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正常人每日水的来源和排出为动态平衡状态,水的来源和排出量每日维持在2500毫升左右,体内水的来源包括饮水约1200毫升、食物中含水约1000毫升、内生水约300毫升三大部分。体内水的排出以经肾脏为主,约占60%,其次是经肺、皮肤和粪便排出,总排出量约为2500毫升。体内水的正常平衡受口渴中枢、垂体分泌的血管升压素及肾脏的调节。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人体水平衡如何维持?”相关问题
  • 第1题:

    单选题
    二十四小时回顾调查法最适宜的时间为(  )小时。[江苏省2013年7月三级真题]
    A

    24

    B

    26

    C

    48

    D

    72


    正确答案: C
    解析:
    24h回顾法一般采用3天,即72h连续调查方法。

  • 第2题:

    问答题
    简述控制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正确答案: (1)低温。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的活性和食品内化学反应的速度。低温防腐一般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酶的活动,使组织自溶和营养素的分解变慢,并不能杀灭微生物,也不能将酶破坏,食品质量变化并未完全停止,因此保藏时间应有一定的期限。
    (2)高温灭菌防腐。食品经高温处理,可杀灭其中绝大部分微生物,并可破坏食品中的酶类。高温灭菌防腐主要有高温灭菌法和巴氏消毒法两类。
    高温灭菌法的目的在于杀灭微生物,如食品在115℃左右的温度,大约20min,可杀灭繁殖型和芽孢型细菌,同时可破坏酶类,获得接近无菌的食品,如罐头的高温灭菌温度常用100~120℃。
    巴氏消毒法是将食品在60~65℃左右加热30min,可杀灭一般致病性微生物。亦有用80~90℃加热30s或1min的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多用于牛奶和酱油、果汁、啤酒及其他饮料,其优点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原有的性质。
    (3)脱水与干燥。将食品水分含量降至一定限度以下(如控制细菌为10%以下,霉菌为13%~16%以下,酵母为20%以下),微生物则不易生长繁殖,酶的活性也受抑制,从而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脱水采取日晒、阴干、加热蒸发,减压蒸发或冰冻干燥等方法。日晒法简单方便,但其中的维生素几乎全部损失。
    冰冻干燥(又称真空冷冻干燥、冷冻升华干燥、分子干燥)是将食物先低温速冻,使水分成为固态,然后在较高的真空度下使固态变为气态而挥发,即为冷冻干燥。此种食品几乎可长期保藏,既保持食品原有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不变,又保持食品原有的感官性状。食用时,加水复原后可恢复到原有的形状和结构。
    (4)提高渗透压。常用的有盐腌法和糖渍法。
    盐腌法可提高渗透压,微生物处于高渗状态的介质中,可使菌体原生质脱水收缩并与细胞膜脱离而死亡。食盐浓度为8%~10%时,可停止大部分微生物的繁殖,但不能杀灭微生物。杀灭微生物需要食盐的浓度达到15%~20%。
    糖渍食品是利用高浓度(60%~65%以上)糖液,作为高渗溶液来抑制微生物繁殖。不过此类食品还应在密封和防湿条件下保存,否则容易吸水,降低防腐作用。
    (5)提高氢离子浓度。大多数细菌一般不能在pH4.5以下正常发育,故可利用提高氢离子浓度的办法进行防腐。提高氢离子浓度的方法有醋渍和酸发酵等。多用于各种蔬菜和黄瓜。醋渍法是向食品内加醋酸;酸发酵法是利用乳酸菌和醋酸菌等发酵产酸来防止食品腐败。
    (6)添加化学防腐剂。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其作用是抑制或杀灭食品中引起腐败变质的微生物。
    (7)辐照保藏。食品辐照主要利用60Co、137Cs产生的γ射线及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作用于食品进行灭菌、杀虫、抑制发芽,从而达到食品保鲜并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问答题
    简述唾液的作用。

    正确答案: 人的口腔内有三对大的唾液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还有无数散在的小唾液腺,唾液就是由这些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唾液为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低渗液体。唾液中的水分约占99.5%,有机物主要为黏蛋白,还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无机物主要有钠、钾、钙、硫、氯等。
    唾液的作用包括:
    (1)唾液可湿润与溶解食物,以引起味觉。
    (2)唾液可清洁和保护口腔。
    (3)唾液中的细胞蛋白可使食物细胞合成团,便于吞咽。
    (4)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对淀粉进行简单的分解,但这一作用很弱,且唾液淀粉酶仅在口腔中起作用,当进入胃后,pH值下降,此酶迅速失去活性。食物在口腔内主要进行的是机械性消化,伴随少量的化学性消化,且能反射性地引起胃、肠、胰、肝、胆囊等器官的活动,为以后的消化做准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名词解释题
    细菌性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因摄入被致病性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疾病,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基本条件是:(1)细菌污染食物(食品腐败变质、交叉污染、从业人员带菌、食品运输、储存过程等的污染);(2)在适宜的温度、水分、pH及营养条件下,细菌急剧大量繁殖或产毒;(3)进食前食物加热不充分,未能杀灭细菌或破坏其毒素。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但在夏秋季节发生较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为动物性食品。一般病程短、恢复快、愈后良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简述蔬菜类的主要卫生问题。

    正确答案: (1)微生物和寄生虫卵污染。蔬菜栽培时利用人畜的粪、尿作肥料,可使蔬菜被肠道致病菌和寄生虫卵污染;蔬菜在收获、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卫生管理不当,也可被污染。一般表皮破损严重的水果大肠杆菌检出率高,与肠道传染病的传播有密切关系。
    (2)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用生活污水灌溉菜田可增加肥源和水源,提高蔬菜产量,并使污水在灌溉中得到净化,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但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可使蔬菜受到其中有害物质的污染。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还可影响蔬菜的生长。
    (3)农药残留。使用过农药的蔬菜和水果在收获后,常会有一定量农药残留,如果残留量大将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绿叶蔬菜尤其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4)腐败变质与亚硝酸盐含量。蔬菜、水果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分中又溶有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宜于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水果组织脆弱,轻微的机械作用就可导致损伤,发生组织溃破及微生物性腐烂;采收后,生命活动仍在旺盛地进行,表现为产热、产水,当储藏条件稍有不适,极易腐败变质。肥料和土壤中氨氮除大部分参加了蛋白质合成外,还有一小部分通过硝化及亚硝化作用形成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正常生长情况下,蔬菜水果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含量是很少的,但在生长时干旱、收获后不恰当的环境下存放或腌制时,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量即有所增加。蔬菜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多时,一方面引起作物的凋谢枯萎,另一方面人畜食用后就会引起中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单选题
    下列哪种因素可以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
    A

    膳食中的磷酸盐

    B

    蛋类中存在的卵黄高磷蛋白

    C

    胃酸分泌减少

    D

    肉、鱼、禽类中含有的肉类因子


    正确答案: A
    解析:
    维生素C、某些单糖、有机酸以及动物肉类有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的作用。

  • 第7题:

    问答题
    膳食指南中的食物是指哪五类食物?

    正确答案: 食物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D。
    第三类为豆类和坚果,包括大豆、其他干豆类及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K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
    第五类为纯能量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动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下面关于基础代谢的问题,哪一个说法正确(  )。
    A

    欧洲人比亚洲人低,所以欧洲人肥胖者居多

    B

    疾病使基础代谢增高

    C

    同样年龄、身高、健康的男性基础代谢一定比女性高

    D

    一般地,肥胖者的基础代谢小于瘦长者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有关炭疽病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6h内采取措施

    B

    8h立即宰杀处理

    C

    2m以下深坑加生石灰掩埋

    D

    不放血焚烧


    正确答案: C
    解析:
    炭疽杆菌在空气中经6h即可形成芽孢,因此发现炭疽后,必须在6h内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隔离消毒。

  • 第10题:

    判断题
    鲜牛乳经过消毒后可直接用于喂养婴儿。(  )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由于牛乳营养成分与人乳有较大差异,需要适当配制后才适宜给婴儿喂养。

  • 第11题:

    多选题
    造成钠缺乏的原因包括(  )。
    A

    腹泻

    B

    呕吐

    C

    使用利尿剂

    D

    过量出汗

    E

    胆石症


    正确答案: E,B
    解析:
    在某些情况下,如禁食、少食,膳食钠限制过严,摄入量非常低时;高温、重体力劳动、过量出汗、胃肠疾病、反复呕吐、腹泻(泻剂应用)使钠过量排出丢失时;或某些疾病,如阿狄森病引起肾不能有效保留钠时;胃肠外营养缺钠或低钠时;利尿剂的使用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钠而使钠丢失等造成体内钠含量的降低,而未能弥补丢失的钠时,均可引起钠缺乏。

  • 第12题:

    多选题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措施有(  )。
    A

    合理的膳食营养

    B

    经常性运动

    C

    良好的生活方式

    D

    预防性使用药物

    E

    避免服用促骨质丢失的药品


    正确答案: C,A
    解析: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措施:①绝经后妇女钙的RNI为1000mg/日,钙来源应以饮食为主,当从饮食中不易达到上述推荐量时,可选用钙强化食品和钙补充剂。②适度体力活动,负重运动有利于骨骼发育及骨量增加,同时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可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③适量食用大豆或大豆制品(豆浆),或补充大豆异黄酮(80mg/日或以上)有可能减少骨量的丢失。④补充维生素D。注意每日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尤其是缺乏户外活动的老人。⑤摒弃不良习惯,如吸烟、过量饮酒和咖啡都不利于提高骨峰值,在更年期更会增加骨矿丢失。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有雌激素类、双磷酸盐类、活性维生素D类等可减低骨折的发生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第13题:

    单选题
    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是检测(  )缺乏的指标。[江苏省2012年5月二级真题]
    A

    核黄素

    B

    硫胺素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红细胞中约60%的铜存在于超氧化物歧化酶中。红细胞转酮醇酶活力指数是评价硫胺素(维生素B1)营养状况的指标。全血谷甘肽还原酶活力指数是评价核黄素(维生素B2)营养状况的指标。硒元素是精浆中过氧化物酶的必需组成成份。

  • 第14题:

    名词解释题
    糖异生

    正确答案: 糖异生是指由非碳水化合物(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糖异生的主要场所是肝脏。糖异生具有的重要生理意义有:(1)保持饥饿时血糖相对稳定;(2)促进肌乳酸的充分利用;(3)有利于肾脏排H+保N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单选题
    下列与蛋的微量营养成分含量无关的因素是(  )。
    A

    品种

    B

    季节

    C

    饲料

    D

    禽类的存活率


    正确答案: D
    解析:
    蛋的微量营养成分受到品种、饲料、季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第16题:

    单选题
    孕期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可使孕妇出现(  )。
    A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

    溶血性贫血

    C

    再障性贫血

    D

    营养不良性水肿


    正确答案: D
    解析:
    12或叶酸缺乏对孕妇的影响

  • 第17题:

    多选题
    (  )缺乏可引起伤口愈合不良。
    A

    维生素C

    B

    C

    维生素B1

    D

    E


    正确答案: A,B
    解析:
    维生素C缺乏后,由于胶原合成障碍,伤口愈合不良;锌缺乏也可引起伤口愈合不良。

  • 第18题:

    判断题
    蛋类属于含铁丰富的食品。(  )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蛋中铁含量较高,但由于铁会与蛋黄中的卵黄磷蛋白结合而对铁的吸收具有干扰作用,故而蛋黄中铁的生物利用率较低,仅为3%左右,因此,蛋类属于贫铁食品。

  • 第19题:

    单选题
    (  )是世界各国调整膳食结构的参考。
    A

    以动植物食物为主的平衡膳食结构

    B

    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

    C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

    D

    地中海膳食结构


    正确答案: C
    解析:
    动植物食物平衡的膳食结构的特点是:能量能够满足人体需要,又不至于过剩。来自于植物性食物的膳食纤维和来自于动物性食物的营养素(如铁、钙等)均比较充足,同时动物脂肪又不高,有利于避免营养缺乏病和营养过剩性疾病,促进健康。此类膳食结构是世界各国调整膳食结构的参考。

  • 第20题:

    单选题
    对婴儿智力发育有促进作用的脂肪酸为(  )。
    A

    n-6系列的花生四烯酸、DHA和EPA、n-3系列的γ-亚麻酸

    B

    n-6系列的花生四烯酸和DHA、n-3系列的γ-亚麻酸和DHA

    C

    n-6系列的γ-亚麻酸和EPA、n-3系列的花生四烯酸和DHA

    D

    n-6系列的γ-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n-3系列的EPA和DHA


    正确答案: D
    解析:
    亚油酸及其代谢产物γ-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ARA)是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成分,α-亚麻酸及其代谢产物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成分,这些脂肪酸对婴儿神经、智力及认知功能发育有促进作用。

  • 第21题:

    单选题
    在蛋白质上与粮谷类天然互补的食品是(  )。
    A

    B

    C

    大豆

    D

    蔬菜


    正确答案: B
    解析:
    粮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低,蛋氨酸相对较高;而大豆中的蛋白质恰恰相反,混合食用时两者可相互补充。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食品中铅污染的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

    正确答案: (1)来源: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工业“三废”和汽油燃烧、含铅农药的使用、含铅的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的使用。
    (2)危害:铅对生物体内许多器官组织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尤其对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和肾脏的损害尤为明显。慢性损害表现为贫血、神经衰弱、神经炎和消化系统症状。儿童对铅较成人更敏感,过量铅摄入可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智力低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能促进钙吸收的措施包括(  )。
    A

    常在户外晒太阳

    B

    经常做理疗(热敷)

    C

    多吃谷类食物

    D

    多吃蔬菜、水果


    正确答案: B
    解析:
    膳食中钙的吸收需有活性维生素D[1,25-(OH)2D3]参与,适量的维生素D、某些氨基酸、乳糖和适当的钙、磷比例,均有助于钙的吸收。常在户外晒太阳,可使维生素D的合成增加,进而促进了钙的吸收。

  • 第24题:

    判断题
    在烹饪蔬菜时加醋可以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河北省2014年5月三级真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呈微酸性,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可对维生素C起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