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计算题:已知一圆锥台下底面直径为50,上底面直径为30,长为100,求其锥度?
第8题:
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在t=0时经过P点,此后它的速率v按v=A+Bt(A,B为正的已知常量)变化,则质点沿圆周运动一周再经过P点时的切向加速度at=(),法向加速度()。
第9题: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波长为λ,屏上任意一点p到屏中心p0点的距离为y,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点的相位差为()
第10题:
B到P的长度
A到B的长度
P到B的长度
A到P的长度
第11题:
第12题:
正电荷由P静止释放能运动到Q
正电荷在P的加速度小于在Q的加速度
负电荷在.p的电势能高于在Q的电势能
负电荷从P移动到Q,其间必有一点电势能为零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极坐标法放样P点的步骤是:将仪器安置在已知点A上,对中整平后,后视另一已知点B,并以B点为零方向,放样AB与AP的夹角β,得AP方向,沿AP方向放样()距离,得P点。
第19题:
设空间有一点p,则p到平面(n,d)的最短距离为()
第20题: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为d,缝屏距为D,屏上任意一点p到屏中心p0点的距离为y,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点的光程差为()
第21题:
如图所示,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P点相遇,|s.点的初相位是1,S1点到P点的距离是r1,S2点的初相位是2,S2点到P点的距离是r2;以k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P点是干涉极大的条件为()。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