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
引导性
实践性
理想性
第1题:
第2题:
依据现当代德育内容结构的一般趋势,学校德育内容应当包括哪些主要层次?
(1)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2)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
(3)公民道德或政治道德品质的教育;
(4)较高层次的道德理想教育即“信仰道德”(信德)的教育。
略
第3题:
在新形式下,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其中不包括()。
第4题:
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
第5题:
家庭对学校德育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6题:
学校德育由对灌输模式的批判走向对自主道德、理性能力等等的强调,德育内容的呈示形式方面开始出现许多尊重道德学习主体性的努力的是()
第7题:
小学德育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小学德育的基础性,二是小学德育的奠基性。
第8题: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
古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现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后现代的德育内容
第11题:
第12题:
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
古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现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后现代的德育内容
第13题:
制约学校德育内容的教育性因素有哪些?
影响德育内容的教育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对道德可教性的理解。对道德可教性的理解与德育内容的性质、难度和容量的确定有密切关系。在过去道德教育内容中因将道德教育等同于道德知识教育,所以道德教育内容中逻辑推演和论证成为重点。现当代德育对综合的道德能力培养的重视决定了对道德教育内容设计的综合化。
第二, 德育目的、目标及其序列化。德育内容就是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道德简直与道德规范,而这些价值与规范的选择与安排直接服务于德育目的、目标的达成。德育目标有个层次化、序列化的过程,德育内容的安排也有相应的层次化、序列化的过程。因为学生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德育目的、目标则需要实现序列化。此外,德育内容的层次化、序列化也有利于德育内容的全面布局,防止偏于一隅的内容安排。
第三, 德育过程观。德育内容过程观对德育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德育内容的处理方式上。德育内容实际上就是价值引导的内容,价值引导不能离开德育对象主体建构的可能性,所以德育内容的选择及其组织都不能不从德育对象的品德实际、心理特点等前提出发。
第四, 偶发因素。除了一些常规的德育内容外,在学校德育中还可能有一些偶发因素制约着具体道德教育内容的安排。由于偶发事件本身具有不可控的性质,这一德育内容总体上只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进行。
略
第14题:
德育的开放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向国内社会开放,二是()。
第15题: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既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要注重共产主义精神的宣传,这说明道德具有()。
第16题: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是什么?
第17题:
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是什么?
第18题:
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德育内容呈示形式上具有绝对灌输特色的是()
第19题:
德育内容与生活、劳动融为一体,在呈示形式上具有非专门、不自觉的特点的是()
第20题:
第21题:
现实性与理想性
个体性与社会性
基础生与提高性
广泛性与先进性
第22题:
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
古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现代的学校德育内容
后现代的德育内容
第23题:
人本性
现实性
超前性
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