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蚂蚁在一个巨大的球体上爬动,此时有人轻轻地转动着球体,猜想( )。
A.蚂蚁无法感受到移动
B.蚂蚁能够感受到移动
C.有些蚂蚁能够感受到移动,有些蚂蚁不能
D.无法确知蚂蚁是否感受到移动
一只蚂蚁在一个巨大的球体上爬动,此时有人轻轻地转动着球体,猜想( )。
A.蚂蚁无法感受到移动
B.蚂蚁能够感受到移动
C.有些蚂蚁能够感受到移动,有些蚂蚁不能
D.无法确知蚂蚁是否感受到移动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群蚂蚁行走时,总是排成一列长长的队伍,这是因为( )。
A.后面的蚂蚁依靠前面的蚂蚁排出的气味紧紧跟上,一只接着一只
B.这样可以在遭遇袭击时减少伤亡
C.蚂蚁有很强的纪律性
D.这样有利于提高觅食效率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群蚂蚁行走时,总是排成一列长长的队伍,这是为什么呢?( )
A.后面的蚂蚁依靠前面的蚂蚁排出的气味紧紧跟上,一只接着一只
B.这样可以在遭遇袭击时减少伤亡
C.蚂蚁有很强的纪律性
D.这样有利于提高觅食效率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群蚂蚁行走时,总是排成一列长长的队伍,这是为什么呢?()
A.后面的蚂蚁依靠前面的蚂蚁排出的气味紧紧跟上,一只接着一只
B.这样可以在遭遇袭击时减少伤亡
C.蚂蚁有很强的纪律性
D.这样有利于提高觅食效率
1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8分)一群蚂蚁作出决议,要把一只大青虫搬回家去慢慢享用。一只蚂蚁担任指挥,在他“嗨嗨嗨嗨”号子的指挥下,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合力,大青虫被拖动了。刚走了一半路程 他们内部发生了冲突 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抱怨说 你怎么不肯出力 被指责的码蚁反驳说 你不要讲我了 你是最调皮的一只 担任指挥的蚂蚁劝说他们不要争吵 却受到他们合伙的批评 你只动嘴不出力当然容易参加争吵的蚂蚁越来越多,大青虫被甩在路边。争吵声把路边的一只在晒太阳的公鸡引来了,他一看见大青虫就扑上去,一口叼走了。当蚂蚁明白是怎么回事并停止了内部的争吵时,已经晚了。1 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3分)2 开始,大青虫被蚂蚁拖动了,是因为_(2分)3 后来大青虫甩在路边被公鸡叼走了,是因为_(2分)4蚂蚁明白了什么?请写下来。(2分)( ) 18. 小街的故事清晨,小街上异常繁忙,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他们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喂!快走啊!”一个小伙子猛按车铃,厉声喊道。“急死人了!”一个姑娘急得满脸通红,直跺红皮鞋。“唉!小街太窄了!”一个中年人长叹一声。有几个干脆调转车头,绕道而走。人越聚越多,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老大爷,头发斑白,神情安详,嗓音洪亮:“一清早就吵架,不怕一天不顺当?快走吧!”他态度温和的劝开两个正要打架的年轻人,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道:“东边的,右边走!前边的,别停住!快点走!”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通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1、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来。(2分)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6分)温和( ) 窄( ) 繁忙( )停止( ) 快( )缓慢( )3、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分) 19.课内阅读。( 8 分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首古诗的题目是 ,是( )代诗人( ) 写的。 “促织 ”我们叫它 ( )或 ( )。 ( 4分 )(2)( ),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选自 20. 课外阅读。(12分 ) 上课 上课了,董老师扶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惦念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1、 根据意思填词语。(2分)(1)、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2)、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 )2、选择答案。(6分)(1)、“笑眯眯”是对老师( )的描写。 A、动作 B、语言 C、神态 D、心里(2)、文中作者把老师比做( ),把自己比做( )。 A、园丁 B、红烛 C、花朵 D、小树苗(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 ) A、比喻句 B、拟人句 C、排比句3、请把你喜欢的句子用“ ”在文中画出来。(2)分4、请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2分) 参考答案:1、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刚走了一半路程,他们内部发生了冲突。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抱怨说:“你怎么不肯出力?”被指责的码蚁反驳说:“你不要讲我了,你是最调皮的一只。”担任指挥的蚂蚁劝说他们不要争吵,却受到他们合伙的批评:“你只动嘴不出力当然容易!”2、 开始,大青虫被蚂蚁拖动了,是因为同伴们为了一点小事相互争吵起来,大青虫被甩在路边。3、后来大青虫甩在路边被公鸡叼走了,是因为蚂蚁斤斤计较,因小失大。让公鸡从中捡了便宜。(2分)4、蚂蚁明白了什么?请写下来。(4分)通过这件事,蚂蚁明白了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那样会因小失大。参考答案:1、 清晨,小街上异常繁忙,人来人往,像流动的小溪。2、(粗暴)(宽)(悠闲)(开始)(慢)(迅速)3、略参考答案:1、夜书所见 宋代 叶绍翁 蟋蟀 蝈蝈2、独在异乡为异客 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 参考答案:1、(1)、循循善诱 (2)、神采飞扬2、(1)、C (2)、A、D (3)、C3、略4、略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群蚂蚁行走时,总是排成一列长长的队伍,这是为什么呢?( )
A.后面的蚂蚁依靠前面的蚂蚁排出的气味紧紧跟上,一只接着一只
B.这样可以在遭遇袭击时减少伤亡
C.蚂蚁有很强的纪律性
D.这样有利于提高觅食效率
疯嗨滑惠梅忧感 美感流在嗨有梅
A.0
B.1
C.2
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