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2016年真题]  出版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流通传播资源和市场资源是开展出版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为了保证出版活动健康、规范地开展,还必须由社会认可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机构专门组织实施。  出版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和发行。  编辑工作通过对作者创作的作品进行选择、优化、改编,形成适合社会和消费者需要的精神文化内容。  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要通过发行活动来完成,它是出版活动的内在动机与目的。  作品

题目
问答题
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2016年真题]  出版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流通传播资源和市场资源是开展出版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为了保证出版活动健康、规范地开展,还必须由社会认可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机构专门组织实施。  出版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和发行。  编辑工作通过对作者创作的作品进行选择、优化、改编,形成适合社会和消费者需要的精神文化内容。  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要通过发行活动来完成,它是出版活动的内在动机与目的。  作品中所含有的精神文化内容,要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以便向消费者广泛传播。  出版活动通过出版物对社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上,要通过编辑工作来实现。由此可见,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编辑工作。既使远在以雕版印刷作为主要复制方式的秦汉时期,也是如此。  编辑工作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努力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出版物。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必须在工作中发挥一丝不旬的职业作风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字出版成为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事数字出版的编辑人员,应该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多媒体制作技术、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等,而在语言文字能力方面,对他们的要求比对纸质出版物编辑人员的要求有所降低。某些数字出版单位要求自己的编辑人员“不改稿”的做法,值得借鉴。  数字出版技术为出版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对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盲目进行,否则会导致信息资源的枯竭,影响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考题
更多“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2016年真题]  出版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人力资”相关问题
  • 第1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编辑加工的表述,正确的是(  )。[2002年真题]
    A

    编辑加工是对原稿质量的一次增值和优化

    B

    编辑可以将作品从一种形式改换为另一种形式

    C

    编辑可以更改原稿的内容结构和语言风格

    D

    编辑加工时必须遵守著作权法

    E

    编辑加工是编辑按照出版要求并考虑读者需要对原稿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整理


    正确答案: B,A
    解析:
    编辑加工整理又称“编辑加工”“加工整理”或“加工”,是对已决定接受出版的稿件再次从各方面进行审核并作修改润饰和规范化处理的活动。编辑加工整理的原则有:①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编辑在加工整理过程中对于作者与原稿的尊重,首先体现为尊重原稿所体现的作者的学术观点。其次,要尊重作者的风格。②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对稿件的修改必须有充分的依据和理由,必须有绝对的把握。③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编辑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并按照《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有关内容对原稿中不规范的地方一一予以改正。

  • 第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编辑加工整理后稿件送审的表述,错误的是(  )。[2008年真题]
    A

    呈报的编辑加工记录单主要内容是在审稿意见的基础上总结编辑加工整理的情况

    B

    责任编辑应明确给出稿件是否已经达到出版要求的结论

    C

    初级技术人员完成编辑加工整理后,稿件就可送复审、终审

    D

    复审者、终审者审查后退回的稿件,可以交作者再复核


    正确答案: D
    解析:
    C项,助理编辑人员完成编辑加工整理后,应先将原稿交责任编辑审核认可。责任编辑经过审核,如果认为稿件已经达到出版要求,就可以逐级送请具备复审、终审资格的人员审定;如果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就需要指导助理编辑人员作进一步的修改后再送复审、终审。

  • 第3题:

    多选题
    原创性电子出版物素材的加工与图书稿件编辑加工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通常要进行(  )等。[2011年真题]
    A

    文字加工

    B

    图片加工

    C

    音频资料加工

    D

    视频资料加工

    E

    操作界面加工


    正确答案: C,D
    解析:
    原创性电子出版物素材加工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等的加工。进行加工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与图书编辑过程中的稿件加工整理相似,但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图书稿件编辑加工也需要对文字、图片进行加工,所以不同之处是后两项,即对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的加工。

  • 第4题:

    多选题
    关于稿件的编辑加工整理,说法正确的有(  )。[2017年真题]
    A

    编辑加工整理包括对稿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加工整理

    B

    稿件中需要进行技术加工整理的内容常散见于正文与辅文中

    C

    技术加工整理是编辑加工整理中的一个独立步骤

    D

    在编辑加工整理中编辑应核对引文是否与原文相符

    E

    编辑加工整理的重点是调整稿件的篇、章、节结构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ABC三项,编辑要对图书正文、辅文的原稿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加工整理,其中包括技术加工整理。在实际操作中,技术加工整理是与正文、辅文的加工整理同时进行的,并非编辑加工整理中的一个单独步骤。稿件中需要进行技术加工整理的内容常散见于正文与辅文中。D项,核对引文主要是检查引文的恰当性和准确性,即检查引文是否恰当和是否与原文相符,有无断章取义、歪曲原意或张冠李戴的情况。E项,编辑加工整理的重点是要从微观上具体检查原稿,对其加以匡正、修饰和润色,使其内容更完善,材料更准确,逻辑更严密,体例更严谨,语言文字更通达、规范。

  • 第5题:

    问答题
    编辑加工题:请阅读分析下列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凡须改正错误或弥补缺漏的地方,请直接在卷面上作出修改。[2004年真题]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编辑审稿时,应抽阅三分之一以上的内容,以决定是否可以接收出版。审阅各种图书稿件都应把握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时效性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出版;期刊编辑的审稿则应从期刊出发,以是否符合本期刊物的宗旨和性质做为取舍稿件的标准。审稿一般包括通读、比较、分析、综合、润饰提高等步骤;我国的审稿基本制度是三级责任制。这个制度要求责任编辑负责初审,编辑室主任负责复审,总编辑负责终审。根据稿件的具体情况,(如内容的专业性特别强,)必要时可以聘请外审人员负责复审或终审。

    正确答案:
    (1)“抽阅三分之一以上的内容”应改为“通读全稿”。
    (2)“接收”应改为“接受”。
    (3)“政治性”后的逗号应改顿号。
    (4)“时效性”应改为“科学性”,缺少“独创性”。
    (5)“要求”后的句号应改逗号或者“不能出版”后的分号应改句号。
    (6)“则”应改为“还”。
    (7)“本期刊物”应改为“本期刊”或“本刊物”“本刊”。
    (8)“做为”应改为“作为”。
    (9)“、润饰提高”应删。
    (10)“步骤”后的分号应改句号。
    (11)“三级责任制”应改为“三审制”或“三级审稿责任制度”或“三审责任制度”。
    (12)“编辑室主任负责复审”应改为“具有正、副编审专业技术职务的编辑室主任一级人员负责复审”。
    (13)“总编辑负责终审”应改为“具有正、副编审专业技术职务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负责终审”。
    (14)“,(如内容的专业性特别强,)”括号前的逗号应删,括号内的逗号应移到括号外。
    (15)“负责复审或终审”应改为“帮助审阅,提出意见供出版社决策者参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单选题
    关于编辑加工整理步骤,说法错误的是(  )。[2016年真题]
    A

    “准备”主要是检查稿件是否齐全

    B

    “计划”是指应拟订一个完整的编辑加工整理方案

    C

    “实施”要采用略读方式

    D

    “总结”是指整理好编辑加工的记录并撰写小结


    正确答案: C
    解析:
    编辑加工整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准备。在这个步骤中,主要检查稿件是否齐全,既检查正文部分的稿件,也检查辅文部分的稿件。②计划。在这个步骤中,要拟定一个比较完整的编辑加工整理方案。方案包括加工整理的内容、标准、重点、难点、方法、时间安排和进度等。③实施。编辑加工整理的实施是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的。④总结。基本完成全稿的编辑加工整理之后,要整理好加工的记录和撰写小结

  • 第7题:

    多选题
    关于编辑加工整理,说法正确的有(     )。
    A

    编辑加工整理可以与审稿合并进行

    B

    编辑加工整理时要注意改正稿件中的知识性差错

    C

    编辑加工整理时要保证相邻两级标题的格式一致

    D

    编辑加工整理时要核对引文

    E

    编辑加工整理时可以对稿件中的语句和个别段落的次序进行调整


    正确答案: E,D
    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2010年真题]  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单位的稿件大部分自投稿和推荐稿,少量是组织而来的稿件。所谓推荐稿,就是作者毛遂自荐的稿件和他人或机构、团体推荐的稿件。所谓自投稿,就是作者自己交给出版单位、希望能够出版的稿件。无论是自投还是推荐,这些稿件全都表明有关作者愿意把作品的版权授与出版单位。至于组织而来的稿件(即出版单位主动物色作者并签约请其创作而获得的稿件),出版单位自然而然地具有以出版方式使用的权利。  在那样的蹉跎岁月里,编辑往往只要坐在办公室里等稿上门,然后进行审稿和加工整理等案头工作。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出版物的品肿越来越多,出版物市场的供求关系逐渐从买方市场变成卖方市场,出版单位之间的市场竟争也随之日益激烈。这样的形势要求编辑更多地主动开发大量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优质选题。可以说,争取优质稿件以占领出版领域的制高点,在今天已经成为众多出版单位的共识。于是,组稿就成为获取稿件的主要手段。  在组稿之前,编辑应该先了解社会的需求,以便较全面地采集各类信息,再充分发挥编辑本人的创造能力,从而策划出社会欢迎的高质量选题。有好选题作基础,组稿才能有的放矢。组稿时,编辑要根据审稿的要求,设计合适的组稿方案,璘选高水平的作者进行创作。在约稿关系确定后,编辑要与作者保持经常联系,当好参谋,提供服务,帮助解决一些困难,以保证出版单位能够顺利地按时获得稿件。  除了这种由编辑策划选题、选择合适作者进行创作的组稿方式外,编辑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类研讨会、查阅有关资料等途径了解相关作者的创作情况。如果得知某位作者正在创作的作品很有出版价值,就要不失时计,尽快与之联系,争取得到作者支持,从而攫取对作品的许可使用。这也是编辑组稿的方式之一。

    正确答案:
    (1)“大部分”改为“大部分是”。
    (2)“作者毛遂自荐的稿件和”删除。
    (3)“所谓自投稿……稿件。”调到“所谓推荐稿……”之前。
    (4)“这些稿件”改为“这些行为”[或删“稿件”“这些稿件”]。
    (5)“版权”改为“使用权”[或“出版权”“复制和发行权”]。
    (6)“授与”改为“授予”。
    (7)“在那样的蹉跎岁月里”改为“在自投稿和推荐稿较多的时期”[或“在那个时期”“在那个年代”等]。
    (8)“品肿”改为“品种”。
    (9)“买方市场变成卖方市场”改为“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
    (10)“市场竟争”改为“市场竞争”。
    (11)“了解社会的需求,以便较全面地采集各类信息”改为“较全面地采集各类信息,以便了解社会的需求”。
    (12)“审稿的要求”改为“选题的要求”[或“选题策划的要求”]。
    (13)“璘选高水平”改为“遴选高水平”。
    (14)“不失时计”改为“不失时机”。
    (15)“攫取”改为“获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审读与加工是编辑工作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必须注意(  )。[2002年真题]
    A

    审读与加工不应同时进行

    B

    审读与加工必须同时进行

    C

    审读与加工不宜由同一编辑承担

    D

    审读与加工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名家稿件可偏于审读,非名家稿件可偏于加工


    正确答案: D
    解析:
    审稿与编辑加工整理两个环节之所以不可同时进行,是因为两者的职责、要求、标准不同。将两者合一,往往会仅注意末节而疏忽大端,不易察觉稿件中存在的许多较重大的问题。编辑加工整理必须在审稿的基础上进行。

  • 第10题:

    问答题
    请阅读分析下列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凡需改正错误或弥补缺漏的地方,请直接在稿面上作出修改)。(本题12分)我国出版单位现行的审稿制度是《三审责任制》,简称三审,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审级组成。根据1997年6月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初审时既要从大处着眼,抽样审读稿件内容,对其质量作出全面评估,又要从细处人手,进行加工整理。复审由正、副编审担任,除了对初审意见表明态度外,还要注意发现初审可能遗漏的问题并予以解决。终审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副社长)或总编辑(副总编辑)担任,也可由社长或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全权负责。在出版社缺少相应专业的编辑人员时(如衲米材料专业),可以请外审人员负责复审或终审。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编辑加工题:请阅读分析下列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凡需改正错误或弥补缺漏的地方,请直接在稿面上作出修改)。[2005年真题]  我国出版单位现行的审稿制度是《三审责任制》,简称三审,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审级组成。根据1997年6月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初审时既要从大处着眼,抽样审读稿件内容,对其质量作出全面评估,又要从细处入手,进行加工整理。复审由正、副编审担任,除了对初审意见表明态度外,还要注意发现初审可能遗漏的问题并予以解决。终审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副社长)或总编辑(副总编辑)担任,也可由社长或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全权负责。在出版社缺少相应专业的编辑人员时(如衲米材料专业),可以请外审人员负责复审或终审。

    正确答案:
    (1)[《三审责任制》]应改为[“三审责任制”]或[三审责任制]。
    (2)“三审”应改为“三审制”。
    (3)[担任。”]应改为[担任”。]。
    (4)“抽样”应改为“全面”。
    (5)初审时不能进行加工整理,应删除“,又要从细处入手,进行加工整理”。
    (6)“复审由正、副编审担任”应改为“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
    (7)“全权负责”应改为“担任”。
    (8)要补充说明“其审稿意见须经社长或总编辑审核”。
    (9)“衲米”应改为“纳米”。
    (10)括注位置应在“相应专业”后。
    (11)外审人员不能负责任何一个审级,可将“负责复审或终审”改为“帮助审稿,提出意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编辑加工整理后稿件送审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呈报编辑加工记录单主要内容是在审稿意见的基础上总结编辑加工整理的情况

    B

    责任编辑应明确给出稿件是否已经达到出版水平的结论

    C

    初级技术人员完成编辑加工整理后,稿件就可复审终审

    D

    复审者、终审者审查退回的稿件,可以交初级技术人员再复核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3题:

    多选题
    在完成稿件的编辑加工整理后,编辑还要进行(  )等稿件整理工作。[2018年真题]
    A

    统一格式

    B

    检点稿件

    C

    编排次序

    D

    复查稿件

    E

    调整结构


    正确答案: C,E
    解析:
    在完成对稿件的编辑加工整理后,即可进入审定发稿阶段。与审稿一样,审定发稿同样必须严格实行三审制。在此阶段,责任编辑应该进行复查稿件、清稿誊抄、检点稿件编排次序等稿件整理工作,使稿件达到“齐、清、定”的发稿要求,然后随附各种必备的文件逐级报送具备复审、终审资格的人员审定。AE两项都属于稿件的编辑加工整理工作。

  • 第14题:

    多选题
    关于编辑加工整理,说法正确的有(  )。[2017年真题]
    A

    编辑加工整理可以与审稿合并进行

    B

    编辑加工整理时要注意改正稿件中的知识性差错

    C

    编辑加工整理时要保证相邻两级标题的格式一致

    D

    编辑加工整理时要核对引文

    E

    编辑加工整理时可以对稿件中的语句和个别段落的次序进行调整


    正确答案: C,B
    解析:
    A项,审稿与编辑加工整理两个环节不可同时进行,因为两者的职责、要求、标准不同。
    B项,出版前的稿件存在各种差错是难免的,编辑加工整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消灭差错,尤其是消灭政治性的差错。对于稿件中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和文字、语法、修辞、逻辑、标点符号等方面的差错也要一一改正。尤其要注意消除常识性错误,如人名、地名、年代等方面的讹误。
    C项,编辑加工整理时要求同一部稿件中的人名、地名、书名、事物名、相关的材料和数据、格式等前后一致
    D项,编辑加工整理还包括核对引文、查对资料、校订译文、推敲标题、撰写和规范辅文等工作。
    E项,编辑加工整理时可以对不合规范的语句及段落次序进行调整,这项工作属于对稿件进行润饰提高。

  • 第15题:

    单选题
    关于编辑加工,说法错误的是(  )。[2018年真题]
    A

    编辑加工与审稿两者职责、要求、标准不同

    B

    编辑加工与审稿可同时进行

    C

    编辑加工过程中先要审核稿件

    D

    编辑加工与审稿都要注意理解作者原稿


    正确答案: A
    解析:
    AB两项,审稿与编辑加工整理两个环节之所以不可同时进行,是因为两者的职责、要求、标准不同。将两者合一,往往会仅注意末节而疏忽大端,不易察觉稿件中存在的较重大的问题。C项,在加工整理的过程中,必须先对稿件进行审核,才能发现其中的缺漏或不足之处,然后再作出妥善的修改、规范统一、润饰等处理。D项,编辑在履行把关职责、提高稿件质量的过程中,要避免在未能完整、准确理解作者原稿的情况下就随意修改,造成错改等失误。

  • 第16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编辑加工整理后稿件送审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呈报的编辑加工记录单主要内容是在审稿意见的基础上总结编辑加工整理的情况

    B

    责任编辑应明确给出稿件是否已经达到出版要求的结论

    C

    初级技术人员完成编辑加工整理后,稿件就可送复审、终审

    D

    复审者、终审者审查后退回的稿件,可以交作者再复核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2015年真题]  编辑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文化工作,具有文化工作共有的政治性、思想性、科技性、选择性等特点;作为一种社会专门职业,又具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如加工性、创造性、描述性等。  出版物的编辑工作是由编辑人员承担的。因此,编辑人员毫无疑义地是出版工作的骨干力量。为了做好编辑工作,编辑人员必须具备政治认知能力、语言文字能力、技术开发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信息感知能力、审美能力等七个方面的能力。其中,语言文字能力又大致包括规范能力、加工能力和写作能力。  规范能力是指敏锐辨别语言文字应用中常见差错的能力。作者写稿,作品中难免会出现用字、用词、用语、造句、修词不规范的现象,或者标点符号、量和单位、数字形式等使用有误的情况。编辑要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建立和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比作者更熟悉相关语言文字规范,能在加工整理稿件时把不规范之处一一改正。  写作能力是编辑的基本功。虽然编辑不能代替作者写作,但编辑写作能力的弱或强,往往决定着他编辑加工整理水平的高或低,以及在作者面前发言权的大或小。凡是写作能力强的编辑,加工整理稿件往往能恰到好处,从而很快取得作者的信任;否则,就容易被作者轻视,有的作者甚至会因对编辑的能力不满意而把稿件撤回。此外,编辑工作业务也常常要求编辑写作一些文字,如选题报告、审稿意见、约稿信、退修信、出版说明、序言、出版物评论,等等。  加工能力虽然也体现为对稿件中一些具体差错的纠正,但更重要的是优化稿件的表达效果,如合理调整语序和节奏,保持语言风格和文体风格的统一,加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以及避免可能产生的岐义现象,等等。有些编辑的加工能力不到位,往往以错改错,甚至改误为正,犯了编辑工作的大忌,有的还因此而铸成大错。这些都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在我国近代出版史上,出现过许多编辑能力很强的优秀编辑,他们催生了一大批优秀出版物。如在张元济擘画下,世界书局出版了大量优秀的翻译作品,包括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穆勒名学》,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受到文化界人士的肯定。开明书店尽管规模不及世界书局而超过中华书局,却汇聚了一批著名文化人担任编辑,如夏丏尊、叶圣陶、郭绍虞、王统照、宋云彬、周予同、周振甫等。这些学者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开明书店逐步形成了朴实严谨的编辑作风,成为有影响的民营出版机构之一,出版的图书注重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而期刊《中华学生界》更在当时深受读者的欢迎。

    正确答案:
    (1)“科技性、选择性”应改为“科学性、创造性”。
    (2)“创造性、描述性”应改为“选择性、中介性”。
    (3)“政治认知能力”应改为“政治认知能力、策划能力”。
    (4)“技术开发能力”应改为“判断能力”。
    (5)“修词”应改为“修辞”。
    (6)“弱或强”应改为“强或弱”。
    (7)“序言、出版物”应改为“出版物”。
    (8)“加工能力……”段应与“写作能力……”段对调。
    (9)“加上可有可无的字”应改为“删去可有可无的字”。
    (10)“岐义”应改为“歧义”。
    (11)“改误为正”应改为“改正为误”。
    (12)“世界书局”应改为“商务印书馆”。
    (13)“规模不及世界书局而超过中华书局”应改为“规模不及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
    (14)“《中华学生界》”应改为“《中学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我国出版单位现行的审稿制度是《三审责任制》,简称三审,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审级组成。根据1997年6月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初审时既要从大处着眼,抽样审读稿件内容,对其质量作出全面评估,又要从细处入手,进行加工整理。复审由正、副编审担任,除对初审意见表明态度外,还要注意发现初审可能遗漏的问题并予以解决。终审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副社长)或总编辑(副总编辑)担任,也可由社长或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全权负责。在出版社缺少相应专业的编辑人员时(如纳米材料专业),可以请外审人员负责复审或终审。 请阅读分析以上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加工。

    正确答案: (1)“《三审责任制》”应为“三审责任制”。(2)“三审”应为“三审制”。(3)“应由……担任。”应为“应由……担任”。(4)“抽样”应为“全面”。(5)“初审时……进行加工整理。”应删“,又要从细处入手,进行加工整理”。(6)“复审由……担任”应为“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7)“……予以解决”后加“其审稿意见须经社长或总编辑审核”。(8)“全权负责”应为“担任”。(9)“在出版社……专业)”应为“在出版社中……专业(如纳米材料)的……时”。(10)外审人员不能负责任何一个审级,可将“负责复审或终审”改为“帮助审稿,提出意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多选题
    关于稿件的编辑加工整理,说法正确的有()。
    A

    编辑加工整理包括对稿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加工整理

    B

    稿件中需要进行技术加工整理的内容常散见于正文与辅文中

    C

    技术加工整理是编辑加工整理中的一个独立步骤

    D

    在编辑加工整理中编辑应核对引文是否与原文相符

    E

    编辑加工整理的重点是调整稿件的篇、章、节结构


    正确答案: E,A
    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2008年真题]  图书组稿是根据选题设计方案发现、选择、组织作者完成作品创作的活动,是图书编辑工作的开端环节。组稿的方式有个别约稿、社会征稿和群体集稿等。编辑收到所组织的稿件后,如经初审认为其差强人意,便可以开始加工整理。编辑在加工时必须消灭各种差错,对稿件内容和观点进行增删,规范、统一各种用语,修改润饰以提高其质量,还要查对资料、核对引文、推敲标题、处理页面余缺等。加工完毕的稿件,责任编辑应该按“齐、请、全”的要求进行整理,然后附上审稿意见、编辑加工整理记录和发稿单、征订单、装帧设计单、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申报单等相关的格式文件,发往有关部门按排整体设计和排版。  图书的整体设计是对图书的外部装帧和内文版式进行设计。外部装帧设计包括形态设计、美术设计和表面整饰设计。  表面整饰设计主要是对装帧工艺材料和相应整饰加工工艺的选择。形态设计是对图书开本和装订样式的选择确定。譬如,设计者要选择确定采用多大的开本,是否设置环衬或衬页,版本记录安排在底封还是附书名页正面,是平装还是精装或硬平装等。美术设计是从美术角度对封面、护封、环衬、扉页、插页等图书结构部件进行艺术形式设计和加工。  内文版式设计有若干要素,设计人员要善于综合运用这些要素确定图书的版式。例如,版心尺寸以多大为宜,翻口和订口是否要设置、是否等宽,天头和地脚各高多少。再如,正文文字是竖排还是横排,是否分栏;每面排多少行、每行排多少字;主体文字、标题和引文各采用何种字体、字级。认真负责的审稿、编辑加工整理和富有创意的整体设计,是保证图书内容质量和形式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正确答案:
    (1)“开端”应改为“重要”或“一个”。
    (2)“差强人意”应改为“可以接受出版”。
    (3)在“便可以开始”前加“并经复审和终审通过,在签订出版合同后,”。
    (4)“对稿件内容和观点进行增删,”应删除。
    (5)“、处理页面余缺”应删除。
    (6)“应该按”应改为“应该先送交复审者和终审者审阅通过,再按”。
    (7)“齐、请、全”应改为“齐、清、定”。
    (8)“按排”应改为“安排”。
    (9)将“表面整饰设计主要是……选择。”[转移到本段末]。
    (10)“开本和”应改为“开本、结构和”。
    (11)“版本记录安排在底封还是附书名页正面,”应删除。
    (12)“或硬平装”应删除。
    (13)“翻口和订口是否要设置、是否等宽”应改为“翻口和订口是否等宽”。
    (14)“认真负责……条件”应另行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编辑加工整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稿件经过三审决定采用就可以开始编辑加工

    B

    编辑加工整理过程中的润饰提高,有时候需要征得作者同意

    C

    编辑加工整理可以和初审同时进行

    D

    “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是编辑加工整理时应遵循的原则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编辑加工整理与审稿的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
    A

    编辑加工整理必须在稿件经过审稿已经决定采用,并且签订出版合同后开始

    B

    两者不可同时进行

    C

    编辑加工整理必须在审稿基础上进行

    D

    编辑加工整理与审稿的职责、要求相同


    正确答案: D
    解析:
    审稿与编辑加工整理两个环节之所以不可同时进行,是因为两者的职责、要求、标准不同。将两者合一,往往会仅注意末节而疏忽大端,不易察觉稿件中存在的较重大的问题。编辑加工整理必须在审稿的基础上进行。

  • 第23题:

    问答题
    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2010年真题]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主要环节之一。不论稿件来原如何,出版单位都必须安排编辑对稿件进行审读并写出审稿意见。  初审的审稿意见一般由编辑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撰写,(助理编辑撰写的审稿意见必须由具备责任编辑资格的人员负责复核并签字认可)必须写得较详细并作出审稿结论。审稿结论一般有下列几种:  第一,如果是不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重写”。审稿意见中对此要非常明确地说明理由。  第二,如果是基本符合出版要求但尚有不足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退修”,既把稿件退还给作者进行修改。审稿意见中必须说明稿件存在的问题及要求进行修改的理由,并提出修改建议。  第三,如果是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就是“接受出版。”对可出可不出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待定”。  初审的审稿意见经终审者和复审者审核通过后,编辑才可对稿件正式作出处理,就是要根据上述不同审稿结论,或把稿件退还作者,或把稿件退交作者修改,或通知作者稿件已经决定采用,或把稿件交总编室存档。  通过审稿后决定采用的稿件,有时还要进行编辑加工整理。稿件经过编辑加工整理后,应该达到“齐、清、定”这一最基本的要求。  所谓“齐”,是指稿件的各个部分齐全,不能有缺漏。具体包括:正文齐全,篇、章、节以至段落等完整无缺;如有图表,也不得遗缺;应该具备的辅文齐全;编辑校对流程记录齐全,以备查考,等等。  所谓“清”,是指稿面要清楚。具体包括:字跡清楚,不潦草;沟画清楚,没有模糊及线条交叉的地方,改动过多或线条过多之处要抄清;稿面上用铅笔标出的修改之处,如需采纳,要用色笔描清;在审稿或编辑加工整理过程中用铅笔临时写的批注意见也要用色笔描清;删除的文字要涂红;稿件各个组成部分次序分明……等等。  所谓“定”,是指所发的稿件必需是定稿。具体包括:稿件的体例和章节安排已确定;翻译的人名和地名等已经全稿统一,没有“一名多译”现象;数字、标点符号和剂量单位的使用符合规范,并且前后一致,等等。  责任编辑确认稿件已经达到“齐、清、定”后,还应报请复审者和终审者审定,才能将稿件正式发出。

    正确答案:
    (1)“来原”应改为“来源”。
    (2)“撰写,(助理编辑……认可)”应改为“撰写(助理编辑……认可),”。
    (3)“重写”应改为“退稿”。
    (4)“既”应改为“即”。
    (5)[“接受出版。”]应改为[“接受出版”。]。
    (6)“对可出……‘待定’。”删除。
    (7)“终审者和复审者”应改为“复审者和终审者”。
    (8)“,或把稿件交总编室存档”删除。
    (9)“有时还要进行”应改为“还要进行”。
    (10)“编辑校对流程”应改为“编辑流程”。
    (11)“字跡”应改为“字迹”。
    (12)“沟画”应改为“勾画”。
    (13)“也要用色笔描清”应改为“必须划去”。
    (14)“分明……等等”应改为“分明,等等”[或分明……]。
    (15)“必需”应改为“必须”。
    (16)“剂量单位”应改为“计量单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2011年真题]  对于各种来源的稿件,首先要进行编辑加工整理。  编辑加工整理通常简称“编辑加工”“加工整理”或“加工”,是对稿件从各方面进行审核并作修改润饰和规划化处理的活动。  从本质上来说,审稿和编辑加工整理都要对稿件进行审查,都要对稿件的质量把关,但两者的职责、目的、要求和标准是有差异的。审稿的职责是要对稿件作出评价,目的是决定稿件的取舍,所以要着重从宏观上把握稿件的整体质量。编辑加工整理的职责是要提高已决定采用的稿件的质量,目的是使之在形式上符合出版标准,所以重点是从各个方面具体检查原稿,对之加以框正、修饰和润色,使其内容更完善,材料更准确,逻辑更严密,体例更严谨,语言文字更通达、规范。  编辑加工整理是审稿的继续,两者不能互相取代,但可合二为一、同时进行。编辑加工整理的对象必须是经过责任编辑初审决定采用的稿件。这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  编辑加工整理的原则、步骤与方法及编辑加工整理的内容只是针对印刷型的图书而言的。期刊由于其特有的媒体特点,对于编辑加工整理工作还有一些较特殊的要求。  期刊的作者众多,呈现在期刊编辑面前的稿件往往有各种各样的格式。然而,一本期刊是一个整体,所戴作品的格式不能五花八门,必须相对地统一,这就需要编辑按照相应栏目的特点,对各篇稿件的格式进行调整,包括统一注释格式、统一标题格式、统一参考文献格式和统一相关项目格式。  期刊是不定期出版物,读者群相对固定。读者不仅关心刊物本身,而且还关注期刊出版单位的活动情况。编辑为了做好读者工作,必须多与读者沟通,介绍一些与所刊作品相关的情况。因此,序和跋成为期刊编辑的常用文体。为了吸引读者阅读某些作品或对作品作必要的交代,编辑有时还要撰写编者按或题前导引语。

    正确答案:
    (1)“首先要”应改为“首先要进行审稿。经过三审决定采用的稿件,还必须”。
    (2)[加工整理”]应改为[“加工整理”]。
    (3)“规划化”应改为“规范化”。
    (4)“在形式上符合”应改为“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都符合”。
    (5)“框正”应改为“匡正”。
    (6)“但可合二为一、同时进行”应改为“也不能合二为一、同时进行”。
    (7)“责任编辑初审”应改为“三级审稿”。
    (8)“只是针对印刷型的图书而言的”应改为“对于各种出版物都是适用的”。
    (9)“戴”应改为“载”。
    (10)“统一标题格式、”应删除。
    (11)“期刊是不定期出版物”应改为“期刊是连续出版物”。
    (12)“序和跋”应改为“编前语(卷首语)和编后记”。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