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基本人伦关系包括()
A.A夫妇关系
B.B父子关系
C.C兄弟关系
D.D朋友关系
第1题:
试述儒家人伦关系的主要内容。
儒家人伦关系的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夫妻关系:首先,关于夫妇伦理,传统之礼规定了其婚姻的本质。其一,婚姻是为了联结两个家庭的利益。其二,婚姻是为了祭祀祖先。其三,婚姻是为了生子继嗣。其次,同宗同姓的男女不能结婚。第三,男女不能自己做主结婚。
在儒家尤其是孟子以前的儒家伦理学说中,还是比较讲夫妇之间的爱和相互的伦理义务的。他们虽然也讲妇对夫的顺从,但远不象法家那样讲得绝对。法家从商鞅开始,就倾向于把伦理法制化。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曾经进行过大规模的制礼活动,其礼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行,多讲夫权主义夫妇伦理
(2)父子关系
孔子关于孝的六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以敬养父母。第二,养父母不仅要敬,而且还要经常保持愉悦的颜色。第三,侍奉父母要无违于礼。第四,委婉地劝谏父母的过失。第五,善保己身,行正道,不犯刑律,不使父母担惊受怕。第六,在父母去世之后,应继承父母之志,绍述父母之事,不做背父母之道的不肖之子。
孟子关于孝的含义:第一,父子之间要保持亲情。第二,不以廉害亲。第三,不以天下俭其亲。第三,不以天下俭其亲。第五,事父母之难在于“养志”。第六,孝的最高境界在于继志。
(3)兄弟关系
孔子提出“兄弟怡怡”。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这一思想,对长幼的伦理作了阐述和发挥。长幼伦理,是父子伦理和兄弟伦理的引申和在范围上进一步的扩大。孟子关于长幼伦理的主要意思有三点。第一在乡党,以年长者为尊。第二,长幼相处,应该遵从于礼。第三,要把孝亲敬兄之心推广开来,施于整个天下,以实现整个人际关系的和睦。这些关于长幼之伦的礼仪规范,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中尊老敬老的一贯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文明,至今仍有继承的价值。
(4)君臣之伦
孔子主要指出了君之所以为君的五个方面。其一,使臣以礼。其二尚贤使能。其三,宽待百姓。其四,公平无偏。其五,则天无为。关于臣之为臣的伦理,孔子也提出了四个方面::其一,以道事君。其二,以忠敬事君。其三,当君主有过失时,要敢干进行劝谏。其四,“以惠养民,以义使民”。孟子在君臣伦理上的重要观点是:在君主来说,其一,民为本,君为轻。其二,君臣有义。就是说为君者要遵守君的名分,为臣的要恪守臣的道义。如果君主不守其义,则臣就不必再向他尽臣下的义务了。
(5)朋友之伦
其一,与朋友相处,要保持忠信的原则。其二,朋友之间,要相互责善。其三,在物质方面尽自己之力来帮助朋友,患难与共。
略
第2题:
《论语》的“知”更强调在人伦关系中的“知”。
第3题:
《礼》是综合()而形成的。
第4题:
家庭中的传统功能()在城市家庭中已基本丧失。
第5题:
《礼》是综合()形成的。
第6题:
最能体现中国的人伦关系的是什么建筑?
第7题:
抚育功能
生产功能
赡养功能
消费功能
第8题: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孝
忠
义
德
第13题:
简述如何在家庭中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基本能力。
第14题:
家庭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家庭中的各种生活活动的典型形式。家庭生活方式,包括家()、()和家庭生活条件三个基本要素。
第15题:
护患关系中的非技术性关系包括()
第16题:
封建社会人伦关系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第17题:
孟子将人伦关系概括为哪五种?
第18题:
家庭中的基本三角决定了家庭的基本结构,这个基本三角包括:()。
第19题:
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
第20题:
天道人情
人伦关系
物质分配
等级秩序
第21题:
父亲
母亲
婆媳
子女
第22题:
人伦关系
物质分配
等级秩序
天道人情
第23题:
第24题:
道德关系
人伦关系
利益关系
工作关系
法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