起飞人美丽的新疆。教师播放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视频,学生感受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了解部分新疆少数民族的歌曲。(二)新课教授1.欣赏《青春舞曲》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的音乐情绪是什么?节奏特点怎样?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首作品的节奏感非常强,音与音之间的距离非常近,歌曲出现了连续十六分音符,节奏密集而紧凑,带给我们欢快、热情的情绪。老师设置问题: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我们听到的这个版本的《青春舞曲》是单声部的演唱形式,我们把这种形式叫作齐唱。2.练习新疆典型的基本节奏型(1)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2)学生模仿、练习节奏型。老师强调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时值记法,并做正确示范。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3)学生演奏典型的节奏型。(4)学生根据《青春舞曲》的音乐,敲击典型的节奏型。3.学唱歌曲(1)老师弹唱歌曲,学生击掌伴奏。(2)学生朗读歌词,注意“字正”“腔圆”。(3)练习旋律中的音准和节奏。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哪些地方比较难唱?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根据学生找出的难学的旋律重点学唱。①通过旋律摸进的练习方法解决音准问题。②附点音符的练习。③了解反复记号。老师弹奏,学生演唱。(4)学习歌唱方法。老师示范正确和错误的两种声音,由学生判断正确的演唱方法。老师引导:注意演唱的姿态,坐直,口腔打开,保证我们气息的通畅,我们要用气息来控制声音,让我们的声音竖起来,这样能够更有立体感,注意速度要匀速。老师弹奏钢琴,学生演唱。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青春如小鸟一般去而不返的道理,告诫人们要珍惜宝贵的青春,应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演唱。(5)学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三)巩固提高1.为歌曲创编乐器伴奏(1)老师分发打击乐器,展示新疆典型的节奏型。简单的介绍手鼓:手鼓是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老师做示范,用手鼓敲击节奏型。(2)学生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练习敲击节奏。(没拿到乐器的同学可以拍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身边的东西)(3)学生分组表演:一组演唱,一组乐器伴奏。2.为歌曲创编舞蹈(1)学生想出老师之前展示的舞蹈动作或作其他的两三个新疆典型的舞蹈动作。(2)由老师示范,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动脖子、绕手腕、垫步)。(3)学生根据歌曲的典型节奏型跳舞。3.将歌曲、乐器和舞蹈融合(1)老师将学生分为三组:演唱组、舞蹈组、器乐组。三组同学根据音乐分别排练,老师在一旁指导,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风格。(2)学生表演。老师评价:大家表演得很不错,演唱组的同学演唱得不错,打击乐器组的同学创编能力很强,舞蹈组的同学动作也很美,但是要注意表情要丰富,充满热情、欢快的气氛。(3)学生完整、热情地表演。(四)课堂小节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青春和活力,我也衷心地希望同学们能喜爱新疆的民歌,热爱我们的民族。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拥有一个美好与精彩的人生!
考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西风的话》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人生观;感受音乐家黄自通过歌曲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感情。【过程与方法】能用连贯、优美、自然的声音合唱歌曲《西风的话》,并能较流畅地跟琴识读乐谱。【知识与技能】能对指挥的手势、表情做出正确的反映,了解作曲家黄自的简单生平及其音乐代表作品。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唱好《西风的话》。【难点】二部合唱的统一、协和、均衡。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金色秋天的图片,背景音乐为《西风的话》,感受秋天的诗情画意。(二)新课教学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老师设置问题:音乐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歌曲《西风的话》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家黄自谱曲、杰出音乐理论家廖辅叔作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歌曲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人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表现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光明。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黄自:(1904-1938年),江苏川沙人,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柏林音乐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后任教于沪江大学和上海国立音专,培养了很多音乐人才。他创作的作品题材比较多样,代表作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对旋律、和声的民族风格进行了探索。他还发表多篇音乐论著,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复听歌曲,感受情绪。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缓慢的速度、平稳的旋律、简单的节奏,体现了秋天柔美、深情,略带伤感的音乐情绪。4.学唱歌曲。(1)再听教师的范唱歌曲。老师设置问题:思考老师演唱时力度的变化有何规律?这样唱有哪些好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上行渐强,下行减弱。歌曲形象更突出,更能感受到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要珍惜时间,热爱生活。(2)高低声部学生分别随琴用“hu”模唱旋律(模拟西风),并画出旋律线。(3)根据旋律线,学生随老师的手势唱出旋律的起伏特点。(4)高声部小组合作学习填词演唱的同时,低声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歌词数遍。(5)低声部用各种形式巩固演唱。(三)巩固提高1.两声部合唱。(1)老师(低声部)和高声部的几个学生代表合唱,其他同学聆听并谈听后感受。(引导他们从声音的统一、声部的均衡、协和程度方面去欣赏合唱)(2)两声部合唱,教师指挥并录下学生的“作品”。(要求学生看懂指挥的手势、表情等)(3)学生听赏自己的录音,教师引导讨论分析好与不足的地方。(注意提醒学生歌唱状态、声音位置与气息控制)(4)再唱,再分析。(提示学生唱好“袄”“高”“蓬”“红”的归韵)反复几次,不断提高。2.教师指挥,放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演唱全曲。老师评价: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情感、自然微笑的表情,注意两声部的配合,相互倾听两声部之间的统一、和谐、均衡。3.老师指挥,学生有情感地演唱全曲。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金色的秋天,学习了合唱《西风的话》,秋天就是人生学有所成、事业有成的时期,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把握自己的命运,祝同学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考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内容:欣赏教学《梁祝》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熟悉民间故事,发挥想象,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变化,并能简单地描述或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辨别,找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音乐素材与越剧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知识与技能】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简单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难点】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梁祝》的舞蹈视频。老师设置问题:这是一首有关什么故事的舞蹈?故事的内容大家了解吗?除了舞蹈之外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艺术形式来表现它?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是我国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它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在严酷的封建势力的压迫下双双殉情,最后化作蝴蝶翩翩飞去的动人的故事。除了舞蹈可以演绎这个故事之外,电影、戏曲、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都曾经展示过。(二)新课学习1.作曲家介绍(1)何占豪,浙江人,曾在浙江越剧团乐队工作,后人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小提琴,并会同几位同学组成民族乐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2)陈钢,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习音乐,10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习钢琴,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部队文工团,15岁开始进行音乐创作,曾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曲。1955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旋律(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旋律。(2)欣赏三种不同的地方戏曲。(3)演奏主题旋律。老师设置问题: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旋律来自于哪个地方戏曲的音乐素材?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主题旋律采用了越剧的优美旋律作为其音乐素材,从乐曲细腻委婉的旋律风格及走向,不难感受到二者的相似性。(4)再次演奏“楼台会”和越剧音乐素材,近距离地感受委婉、动人的旋律。(5)学唱主题旋律。①老师演奏主题旋律,学生小声模唱。②学生跟着小提琴一句一句地学唱。③学生完整地演唱主旋律。老师评价:宽松的节奏与舒缓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动人的意境,所以演唱时要注意音乐的情绪(忧伤),还要注意正确的节奏和音准。④学生再次有情感的演唱。3.介绍奏鸣曲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取的是呈示、展开和再现的一种结构来讲述故事的,那么这种结构在乐句当中被称为是奏鸣曲式。老师设置问题:音乐中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化蝶这些情节来作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如何划分?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这是呈示部分的内容,是一个相爱的主题;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这是展开部的再现,是抗婚的主题;最后化蝶是它的再现部分。4.欣赏音乐片段(1)展示三载同窗、哭灵投坟和十八相送的画面,并播放相应的音乐。老师设置问题:三幅不同的音乐主题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一段是三载同窗,力度中强,速度稍快,节奏紧凑,表现的音乐情绪活泼欢快,乐曲跳跃、欢快,充分表现了梁祝二人同窗共读那段情投意合、相依体贴的幸福快乐时光;第二段是十八相送,力度中弱,速度较慢,节奏宽松,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深情、恋恋不舍,独奏小提琴委婉缠绵的旋律极为细腻地描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动人情景;第三组力度较强,速度快慢结合,节奏急促不安,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悲痛,变化运用了京剧摇板及越剧中紧拉慢唱的手法,加上急促不安的鼓声,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祝英台肝肠寸断、悲痛欲绝的情绪,她呼天唤地,发誓绝不屈从万恶的封建礼教,发誓死也要同梁山伯在一起。(三)巩固提高1.演奏哭灵投坟由一位学生演奏哭灵投坟,其他学生为旋律配伴奏。(1)分发打击乐器,并讲解活动规则(拉小提琴的同学在拉长音的时候,其他同学的节奏要加进去,拿到木鱼的同学跟着乐曲从头到尾敲击同一个节奏)。(2)学生练习节奏。(3)学生演奏。老师总结:演奏这段旋律时,情绪要饱满,节奏紧凑点,力度加强些。(4)学生再次演奏。2.哼唱化蝶,深化主题(四)课堂小节今天我们赏析了部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题材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而《梁祝》的音乐语汇又是全世界所通用的交响乐语汇,祝愿我国的交响乐蓬勃发展,把更多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考题
单选题美术课时教案设计主要应包含下列哪些内容?()A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B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C
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D
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正确答案:C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美术课时教案设计主要应包含下列哪些内容?()A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B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C
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D
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美术课时教案设计主要应包含下列哪些内容?()A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B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C
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D
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内容:欣赏教学《梁祝》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熟悉民间故事,发挥想象,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变化,并能简单地描述或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辨别,找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音乐素材与越剧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知识与技能】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简单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难点】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梁祝》的舞蹈视频。老师设置问题:这是一首有关什么故事的舞蹈?故事的内容大家了解吗?除了舞蹈之外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艺术形式来表现它?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是我国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它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在严酷的封建势力的压迫下双双殉情,最后化作蝴蝶翩翩飞去的动人的故事。除了舞蹈可以演绎这个故事之外,电影、戏曲、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都曾经展示过。(二)新课学习1.作曲家介绍(1)何占豪,浙江人,曾在浙江越剧团乐队工作,后人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小提琴,并会同几位同学组成民族乐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2)陈钢,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习音乐,10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习钢琴,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部队文工团,15岁开始进行音乐创作,曾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曲。1955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旋律(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旋律。(2)欣赏三种不同的地方戏曲。(3)演奏主题旋律。老师设置问题: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旋律来自于哪个地方戏曲的音乐素材?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主题旋律采用了越剧的优美旋律作为其音乐素材,从乐曲细腻委婉的旋律风格及走向,不难感受到二者的相似性。(4)再次演奏“楼台会”和越剧音乐素材,近距离地感受委婉、动人的旋律。(5)学唱主题旋律。①老师演奏主题旋律,学生小声模唱。②学生跟着小提琴一句一句地学唱。③学生完整地演唱主旋律。老师评价:宽松的节奏与舒缓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动人的意境,所以演唱时要注意音乐的情绪(忧伤),还要注意正确的节奏和音准。④学生再次有情感的演唱。3.介绍奏鸣曲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取的是呈示、展开和再现的一种结构来讲述故事的,那么这种结构在乐句当中被称为是奏鸣曲式。老师设置问题:音乐中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化蝶这些情节来作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如何划分?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这是呈示部分的内容,是一个相爱的主题;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这是展开部的再现,是抗婚的主题;最后化蝶是它的再现部分。4.欣赏音乐片段(1)展示三载同窗、哭灵投坟和十八相送的画面,并播放相应的音乐。老师设置问题:三幅不同的音乐主题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一段是三载同窗,力度中强,速度稍快,节奏紧凑,表现的音乐情绪活泼欢快,乐曲跳跃、欢快,充分表现了梁祝二人同窗共读那段情投意合、相依体贴的幸福快乐时光;第二段是十八相送,力度中弱,速度较慢,节奏宽松,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深情、恋恋不舍,独奏小提琴委婉缠绵的旋律极为细腻地描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动人情景;第三组力度较强,速度快慢结合,节奏急促不安,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悲痛,变化运用了京剧摇板及越剧中紧拉慢唱的手法,加上急促不安的鼓声,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祝英台肝肠寸断、悲痛欲绝的情绪,她呼天唤地,发誓绝不屈从万恶的封建礼教,发誓死也要同梁山伯在一起。(三)巩固提高1.演奏哭灵投坟由一位学生演奏哭灵投坟,其他学生为旋律配伴奏。(1)分发打击乐器,并讲解活动规则(拉小提琴的同学在拉长音的时候,其他同学的节奏要加进去,拿到木鱼的同学跟着乐曲从头到尾敲击同一个节奏)。(2)学生练习节奏。(3)学生演奏。老师总结:演奏这段旋律时,情绪要饱满,节奏紧凑点,力度加强些。(4)学生再次演奏。2.哼唱化蝶,深化主题(四)课堂小节今天我们赏析了部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题材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而《梁祝》的音乐语汇又是全世界所通用的交响乐语汇,祝愿我国的交响乐蓬勃发展,把更多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考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九年级教学内容:演唱教学《西风的话》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人生观;感受音乐家黄自通过歌曲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感情。【过程与方法】能用连贯、优美、自然的声音合唱歌曲《西风的话》,并能较流畅地跟琴识读乐谱。【知识与技能】能对指挥的手势、表情做出正确的反映,了解作曲家黄自的简单生平及其音乐代表作品。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唱好《西风的话》。【难点】二部合唱的统一、协和、均衡。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金色秋天的图片,背景音乐为《西风的话》,感受秋天的诗情画意。(二)新课教学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老师设置问题:音乐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歌曲《西风的话》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家黄自谱曲、杰出音乐理论家廖辅叔作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歌曲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人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表现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憧憬光明。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黄自:(1904-1938年),江苏川沙人,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柏林音乐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后任教于沪江大学和上海国立音专,培养了很多音乐人才。他创作的作品题材比较多样,代表作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对旋律、和声的民族风格进行了探索。他还发表多篇音乐论著,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复听歌曲,感受情绪。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缓慢的速度、平稳的旋律、简单的节奏,体现了秋天柔美、深情,略带伤感的音乐情绪。4.学唱歌曲。(1)再听教师的范唱歌曲。老师设置问题:思考老师演唱时力度的变化有何规律?这样唱有哪些好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上行渐强,下行减弱。歌曲形象更突出,更能感受到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要珍惜时间,热爱生活。(2)高低声部学生分别随琴用“hu”模唱旋律(模拟西风),并画出旋律线。(3)根据旋律线,学生随老师的手势唱出旋律的起伏特点。(4)高声部小组合作学习填词演唱的同时,低声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歌词数遍。(5)低声部用各种形式巩固演唱。(三)巩固提高1.两声部合唱。(1)老师(低声部)和高声部的几个学生代表合唱,其他同学聆听并谈听后感受。(引导他们从声音的统一、声部的均衡、协和程度方面去欣赏合唱)(2)两声部合唱,教师指挥并录下学生的“作品”。(要求学生看懂指挥的手势、表情等)(3)学生听赏自己的录音,教师引导讨论分析好与不足的地方。(注意提醒学生歌唱状态、声音位置与气息控制)(4)再唱,再分析。(提示学生唱好“袄”“高”“蓬”“红”的归韵)反复几次,不断提高。2.教师指挥,放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演唱全曲。老师评价: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情感、自然微笑的表情,注意两声部的配合,相互倾听两声部之间的统一、和谐、均衡。3.老师指挥,学生有情感地演唱全曲。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同领略了金色的秋天,学习了合唱《西风的话》,秋天就是人生学有所成、事业有成的时期,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把握自己的命运,祝同学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考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内容:欣赏教学《梁祝》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熟悉民间故事,发挥想象,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变化,并能简单地描述或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辨别,找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音乐素材与越剧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知识与技能】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简单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难点】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梁祝》的舞蹈视频。老师设置问题:这是一首有关什么故事的舞蹈?故事的内容大家了解吗?除了舞蹈之外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艺术形式来表现它?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是我国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它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在严酷的封建势力的压迫下双双殉情,最后化作蝴蝶翩翩飞去的动人的故事。除了舞蹈可以演绎这个故事之外,电影、戏曲、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都曾经展示过。(二)新课学习1.作曲家介绍(1)何占豪,浙江人,曾在浙江越剧团乐队工作,后人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小提琴,并会同几位同学组成民族乐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2)陈钢,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习音乐,10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习钢琴,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部队文工团,15岁开始进行音乐创作,曾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曲。1955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旋律(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旋律。(2)欣赏三种不同的地方戏曲。(3)演奏主题旋律。老师设置问题: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旋律来自于哪个地方戏曲的音乐素材?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主题旋律采用了越剧的优美旋律作为其音乐素材,从乐曲细腻委婉的旋律风格及走向,不难感受到二者的相似性。(4)再次演奏“楼台会”和越剧音乐素材,近距离地感受委婉、动人的旋律。(5)学唱主题旋律。①老师演奏主题旋律,学生小声模唱。②学生跟着小提琴一句一句地学唱。③学生完整地演唱主旋律。老师评价:宽松的节奏与舒缓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动人的意境,所以演唱时要注意音乐的情绪(忧伤),还要注意正确的节奏和音准。④学生再次有情感的演唱。3.介绍奏鸣曲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取的是呈示、展开和再现的一种结构来讲述故事的,那么这种结构在乐句当中被称为是奏鸣曲式。老师设置问题:音乐中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化蝶这些情节来作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如何划分?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这是呈示部分的内容,是一个相爱的主题;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这是展开部的再现,是抗婚的主题;最后化蝶是它的再现部分。4.欣赏音乐片段(1)展示三载同窗、哭灵投坟和十八相送的画面,并播放相应的音乐。老师设置问题:三幅不同的音乐主题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一段是三载同窗,力度中强,速度稍快,节奏紧凑,表现的音乐情绪活泼欢快,乐曲跳跃、欢快,充分表现了梁祝二人同窗共读那段情投意合、相依体贴的幸福快乐时光;第二段是十八相送,力度中弱,速度较慢,节奏宽松,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深情、恋恋不舍,独奏小提琴委婉缠绵的旋律极为细腻地描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动人情景;第三组力度较强,速度快慢结合,节奏急促不安,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悲痛,变化运用了京剧摇板及越剧中紧拉慢唱的手法,加上急促不安的鼓声,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祝英台肝肠寸断、悲痛欲绝的情绪,她呼天唤地,发誓绝不屈从万恶的封建礼教,发誓死也要同梁山伯在一起。(三)巩固提高1.演奏哭灵投坟由一位学生演奏哭灵投坟,其他学生为旋律配伴奏。(1)分发打击乐器,并讲解活动规则(拉小提琴的同学在拉长音的时候,其他同学的节奏要加进去,拿到木鱼的同学跟着乐曲从头到尾敲击同一个节奏)。(2)学生练习节奏。(3)学生演奏。老师总结:演奏这段旋律时,情绪要饱满,节奏紧凑点,力度加强些。(4)学生再次演奏。2.哼唱化蝶,深化主题(四)课堂小节今天我们赏析了部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题材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而《梁祝》的音乐语汇又是全世界所通用的交响乐语汇,祝愿我国的交响乐蓬勃发展,把更多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考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内容:欣赏教学《梁祝》要求:(1)设定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过程。正确答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熟悉民间故事,发挥想象,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变化,并能简单地描述或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辨别,找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音乐素材与越剧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知识与技能】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简单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音乐中不同的音乐情感。【难点】表述乐曲中不同段落的音乐要素的变化。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梁祝》的舞蹈视频。老师设置问题:这是一首有关什么故事的舞蹈?故事的内容大家了解吗?除了舞蹈之外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艺术形式来表现它?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是我国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它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在严酷的封建势力的压迫下双双殉情,最后化作蝴蝶翩翩飞去的动人的故事。除了舞蹈可以演绎这个故事之外,电影、戏曲、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都曾经展示过。(二)新课学习1.作曲家介绍(1)何占豪,浙江人,曾在浙江越剧团乐队工作,后人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小提琴,并会同几位同学组成民族乐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2)陈钢,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习音乐,10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习钢琴,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部队文工团,15岁开始进行音乐创作,曾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曲。1955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旋律(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旋律。(2)欣赏三种不同的地方戏曲。(3)演奏主题旋律。老师设置问题: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旋律来自于哪个地方戏曲的音乐素材?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主题旋律采用了越剧的优美旋律作为其音乐素材,从乐曲细腻委婉的旋律风格及走向,不难感受到二者的相似性。(4)再次演奏“楼台会”和越剧音乐素材,近距离地感受委婉、动人的旋律。(5)学唱主题旋律。①老师演奏主题旋律,学生小声模唱。②学生跟着小提琴一句一句地学唱。③学生完整地演唱主旋律。老师评价:宽松的节奏与舒缓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动人的意境,所以演唱时要注意音乐的情绪(忧伤),还要注意正确的节奏和音准。④学生再次有情感的演唱。3.介绍奏鸣曲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取的是呈示、展开和再现的一种结构来讲述故事的,那么这种结构在乐句当中被称为是奏鸣曲式。老师设置问题:音乐中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化蝶这些情节来作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如何划分?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这是呈示部分的内容,是一个相爱的主题;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这是展开部的再现,是抗婚的主题;最后化蝶是它的再现部分。4.欣赏音乐片段(1)展示三载同窗、哭灵投坟和十八相送的画面,并播放相应的音乐。老师设置问题:三幅不同的音乐主题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第一段是三载同窗,力度中强,速度稍快,节奏紧凑,表现的音乐情绪活泼欢快,乐曲跳跃、欢快,充分表现了梁祝二人同窗共读那段情投意合、相依体贴的幸福快乐时光;第二段是十八相送,力度中弱,速度较慢,节奏宽松,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深情、恋恋不舍,独奏小提琴委婉缠绵的旋律极为细腻地描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动人情景;第三组力度较强,速度快慢结合,节奏急促不安,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悲痛,变化运用了京剧摇板及越剧中紧拉慢唱的手法,加上急促不安的鼓声,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祝英台肝肠寸断、悲痛欲绝的情绪,她呼天唤地,发誓绝不屈从万恶的封建礼教,发誓死也要同梁山伯在一起。(三)巩固提高1.演奏哭灵投坟由一位学生演奏哭灵投坟,其他学生为旋律配伴奏。(1)分发打击乐器,并讲解活动规则(拉小提琴的同学在拉长音的时候,其他同学的节奏要加进去,拿到木鱼的同学跟着乐曲从头到尾敲击同一个节奏)。(2)学生练习节奏。(3)学生演奏。老师总结:演奏这段旋律时,情绪要饱满,节奏紧凑点,力度加强些。(4)学生再次演奏。2.哼唱化蝶,深化主题(四)课堂小节今天我们赏析了部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题材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而《梁祝》的音乐语汇又是全世界所通用的交响乐语汇,祝愿我国的交响乐蓬勃发展,把更多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