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9岁,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术前冠脉造影示:“左主干95%阻塞”。在全麻及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术后常规放置心包纵隔引流管各一根。术毕入ICU。入室时全麻未醒,常规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监测,BP95/52mmHg,HR75bpm,CVP7mmHg,PAP27mmHg。2个多小时后出现:CVP很快升高到34mmHg,PAP无明显变化,血压下降至60/40mmHg,HR升到110~120bpm。应采取什么措施尽快明确病因()。
第1题:
患者,男性,45岁,诊断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治疗过程中患者先后使用了普萘洛尔、硝酸甘油、硝苯地平三种药物,治疗心绞痛的共同作用是()
A、减慢心率
B、缩小心室容积
C、扩张冠脉
D、降低心肌氧耗量
E、抑制心肌收缩力
第2题:
A、冠脉中度以上狭窄病变
B、以冠脉痉挛为主的冠心病
C、侧支循环不良
D、早期不稳定性高血压
第3题:
第4题:
应劝说患者立即去医院的情况不包括()
第5题:
患者女性,75岁,干部,高血压近20年,最高220/100mmHg,就诊时正在服用复方罗布麻片2片,一天2次,同时合并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冠脉超影,运动核素心肌显像正常,就诊血压170/96mmHg,心率84次/分,LDL-C3.4mmol/L,血糖正常。诊断为高血压3级,极高危,合并冠心病心绞痛,血脂异常。问:对于上述患者采取哪些防治措施。
第6题:
患者,女性,49岁,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术前冠脉造影示:“左主干95%阻塞”。在全麻及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术后常规放置心包纵隔引流管各一根。术毕入ICU。入室时全麻未醒,常规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监测,BP95/52mmHg,HR75bpm,CVP7mmHg,PAP27mmHg。2个多小时后出现:CVP很快升高到34mmHg,PAP无明显变化,血压下降至60/40mmHg,HR升到110~120bpm。此时可考虑采取什么措施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第7题:
冠脉粥样硬化的粥样斑块破渍
冠脉粥样硬化的粥样斑块下出血
冠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心肌暂时的缺血缺氧
冠脉粥样硬化.管腔内血栓形成,冠脉堵塞
冠脉粥样硬化,持续痉挛,冠脉完全闭塞
第8题:
室壁张力
动脉血压
心肌收缩力
射血时间
心率
第9题:
冠脉内固定狭窄,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流相对不足
冠脉内血流阻断导致少量心肌坏死
冠脉内固定狭窄继发心肌变性
冠脉血管畸形血流不足
冠脉内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变化引起血栓或血管痉挛
第10题:
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
心绞痛、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
稳定性冠心病和不稳定性冠心病
充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
第11题:
患者,女性,46岁,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是,应该考虑到影响心肌耗氧量的哪些因素()
A、室壁张力
B、动脉血压
C、心肌收缩力
D、射血时间
E、心率
第12题:
A、以冠脉痉挛为主
B、冠脉中度以上狭窄病变
C、早期不稳定性高血压
D、侧支循环不良
E、常规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
第13题:
第14题:
患者女,60岁,冠心病3年,1个月来心绞痛发作频繁入院,经静点硝酸甘油.吸氧.休息,病情明显好转,护士向患者解释心绞痛发生机制正确的是()。
第15题: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原因多数是()
第16题:
患者,女性,49岁,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术前冠脉造影示:“左主干95%阻塞”。在全麻及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术后常规放置心包纵隔引流管各一根。术毕入ICU。入室时全麻未醒,常规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监测,BP95/52mmHg,HR75bpm,CVP7mmHg,PAP27mmHg。2个多小时后出现:CVP很快升高到34mmHg,PAP无明显变化,血压下降至60/40mmHg,HR升到110~120bpm。应采取什么措施尽快明确病因()。
第17题:
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
心绞痛、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
稳定性冠心病和不稳定性冠心病
第18题:
第19题:
减慢心率
缩小心室容积
扩张冠脉
降低心肌氧耗量
抑制心肌收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