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王安石变法,认为王安石为下层民众进入仕途提供了机会
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历代变法都是对民众的盘剥,并不可取
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君臣不能以变法为名行敛财之实而苦天下
肯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孔仅等人是为君聚敛而王安石是为国理财
第1题:
(三)阅读《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大路),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日:“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日:“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日:“吾用(资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日:“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乘车人自认为凭什么条件“欲之楚”而“北面持其驾”?
【答案】“马良”、“用多”、“御者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提取文章信息能力。要在读懂文言信息的基础上作答。
第2题:
孟子:“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第3题:
宋神宗熙宁年间,起用王安石实行“()”。
第4题:
“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材料所述事件的主观目的是()
第5题: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第6题:
关于“中庸”的解释,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第7题:
下列各选项中,用“矣”表示将然,预料将要发生的某些情况的是()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不偏之为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而时中,小人而无忌惮也。
小国寡民,达则独善其身
第12题:
忠臣
异族之臣
宗室掌权者
乱臣贼子
第13题:
《大学》:“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因为后者对百姓与国家的危害更深也更直接。
第14题:
上(明太祖)日:“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明太祖()。
第15题:
提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主张的是()
第16题: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第17题: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出自黄宗羲的()
第18题: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驳斥“征利”的话语是()。
第19题: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
第20题:
范仲淹
王安石
包拯
寇准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鸡既鸣矣
余病矣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