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泥石流灾害综合防治措施体系。”相关问题
  • 第1题: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防治体系主要包括( )。

    A.水力侵蚀防治体系
    B.泥石流和滑坡防治体系
    C.风沙防治体系
    D.风蚀防治体系

    答案:A,B,D
    解析:
    根据编制原则、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分区,制定分区防治措施体系。措施体系可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泥石流等四大防治体系,此外还有水蚀风蚀交错区的防治体系以及其他防治体系。

  • 第2题:

    震后应迅速派人调查,根据情况,救治同发型滑坡、泥石流带来的灾害;采取措施,防治后发型滑坡、泥石流的发生主要是()

    • A、人员救护
    • B、清除堆积
    • C、防治后发型滑坡和泥石
    • D、重建家园的选址

    正确答案:A,B,C,D

  • 第3题: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防治体系主要包括()。

    • A、水力侵蚀防治体系
    • B、泥石流和滑坡防治体系
    • C、风沙防治体系
    • D、风蚀防治体系

    正确答案:A,B,D

  • 第4题:

    试述小麦锈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①调整播期,提高播种质量。
    ②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③控制田间湿度,在多雨、高湿地区要开沟排水。
    ④麦收后要及时铲除自生麦苗。
    (3)药剂防诒用种子质量的0.03%有效成分的粉锈宁干拌种子,成株期每667m2,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20g,加水50kg进行喷雾

  • 第5题:

    简述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


    正确答案:拦挡、排导、固沟、护坡、调治、停淤工程

  • 第6题:

    问答题
    试述亚洲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农业防治
    ①处理越冬寄主。秋收后至翌年春季化蛹前,对寄主的秸杆、根茬、穗轴、苞叶采取烧、铡、沤、封等方法,压低虫源基数。
    ②积极选育和引进种植抗螟高产品种。
    ③齐泥收割。
    ④种植诱集田。
    (2)生物防治
    ①赤眼蜂灭卵。在玉米螟产卵始、初盛和盛期放玉米螟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每次每公顷放蜂15~30万头。②利用白僵菌治螟。在玉米心叶期,撒施白僵菌拌颗粒于心叶丛中,每株1~2克。
    ③利用苏云金杆菌治螟。在玉米心叶末期,撒施苏云金杆菌颗粒剂于心叶丛中,每株1~2克。
    (3)化学药剂防治
    ①玉米心叶期防治在心叶末期往喇叭口内投施1%辛硫磷颗粒剂,用量1~2kg/667m。
    ②玉米穗期防治在玉米花丝盛期后6~8天,用注射瓶等将50%敌敌畏乳油600~800倍液数滴注于雌穗顶部花丝基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玉米田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农业防治①春、秋耕翻土壤,实行精耕细作。②合理轮作倒茬。有条件时实行旱水轮作。③合理施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必须腐熟深施。④铲除杂草。
    (2)化学防治
    ①种子处理。如用50%辛硫磷乳油:水:种子=1:60~100:600~1000处理玉米种子,闷种12~24小时。
    ②土壤处理。如用50%辛硫磷乳油3750~4500ml/hm2加水10倍,喷在375~450kg细土上拌成毒土,条施在播种沟中,然后播种、覆土,或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浅耕。
    ③毒饵诱杀。如用5kg炒香的麦麸、米糠、豆饼等,加40%甲基异柳磷、或40%乐果乳油50~100g,加适量水拌成毒饵,傍晚穴施田间防治蝼蛄等。
    ④药液灌根。出苗或定苗后幼虫发生量大的地块或苗床,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
    ⑤喷雾法。在金龟甲成虫发生季节,喷洒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于寄主植物上。对3龄前地老虎幼虫可喷施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800倍液。
    (3)生物防治:可用乳状菌和卵孢白僵菌进行土壤处理防治蛴螬。
    (4)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诱杀蝼蛄、金龟甲、地老虎成虫。结合犁地,随犁拾虫;结合夏锄,夏季挖窝毁卵防治蝼蛄。在地老虎高龄幼虫为害期清晨人工捕杀地老虎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为防治泥石流灾害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泥石流灾害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正确答案: 泥石流是山区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泛指固体松散物质)、水、气混合流。
    泥石流具有土体的性质结构性、水体的性质流动性、发生在山区的性质加大的流动坡降。
    对泥石流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预防性措施。
    一、工程措施
    (一)径流调节工程:水是泥石流得以形成的不可缺少的动力条件之一,径流调节工程旨在控制、削弱产生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
    ①蓄水工程:在泥石流形成区的上游,选择适宜的地点建造水库、水塘或其他形式的蓄水池以调节洪水,削减泥石流形成的水动力条件。
    ②引排水工程:兴建于泥石流形成区的上方或侧方,有排水渠、泄水涵洞等形式。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
    (二)挡拦工程:目的在于控制或抑制松散固体物质的活动性和其数量的增加,促使泥石流衰退并走向死亡。
    ①拦沙坝、谷坊工程:是治理泥石流的骨干工程。目的在于拦蓄泥沙,利用回淤泥沙埋压滑坡的滑动面,以稳定滑坡,促进山坡稳定,提高泥石流支沟的侵蚀基准面。
    ②挡土墙工程:是靠墙后被动土压力制止滑坡下滑及通过改变泥石流流向,防止水流、泥石流顶冲不稳定坡段的坡脚。
    ③护坡工程:稳定泥石流的源地。
    ④变坡工程:不仅有利于山坡的稳定,还有利于山坡资源的开发利用。
    ⑤潜坝工程:建于沟床中,抑制泥石流发生的作用。
    (三)排导工程:泥石流治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能直接保护某一工程设施或建筑群。
    ①导流堤与顺水坝:导流堤始于泥石流堆积扇扇顶或山口直至沟口。目的为控制泥石流流向。
    ②排导沟:以沟道形式引导泥石流顺利地通过防护区段排向下游泄入主河的工程。
    ③渡槽、急流槽:排泄泥石流的工程措施;
    ④明硐:渡槽的一种,工程量远比渡槽大;
    ⑤改沟工程:因某种需要而将泥石流的出口改向相邻的沟道或另辟一出口的工程。
    (四)停淤工程
    ①停淤场工程:人为地将泥石流引向开阔平缓地带,使泥石流停积在某一开阔地带。
    ②拦泥库:存放泥石流的工程。
    (五)农地工程
    ①水改旱:水田改为旱地;
    ②水渠防渗;
    ③坡改梯;
    ④夯实滑坡裂缝。
    二、生物措施:由于生物措施防治泥石流具有阶段性和有限性故需与工程措施密切配合,方能有最佳效果。
    (一)林业措施:在荒溪流域内营造森林,按其目的和作用可分为四类,即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床防冲林、防堤固滩林。这些森林类型既可削减泥石流泥沙补给量,又可控制形成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
    (二)农业措施:为减少水土流失和根治泥石流灾害,需要建立山区生态农业和经济良性循环,改善大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农业措施主要有水土保持与耕作措施。
    (三)牧业措施:山区草坡草场退化是导致泥石流灾害愈演愈烈的重要因素,牧业措施主要包括草种选繁、合理放牧、改良草场、改放牧为圈养以及分区轮牧等。
    泥石流防治,应以防为主,开展预防监测,宣传普及泥石流的知识,重视制止诱发泥石流的人为活动,保护山地生态环境,防患于未然。开展坡面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实行合理耕作活动,从根本上解决泥石流的灾害。对易发生泥石流地区的工程防护措施主要是:
    (1)稳:用排水、拦挡、护坡等稳住松散物质、滑塌体及坡面残积物;
    (2)拦:在中上游设置谷坊或拦挡坝,拦截泥石流固体物;
    (3)排:在泥石流流通段采取排导渠(槽),使泥石流顺畅下排;
    (4)停:在泥石流出口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停淤场,避免堵塞河道;
    (5)封:即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造林增加植被复盖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小麦锈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①调整播期,提高播种质量。
    ②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③控制田间湿度,在多雨、高湿地区要开沟排水。
    ④麦收后要及时铲除自生麦苗。
    (3)药剂防诒用种子质量的0.03%有效成分的粉锈宁干拌种子,成株期每667m2,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20g,加水50kg进行喷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防治体系主要包括()。
    A

    水力侵蚀防治体系

    B

    泥石流和滑坡防治体系

    C

    风沙防治体系

    D

    风蚀防治体系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根据编制原则、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分区,制定分区防治措施体系。措施体系可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泥石流等四大防治体系,此外还有水蚀风蚀交错区的防治体系以及其他防治体系。

  • 第12题:

    多选题
    震后应迅速派人调查,根据情况,救治同发型滑坡、泥石流带来的灾害;采取措施,防治后发型滑坡、泥石流的发生主要是()
    A

    人员救护

    B

    清除堆积

    C

    防治后发型滑坡和泥石

    D

    重建家园的选址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泥石流灾害事故处置程序与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⑴力量调集。根据上级指示,统一调派消防救援力量,调派的原则是确保重点及危急、险恶地段或区域的需要。
    ⑵疏散人员和物资。根据灾情严密制定灾民疏散方案,及时保护或转移国家和集体的重要物资。
    ⑶救生排险。
    ⑷现场急救。对事故现场抢救出的窒息、休克、出血等重、危急伤员,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初步处理后,利用救护车或现场车辆迅速转送医院救治。
    ⑸做好保障。及时提供救援所需的各类装备和生活必需品,确保部队长时间连续作战的需要。

  • 第14题:

    简述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预防措施:
    ①上游地段应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②疏导地表水和地下水
    ③修筑防护工程
    ④修筑支挡工程
    (2)治理措施:
    ①拦截措施
    ②滞流措施
    ③疏排和利导措施

  • 第15题: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应着重于防,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理方针。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论述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正确答案: 山洪及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预防性措施。
    一、土地利用规划措施
    主要是通过对山洪及泥石流灾害易发地区进行各业用地进行科学预测,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调整土地利用方向,提高水土资源的生产力,减少山洪及泥石流发生的场所,从而达到治理山洪及泥石流的危害。
    二、工程措施:
    (一)径流调节工程
    水是泥石流形成的动力条件之一,径流调节工程的目的是控制、削弱导致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
    主要有:①蓄水工程;②引水、排水工程。
    (二)挡拦工程
    挡拦工程的目的是控制或抑制松散固体物质的活动性和数量的增加,促使泥石流衰退并走向死亡。
    主要有:①拦沙坝、谷坊工程;②挡墙工程;③护坡工程;④边坡工程;⑤潜坝工程
    (三)排导工程
    排导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直接保护某一工程设施或建筑群,如城镇、村寨、农田、铁路、公路、灌渠、电站、矿山、工厂、学校等。主要有:①导流堤一顺水坝;②排导沟;③渡槽、急流槽;④明硐;⑤改沟工程。
    (四)停淤工程
    ①停淤场工程;②拦泥库
    (五)农地工程
    ①坡改梯;②水改旱;③水渠防渗;④夯实滑坡裂缝。
    三、生物措施:
    (一)林业措施
    在治理泥石流的生物措施中,以林业措施效果最好,尤其森林具有最高的第一性生产力,它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大的和最有效的生态平衡调节作用。常见的林业措施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床防冲林和护堤固滩林。它们可以削减山洪及泥石流土体补给量,又可控制形成泥石流的流水动力条件。
    (二)农业措施
    防治山洪和泥石流的主要农业措施包括: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等高耕作、立体种植、免耕种植等);农田基本建设措施(根据山区地形、流域特征、坡度陡缓和雨量大小等特点,对山区农田、道路、水渠、居民点等做好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减少山洪和泥石流的危害)。
    (三)牧业措施
    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度放牧、改良牧草、改放牧为圈养、分区轮牧等措施防治山洪和泥石流的危害。
    四、预防性措施
    主要是加强山洪及泥石流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应用3S技术建立危险区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山洪及泥石流预警信息系统等,预防山洪及泥石流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预防或减轻危害。

  • 第17题:

    简述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要点:
    ①形成条件:松散的固体物质、充足的水源条件、有利会聚的地形条件
    ②防治措施:形成区(上游)避水排洪、水土保持,稳定松散物质;流通区以拦为主;沉积区设置排导工程。

  • 第18题:

    判断题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应着重于防,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理方针。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

    正确答案: 拦挡、排导、固沟、护坡、调治、停淤工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A预防措施:a上游地段应做好水土保持工作b疏导地表水和地下水c修筑防护工程d修筑支挡工程。
    B治理措施:a拦截措施b滞流措施c疏排和利导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组成。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论述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正确答案: 山洪及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预防性措施。
    一、土地利用规划措施主要是通过对山洪及泥石流灾害易发地区进行各业用地进行科学预测,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调整土地利用方向,提高水土资源的生产力,减少山洪及泥石流发生的场所,从而达到治理山洪及泥石流的危害。
    二、工程措施:
    (一)径流调节工程水是泥石流形成的动力条件之一,径流调节工程的目的是控制、削弱导致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主要有:
    ①蓄水工程;
    ②引水、排水工程。
    (二)挡拦工程挡拦工程的目的是控制或抑制松散固体物质的活动性和数量的增加,促使泥石流衰退并走向死亡。主要有:
    ①拦沙坝、谷坊工程;
    ②挡墙工程;
    ③护坡工程;
    ④边坡工程;
    ⑤潜坝工程。
    (三)排导工程
    排导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直接保护某一工程设施或建筑群,如城镇、村寨、农田、铁路、公路、灌渠、电站、矿山、工厂、学校等。主要有:
    ①导流堤一顺水坝;
    ②排导沟;
    ③渡槽、急流槽;
    ④明硐;
    ⑤改沟工程。
    (四)停淤工程
    ①停淤场工程;
    ②拦泥库;
    (五)农地工程
    ①坡改梯;
    ②水改旱;
    ③水渠防渗;
    ④夯实滑坡裂缝。
    三、生物措施:
    (一)林业措施在治理泥石流的生物措施中,以林业措施效果最好,尤其森林具有最高的第一性生产力,它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大的和最有效的生态平衡调节作用。常见的林业措施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床防冲林和护堤固滩林。它们可以削减山洪及泥石流土体补给量,又可控制形成泥石流的流水动力条件。
    (二)农业措施防治山洪和泥石流的主要农业措施包括: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等高耕作、立体种植、免耕种植等);农田基本建设措施(根据山区地形、流域特征、坡度陡缓和雨量大小等特点,对山区农田、道路、水渠、居民点等做好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减少山洪和泥石流的危害)。
    (三)牧业措施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度放牧、改良牧草、改放牧为圈养、分区轮牧等措施防治山洪和泥石流的危害。
    四、预防性措施主要是加强山洪及泥石流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应用3S技术建立危险区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山洪及泥石流预警信息系统等,预防山洪及泥石流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预防或减轻危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农业防治:耕翻,破坏蛹室;打顶、去边心等田间清理,减少虫卵;合理化控使用缩节胺。
    2、保护天敌麦田留高茬
    3、诱杀防治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植物诱杀
    4、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1)掌握用药适期
    (2)大力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
    (3)交替轮换使用农药
    (4)安全使用农药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