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知其白,守其辱”中,“辱”是与“白”相对的。
第2题:
翻译:今善善恶恶,好荣憎辱;非人能自生,此天施之在人者也。
第3题:
怎样理解“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举一案例说明。
第4题:
古人对秦亡的主要原因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第5题:
给下列古文加上现代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第6题:
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第7题:
第8题:
知道其荣耀,却安守其卑辱,为了天下而虚怀若谷。为了天下而虚怀若谷的人,在品德上达到满足完美的境地,就可以重新归于简朴了。
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其胸怀如同山谷一样博大。成为天下川谷一样的人在常德上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并复归于浑全未破的原始、真朴之地。
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其胸怀如同山谷一样博大。成为天下川谷一样的人在常德上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并复归于原初的真朴之地。
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其胸怀如同山谷一样博大。成为天下川谷一样的人在仁德方面永远不知足,循环往复地从简朴之道开始。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遗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尽性竭财,单以反一日之无故而不可得也。”中“六者”是指()。
第14题:
在寂静的地方修安忍,任何人也不接触,这样会有效果吗?安忍应当怎么修?
第15题:
《九变篇》孙子提出“将有五危”,其中“廉洁,可辱也”是()的偏差
第16题:
今俳优、侏儒、狎徒詈侮而不斗者,是岂钜知见侮之为不辱哉?
第17题:
“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荀子·劝学》),句中的“召”与“招”有何异同?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善与恶
荣与辱
勇敢与不勇敢
诚实与虚伪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