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
周代
战国
秦代
第1题:
第2题:
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勇力抚世,();富有四海,()。
第3题: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出自荀子的()。
第4题:
“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的意思是()。
第5题:
中国传统认为,“国以()为本”。
第6题: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第7题:
有人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第8题: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说法是出自哪个时期?()
第9题:
以民为本
立君为民
民择君
民养君
第10题:
《衰公篇》
《君道篇》
《臣道篇》
第11题: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
第12题:
商代
周代
战国
秦代
第13题:
第14题: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第15题: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仁爱孝悌”思想的体现?()
第16题:
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责。
第17题:
李世民关于民本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18题:
请简述刘备携民渡江 [评论:这是最以体现刘备明君“仁德”之心的事例。]
第19题:
“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出自哪里?()
第20题: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第21题:
以德治民
以人为本
以民为本
君民共治
第22题:
“百善孝为先”
“仁人君子”
“君舟民水”
“以孝治天下”
第23题:
《礼记•缁衣》
《礼记•中庸》
《礼记•礼器》
《论语•述而》
第24题:
立君为民
民择君
以农为本
民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