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儿童术后腹胀的防治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防治术后腹胀的措施有()。

    • A、肛管排气
    • B、鼓励进食,促进肠蠕动恢复
    • C、胃肠减压
    • D、腹部热敷
    • E、脐部艾灸

    正确答案:A,C,D,E

  • 第2题:

    试述猪瘟的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在我国免疫接种是当前防制猪瘟的首要环节和主要手段。
    平时预防:中国的兔化毒疫苗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也是最优秀的疫苗,接种后1周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持续1年以上。
    自繁自养的养猪户最好控制母猪同期发情、配种、产仔和仔猪免疫,免疫应进行两次,第1次在20~25日龄,第2次在60~65日龄,直至出售或屠宰。种猪在配种前10~15天再免疫一次。目前多采用加大免疫剂量的方法来减小母源抗体(半衰期约为14天)的干扰。接种剂量用4头份免疫剂量较好。外购仔猪育肥的养猪户要确保仔猪进行免疫,如果仔猪没有进行预防免疫要及时免疫。在断乳(60日龄)时初免,剂量可小些,用1头份免疫剂量即可。另外,在猪瘟疫区或受威胁区,疫苗注射剂量亦应加大到正常量的2~4倍。
    在猪瘟疫情严重地区对仔猪可进行超前免疫:指仔猪出生后吮吸初乳前进行的免疫接种。在仔猪出生后马上接种猪瘟弱毒疫苗,接种后30~60分钟让其吸吮初乳。
    猪瘟的扑灭:
    ⑴及早确诊,迅速扑杀。对发生猪瘟的养猪户,应立即采取紧急防疫措施,以期迅速扑灭疫情。应尽快确诊,及早上报疫情立即隔离病猪,严格消毒场地、猪舍、用具等。特别是栏内猪群密度大,易感猪较集中(20~45日龄)更应坚决扑杀、深埋,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利用的病猪应尽早屠宰。污染场地、用具和工作人员应严格消毒,防止散毒。20日龄发病猪治愈率低,死亡率可高达100%。
    ⑵紧急接种。立即作兔化弱毒苗进行紧急接种,应先注射周围无病区和受威胁的猪;对病猪群的猪,应逐头测温,对体温、体况正常的猪,一律注射疫苗,注射时每头猪要换一个针头,并可适当增加剂量至2-5头份,但不得应用二联苗或三联苗。疫苗开封后应于当天用完。稀释后的疫苗应在3~4小时用完。
    猪瘟的防制,主要依靠综合性的防疫措施。平时预防措施的基本原则是防止引进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猪群的抵抗力。规模较大的养猪户应坚持自繁自养,若非从外地引进种猪,应选无病猪场购买,购进后隔离饲养20~30天,经诊断和观察无病后,才能合群饲养。

  • 第3题:

    试述乳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乳的污染,广义的来说一切异物及微生物进入乳中都属于污染。
    它包括:
    1)挤奶前的污染,主要有乳房的污染。
    2)挤奶时的污染主要有牛体、空气、苍蝇、挤乳桶过滤布、挤奶机、挤奶员等
    3)挤奶后的污染:
    1、过滤、运输的等
    2、防止措施:
    1)挤奶开始把第一二把奶弃掉。
    2)注意牛健康,按时对牛进行检疫,以保证乳的卫生。
    3)除应注意牛舍牛体卫生和饲养制度外。采用小口乳桶挤乳也有明显效果。
    4)挤乳桶及过滤布经蒸汽消毒或热碱水洗刷则可降低细菌数量。
    5)另外乳桶的性状和质量也有很大的关系,棱角过多或凹凸不平,消毒洗刷是不易刷到,则细菌易于繁殖。
    6)挤奶后立即过滤,。
    7)利用挤奶机挤奶时可以减少牛乳暴露于空气的机会,所以能提高牛乳的质量,但是如果对挤奶机不彻底消毒的话则会成为污染来源。
    8)挤奶员应注意挤奶手法和挤奶时的卫生。
    9)挤乳后应及时运输,过滤,管道,容器的洗刷消毒等。

  • 第4题:

    试述杂菌污染原因与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污染原因:
    (1)设备结构不严密,阀门太多,设备有死角,灭菌时蒸汽不到,故管道与阀门要尽可能简化。
    (2)空气过滤不彻底,带有杂菌。
    (3)种子不纯带有杂菌,或在纯种培养时由于灭菌不彻底,接种时将杂菌带入发酵罐,或由于接种方法不严格造成。
    (4)原料灭菌不彻底,其中有可能是接种原料灭菌不彻底。
    (5)环境不卫生。
    污染的防治:
    (1)防治种子带入杂菌
    (2)培养基彻底灭菌
    (3)防止空气系统染菌
    (4)注意环境卫生,建立卫生制度

  • 第5题:

    试述术后腹胀的常见原因及治疗。


    正确答案:①术后早期腹胀多系胃肠道功能受抑制,肠腔积气不能排除所致;②术后数日未排气,兼有腹胀,无肠鸣音,可能是腹膜炎或其他原因所致肠麻痹;③如腹胀伴阵发性绞痛,肠鸣音亢进,甚至出现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者,则为机械性肠梗阻。治疗可应用持续胃肠减压,放置肛管。非胃肠道手术者,亦可应用适量促进肠蠕动药物。腹腔内感染引起的肠麻痹或机械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尚需再次手术。

  • 第6题:

    问答题
    试述术后腹胀的常见原因及治疗。

    正确答案: ①术后早期腹胀多系胃肠道功能受抑制,肠腔积气不能排除所致;②术后数日未排气,兼有腹胀,无肠鸣音,可能是腹膜炎或其他原因所致肠麻痹;③如腹胀伴阵发性绞痛,肠鸣音亢进,甚至出现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者,则为机械性肠梗阻。治疗可应用持续胃肠减压,放置肛管。非胃肠道手术者,亦可应用适量促进肠蠕动药物。腹腔内感染引起的肠麻痹或机械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尚需再次手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儿童术后腹胀的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儿童术后腹胀的防治措施:
    ①术前小儿安静和麻醉开始时平稳,勿使哭闹而吞入大量气体;
    ②手术操作轻柔,减少肠管暴露和损伤,肠系膜根部用0.25%的普鲁卡因封闭;
    ③胃肠减压;
    ④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低钾者补钾,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控制腹膜炎;
    ⑤高浓度(90%~95%)氧气吸入,以取代肠腔内部分氮气;
    ⑥肛管排气或用高渗盐水(5%NaCl)50~100ml灌肠,以增加肠蠕动;
    ⑦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新斯的明0.03~0.04mg/kg,4~6小时一次,可连用三次,但肠吻合术后及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者禁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防治术后腹胀的措施有()。
    A

    肛管排气

    B

    鼓励进食,促进肠蠕动恢复

    C

    胃肠减压

    D

    腹部热敷

    E

    脐部艾灸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试述器官移植术后的护理措施。


    正确答案: (1)设专人护理。术后1周内监护仪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2)注意伤口有无渗液及渗液颜色、性质、气味及量。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干燥,预防感染。渗血多时应报告医师。
    (3)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量及引流液性质、颜色。引流(袋)瓶应贴有标记,以免混淆。每天更换引流瓶(袋),并定期作细菌培养。
    (4)根据中心静脉压的情况及时补充血容量及调节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每班总结一次,保证出入量的平衡。
    (5)做好基础护理及各项生活护理,保持床铺干燥、平整,预防压疮。进餐前后做好口腔护理。禁食者每日4次定时进行口腔护理。随时观察有无口腔粘膜白斑、溃疡等。
    (6)严格消毒隔离,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干燥。每8小时用0.5%过氧乙酸擦拭病室内墙壁及用物,每天用紫外线灯或电子消毒器(臭氧)3次照射,每次40分钟。照射前病人需遮眼以免刺激。每周做病室空气培养1~2次。病人所用被服需高压灭菌。工作人员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换鞋。工作人员如有感冒等,不得进入病室。病人外出治疗时需戴口罩,并注意保暖。
    (7)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时,要密切观察有无应急性溃疡的发生。
    (8)术后饮食需根据病情而定。长期用激素时,热量消耗大,食欲好,但消化功能差,应给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少渣饮食。必要时消毒后方可食用。
    (9)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
    (10)注意排斥反应及继发感染征兆。要按时按量给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
    (11)做好各种检查和检验标本的收集工作。

  • 第10题:

    试述鸡新城疫的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要实行“全进全出制”饲养,至少做到以舍为单位实行“全进全出制”。严禁与鸡舍饲养员到其他鸡场或疫区去。进出鸡舍要换鞋、更衣。鸡转舍或处进后要清扫、冲洗、消毒。如该舍曾发生过疫情,至少空舍两周时间再进鸡。
    免疫接种:目前使用的疫菌毒株有四种:Ⅰ系苗(Mukteswar株)、Ⅱ系苗(HB1株)、Ⅲ系苗(F株)和Ⅳ系苗(La Sota株)。Ⅰ系苗是一种中等毒力的活苗。用于经过两次弱毒力的疫苗免疫后的鸡或2月龄以上的鸡。多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接种。年龄小的鸡使用后会引起较重的接种反应,甚至发病和排毒。产生免疫快(3~7天),免疫期长(3~5个月以上),在发病地区常用来作紧急预防接种。Ⅱ系、Ⅲ系和Ⅳ系苗都是弱毒苗,大小鸡均可使用。多采用滴鼻、点眼、饮水及气雾等方法接种。其中Ⅳ系苗毒力稍高,最好不用于1周龄以下的鸡(免疫期20~30天)。Ⅱ系、Ⅲ系苗可用于1日龄雏鸡。气雾免疫适合用于大鸡群,但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最好在2月龄以后采用。油苗不能单独用于雏鸡,适用于用弱毒活苗作基础免疫后的鸡。
    扑灭措施:一旦发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病鸡不外售,停止各舍之间鸡群的调动和人员串舍;将鸡群分为假定健康群、可疑病群、发病群,并按以上顺序进行紧急接种疫苗。成年产蛋免疫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后,一般不进行紧急预防注射也能耐过,但雏鸡或育成鸡发生新城疫采取紧急预防注射,常可起到终止疫情的作用。

  • 第11题:

    试述儿童术后腹胀的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儿童术后腹胀的防治措施:
    ①术前小儿安静和麻醉开始时平稳,勿使哭闹而吞入大量气体;
    ②手术操作轻柔,减少肠管暴露和损伤,肠系膜根部用0.25%的普鲁卡因封闭;
    ③胃肠减压;
    ④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低钾者补钾,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控制腹膜炎;
    ⑤高浓度(90%~95%)氧气吸入,以取代肠腔内部分氮气;
    ⑥肛管排气或用高渗盐水(5%NaCl)50~100ml灌肠,以增加肠蠕动;
    ⑦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新斯的明0.03~0.04mg/kg,4~6小时一次,可连用三次,但肠吻合术后及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者禁用。

  • 第12题:

    试述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有:
    ①详细询问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凡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对有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真菌病及其他药物过敏史者禁用或慎用。
    ②皮肤过敏试验:凡初次注射或停用1日后再用者,或用药过程中青霉素批号更换时均应重作皮试。反应阳性者,应禁用。
    ③注射青霉素后应观察30分钟。
    ④在青霉素注射或皮试时,应作好急救准备,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g,并每隔15~30分钟反复用药,直至病情缓解。必要时可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吸氧,人工呼吸,同时输液,给予升压药、糖皮质激素等。
    ⑤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局部用药。
    ⑥避免空腹给药。
    ⑦青霉素应临用时配。

  • 第13题:

    问答题
    试述亚洲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农业防治
    ①处理越冬寄主。秋收后至翌年春季化蛹前,对寄主的秸杆、根茬、穗轴、苞叶采取烧、铡、沤、封等方法,压低虫源基数。
    ②积极选育和引进种植抗螟高产品种。
    ③齐泥收割。
    ④种植诱集田。
    (2)生物防治
    ①赤眼蜂灭卵。在玉米螟产卵始、初盛和盛期放玉米螟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每次每公顷放蜂15~30万头。②利用白僵菌治螟。在玉米心叶期,撒施白僵菌拌颗粒于心叶丛中,每株1~2克。
    ③利用苏云金杆菌治螟。在玉米心叶末期,撒施苏云金杆菌颗粒剂于心叶丛中,每株1~2克。
    (3)化学药剂防治
    ①玉米心叶期防治在心叶末期往喇叭口内投施1%辛硫磷颗粒剂,用量1~2kg/667m。
    ②玉米穗期防治在玉米花丝盛期后6~8天,用注射瓶等将50%敌敌畏乳油600~800倍液数滴注于雌穗顶部花丝基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试述杂菌污染原因与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污染原因:
    (1)设备结构不严密,阀门太多,设备有死角,灭菌时蒸汽不到,故管道与阀门要尽可能简化。
    (2)空气过滤不彻底,带有杂菌。
    (3)种子不纯带有杂菌,或在纯种培养时由于灭菌不彻底,接种时将杂菌带入发酵罐,或由于接种方法不严格造成。
    (4)原料灭菌不彻底,其中有可能是接种原料灭菌不彻底。
    (5)环境不卫生。
    污染的防治:
    (1)防治种子带入杂菌
    (2)培养基彻底灭菌
    (3)防止空气系统染菌
    (4)注意环境卫生,建立卫生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试述头癣的主要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头癣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在流行区进行普查,早发现早隔离,认真作好宣传教育及治疗工作,贯彻服、搽、剃、洗、消五字方针。
    (1)服药:内服灰黄霉素,15~20mg/(kg·d),白癣服药3周,黄癣服药20~25天。亦可选用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口服。
    (2)搽药:用5%~10%硫磺软膏,或2.5%碘酊,或复方苯甲酸软膏搽遍全头。以病损处为重点,连续2月。
    (3)剃发:用药期间应每1周~2周剪发1次。
    (4)洗头:每日用热水肥皂洗头。
    (5)消毒:患者的生活用具、理发工具等应进行煮沸消毒或采取其他灭菌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试述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农业防治:耕翻,破坏蛹室;打顶、去边心等田间清理,减少虫卵;合理化控使用缩节胺。
    2、保护天敌麦田留高茬
    3、诱杀防治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植物诱杀
    4、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1)掌握用药适期
    (2)大力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
    (3)交替轮换使用农药
    (4)安全使用农药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