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民意
革命思想
君臣对待
民贵君轻
第1题: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另立新君)。”这一思想在18世纪的欧洲最有可能被用于宣传论证()。
第2题:
翻译: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第3题: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第4题: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第5题:
“则”字的意义: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不入,则子继之()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第6题:
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续也。”
第7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晋灵公不君”中的“君”是()。
第8题: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第9题: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孟子所谓“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表现的思想倾向对()。
第14题:
翻译: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讎。”
第15题: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第16题: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出自()。
第17题:
翻译下列文段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第18题: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解释之。
第19题: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第20题:
重视民意
革命思想
君臣对待
民贵君轻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