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办学体制,实现幼教筹资渠道多元化是促进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1题:
1988年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将我国幼教事业发展方针表述为“动员和依靠()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
社会各方面
略
第2题:
简述幼教事业管理地方化的含义。
(1)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把发展幼儿教育的责任和权力交给地方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地方发展和管理幼儿教育的积极性。
(2)使之能够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3)使幼儿教育更好地适应当地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加强领导和管理。
(4)同时有利于我国幼教事业发展方针的贯彻落实,幼教事业管理体制的地方化,可直接促进幼教事业发展在办园途径上的多渠道化以及办园形式上的灵活多样化。
(5)另外,幼教事业管理体制与基础教育管理一致起来,便于地方行政教育部门操作。
略
第3题:
办学体制多元化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首先,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拓宽了教育投入渠道,弥补了政府教育财政支出的不足,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其次,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拓展了教育提供方式,满足了社会多层面的教育选择需求,引导了社会大众的合理教育消费;
再次,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单一格局,形成了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相互竞争的机制,促进了教育制度的创新和教育效率的提高。
略
第4题:
我国幼教管理体制是地方负责,()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分级管理
略
第5题:
简述我国幼教行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新时期,我国幼教行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征及趋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重视幼教事业发展,并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1、加强对幼教事业的领导、协调和控制。
2、重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工作,使儿童权利保障法制化。
3、幼教行政目的性、自觉性不断增强。
二、幼教行政逐步走向依法治教的轨道。
1、幼教事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2、建罔以来可行的方针、政策需以法规的形式固定。
三、幼教行政管理趋于科学化。
1、加强幼儿教育科学研究,保证决策科学化。
2、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幼教行政决策中的咨询、参谋作用。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