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 )。A.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B.全国人口数C.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D.城镇居民最低收入户数E.全国储蓄存款余额”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下关于2004--2008年A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高出1669元

    B.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比2006年的高25%

    C.2004-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是逐年递增的

    D.从资料看来,A省应采取必要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正确答案:B

    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高出:4933 - 3264 =1669(元),A项正确;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为:12829 - 4933=7896(元),2006年的差距为:9775 - 3641=6134(元),前者比后者高出:(7896 - 6134)一6134×100%≈29%,B项错误;出于时间考虑,至此已可选出正确答案,当然,如果做完还有时间的话可以回头再验证C、D两项。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 第2题:

    以下关于2004—2008年A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高出1669元

    B.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比2006年的高25%

    C. 2004—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是逐年递增的

    D. 从图表看来,A省应采取必要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正确答案:B
    B  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的高出:4933-3264=1669(元),A项正确;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为:12829-4933=7896(元),2006年的差距为:9775-3641=6134(元),前者比后者高出:(7896-6134)÷6134×100%≈29%,B项错误;出于时间考虑,至此已可选出正确答案,当然,如果做完还有时间的话可以回头再验证C、D两项。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 第3题:

    以下关于2004--2008年A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高出1669元

    B.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比2006年的高25%

    C.2004--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是逐年递增的

    D.从图表看来,A省应采取必要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正确答案:B
    80.B[解析]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的高出:4933—3264=1669(元),A项正确;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为:12829~4933=7896(元),2006年的差距为:9775—3641=6134(元),前者比后者高出:(7896—6134)÷6134×100%≈29%,8项错误;出于时间考量,至此可选出正确答案,当然,如果做完还有时间的话可以回头再验证CD两项。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 第4题:

    以下关于2004-2008年A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高出1669元

    B.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比2006年的高25%

    C.2004-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是逐年递增的

    D.从图表看来.A省应采取必要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解析


    正确答案:B
    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的高出:4933-3264=1669(元),A项正确;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为:12829 -4933 -7896(元).2006年的差距为:9775 - 3641= 6134(元).前者比后者高出:(7896 - 6134)÷6134×100%≈29%.B项错误;出于时间考量,至此可选出正确答案,当然,如果做完还有时间的话可以回头再验证C、D两项。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 第5题:

    根据上述资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十一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间的差距呈增大趋势 B.“十一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的走势大致相同 C.2009~2011年,剔除价格因素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0.2% D.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间的差距最小


    正确答案:B
    A项,根据柱状图的数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间的差距,2006~2010年约为8000、9000、11000、12000、13000,即逐年增大,正确;B项,由折线图可知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一升一降,错误;C项,2008~2010年,剔除价格因素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约为,正确;D项,根据折线图数据有,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间的差距最小,正确。故选B。

  • 第6题: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同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

    A. 92%
    B. 192%
    C. 203%
    D. 292%

    答案:C
    解析:
    增长率的计算。根据图形中的数据可知,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同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26955-8896)/8896=18059/8896≈203%,直除法通过前两位就可以判定正确答案。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

  • 第7题:

    利用样本数据拟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单位:元)和人均消费Y(单位:元)的回归方程,估计方程Y=1293+0.6X,R2为0.99,说法正确的有( )。

    A.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加0.6元
    B.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加1293元
    C.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变化的解释能力较差
    D.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很好地解释人均消费支岀的变化
    E.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20000元时,人均消费支出Y预估为13293元

    答案:A,D,E
    解析:
    回归分析中,被预测或被解释的变量称为因变量, 一般用Y 表示;用来预测或解释因变量的变量称为自变量, 一般用X 表示。方程Y=1293+0.6X,可得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加0.6元。(选项A正确)决定系数,也称为R2 ,可以测度回归直线对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决定系数的取俏在0 - 1 之间,大体上说明了回归模型所能解释的因变量变化占因变量总变化的比例。决定系数越高模型的拟合效果就越好,即模型解释因变量的能力越强。(选项C错误)
    R2 为0.99,说明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即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很好地解释人均消费支出的变化。(选项D正确)
    将X=15000.0元代入回归方程,得:Y=1293+0.6X=1293+12000=13293元。(选项E正确)

  • 第8题:


    2011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最快的是:

    A.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B.江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C.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D.江苏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答案:D
    解析:

  • 第9题:


    下列四项指标中,在“十一五”期间增长最快的是()。

    A.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B.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C.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D.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答案:C
    解析:
    “十一五”期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的增速为9118/5813-1≈0.57;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为22944/14084-1≈0.63;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为5919/3587-1≈0.65;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为19109/11759-1≈0.63。所以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最快,答案为C。

  • 第10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007-2010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量中有两年小于前一年
    B.2007-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量中有两年小于前一年
    C.2007-2010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量中有两年小于前一年
    D.2007-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量中有两年小于前一年

    答案:D
    解析:
    根据表格估算2007-2010年各指标年增长量,得到如下表格

    则江苏、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量中都只有一年小于前一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量中有两年小于前一年,排除A、B、C,选择D。

  • 第11题:

    单选题
    【知识点已删除】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   )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
    A

    个人月人均纯收入

    B

    个人年人均纯收入

    C

    家庭月人均纯收入

    D

    家庭年人均纯收入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 )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
    A

    个人月人均纯收入

    B

    个人年人均纯收入

    C

    家庭月人均纯收入

    D

    家庭年人均纯收入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逐年增大 B.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比城镇居民小 C.2006-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D.2009年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少于3000万人


    正确答案:A
    2006年二者相差11759—3587=8172(元),2007年两者相差13786—
    4140=9646(元),2008年两者相差15781—4761=11020(元),2009年两者相差17175—
    5153=12022(元),2010年两者相差19109—5919=13190(元),差距逐年增大,故A项正确。
    实际上,由于2006~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始终高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因此2006~2009年二者的差距逐年增大。故只需比较2009年和2010年二者差值的大小即可判定A项的正确。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1%,城镇为35.7%,农村比重高于城镇,故B项错误。根据图1可知,增长率并非逐年上升,2008年是下降的,故C项错误。2010年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比上年年末减少909万人,则2009年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909=3597(万人),故D项错误。本题选A。

  • 第14题:

    能够从上述材料中推出的是( )。

    A.2007年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的比值是2.4

    B.2008年天津的人均纯收入比全国高出75%以上

    C.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的年份是2007年

    D.2009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6倍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根据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从2004年至2009年,H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最多的是2008年

    B.2008年H省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比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高3.5个百分点

    C.2008年H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不足9000元

    D.除2009年外,H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额逐年递增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根据上图可以推断出的选项是( )

    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②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比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快。

    ④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逐年趋缓。

    A.①

    B.②

    C.③

    D.④


    正确答案:B
    图中并没有给出从1995年-2005年中各年的具体数据,因此无法判断收入增长的趋势,排除A、C、D。故选B。

  • 第17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

    A:个人月人均纯收入
    B:个人年人均纯收入
    C:家庭月人均纯收入
    D:家庭年人均纯收入

    答案:D
    解析:

  • 第18题:

    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 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 1%,城镇为35. 7%。按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1274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09万人。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逐年增大
    B.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比城镇居民小
    C. 2006—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D. 2009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少于3000万人

    答案:A
    解析:
    2006 年二者相差 11759 - 3587 = 8172(元),2007 年两者相差 13786 - 4140 = 9646(元),2008 年两者相差 15781 - 4761 = 11020 (元),2009 年两者相差 17175 - 5153 = 12022(元),2010年两者相差19109 - 5919 = 13190 (元),差距逐年增大,故A项正确。 实际上,由于2006—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始终高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 幅,因此2006—2009年二者的差距逐年增大。故只需比较2009年和2010年二者差值的大小 即可判定A项的正误。B项,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 41.1%,城镇为35. 7%,农村比重高于城镇,故B项错误。C项,根据图1可知,增长率并非逐年上升,2008年是下降的,C项错误。D项,2010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09万人,则2009年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 + 909 = 3597(万人),D项错误。故本题选A。

  • 第19题:


    2007-2010年年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A.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B.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C.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D.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答案:A
    解析:

  • 第20题:


    下列关于“十一五”期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有()。
    (1)增长速度最高、最低的年份分别是2007、2009年
    (2)都逐年增长,且年平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
    (3)有一致的增长趋势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C
    解析:
    (1)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的增长速度为13.9%,高于2007年的12.9%,故 (1)说法错误;
    (2)从图形可以看出四项指标都在逐年增长;如果年平均增长速度都在以上,意味着四项指标中,2010年的收入是 2006年收入的 1.14≈1.46倍以上。又因为9118/5813≈1.57>1.46,22944/14084≈1.63>1.46,5919/3587≈1.65>1.46,19109/11759≈1.63>1.46,,所以(2)说法正确;
    (3)从图形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四项指标的增长趋势都一致,(3)说法正确。
    答案为C。

  • 第21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十一五”时期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均低于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2)“十一五”时期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均低于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3)“十一五”时期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有三年低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4)“十一五”时期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A
    解析:
    (1),由表格数据可知,2010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为13.9%,高于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6%,
    (1)错误;
    (2),2008、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为15.0%、14.9%,均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5%、11.3%,(2)错误;
    (3),2006、2007、2008三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3)正确;
    (4),2007、2008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分别是16.3%、14.1%,低于全国的17.2%、14.5%,(4)错误。
    综上,正确说法有1个,选择A。

  • 第22题:

    职工因工死亡,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的20倍。

    • A、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
    • B、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C、农民人均纯收入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单选题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差距逐年增大

    B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比城镇居民小

    C

    2006~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D

    2009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少于3000万人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正确,2006年二者相差11759-3587=8172元,2007年相差13786-4140=9646元,2008年相差15781-4761=11020元,2009年相差17175-5153=12022元,2010年相差19109-5919=13190元,差距逐年增大。B项错误,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1%,城镇为35.7%,农村比重高于城镇。C项错误,由图1可知,增长率并非逐年上升,2008年是下降的。D项错误,由“2010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09万人”可知,2009年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909=359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