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若有许多上师,不同的上师传不同的法,在这种情况下观修本尊法时如何观?”相关问题
  • 第1题:

    价值观如何塑人的?()

    • A、认同的事物反过来强化塑造了人
    • B、是人主动塑造了价值观
    • C、价值观是一个综合体
    • D、不同价值观吸引不同的人,从而完成塑造

    正确答案:A

  • 第2题:

    一般四念处的内观禅修与师父的四念处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一般教四念处的禅修,大部分都在第一阶段的内身、内受方面下功夫,少部分能进展到内心、内法。空海法师带的四念处禅修是完整的从第一阶段一直到第五阶段,把修行的视野,从点线面,再扩大到整个虚空。

  • 第3题:

    没有得到传承能否修上师供仪?要将谁观想成上师?未接受过相应的灌顶,是否不能观想自己化成本尊?而只能观想本尊在自己前面?


    正确答案: 严格来说,必须要有无上密灌顶才可以真正观修上师供,如果没有灌顶或者传承也可以念诵仪轨,在寺院中一般没有传承的人都直接观想宗喀巴大师就可以。观想的方位按照仪轨所要求,在面前或者顶上。

  • 第4题:

    有人说金刚瑜伽母法对末法众生加持力特别大,选择修此本尊可以吗?跟大威德有什么不同?同时修这两个本尊可以吗?


    正确答案:所有本尊都是佛,佛有三平等:即成佛资粮平等、法身平等和事业平等。
    所以说本尊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对机不同。在《胜乐续》中的确有母续在末法时期加持力大的说法,一般来说,密法中无上密成佛快速;在无上密中,母续成佛速度快些。特别是瑜伽母,是密法中的精华。
    坛城分三种,外坛、身坛和心坛,大威德只有“外坛”修法,密集和胜乐都有“身坛”修法,而“心坛”修法只有瑜伽母才有,所以被称为密法中的绝密。以前萨迦派,每次传法只有1~3人,格鲁一般也不超过7人,到拉卜楞寺拉科仁波切的时候,最多也就21人而已,再没有多的情况。
    至于个人选择什么本尊,要看个人的缘分。如果有能力,同时修大威德和瑜伽母也可以,分开时间修,比如早上修大威德,晚上修瑜伽母,或者反过来也可以。

  • 第5题:

    观呼吸的修法有次第吗?


    正确答案: 1.深呼吸,摄心念,排浊气;
    2.数呼吸,摄心念;
    3.随呼吸(跟走),意念随气息从鼻头到腹部上下流走;
    4.客观的观察,不干扰气息。

  • 第6题:

    若有许多上师,不同的上师传不同的法,在这种情况下观修本尊法时如何观?


    正确答案: 在修本尊法时上师不管有多少,修什么本尊就应该观那个本尊的传法、灌顶上师,在皈依法和上师供资粮田中以传该法的上师为主,其他上师为从属,在主师周围就座。

  • 第7题:

    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

    • A、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 B、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 C、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
    • D、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
    • E、世界观也就包括人生观

    正确答案:A,B,C,D,E

  • 第8题:

    多选题
    价值观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文化背景不同,其()
    A

    时间观不同

    B

    风险观不同

    C

    个性观不同

    D

    行为方式不同

    E

    看待新事物的观念不同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观呼吸的修法有次第吗?

    正确答案: 1.深呼吸,摄心念,排浊气;
    2.数呼吸,摄心念;
    3.随呼吸(跟走),意念随气息从鼻头到腹部上下流走;
    4.客观的观察,不干扰气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依止了多个不同教派的上师后,修法和闻思时,应怎样安排为宜?

    正确答案: 这个很简单,修哪个法,就依止那个法的上师。这个并不矛盾的,各教派都是佛法。修哪个法,这个法是哪个上师传的,就按那个上师传的来修。修另外一个法的时候,就按传那个法的上师传的来修。自己修的那个法是主要的,上师也是主要的。但互不矛盾。
    宗喀巴大师有各教派的老师,有三十多个老师,这就是榜样。大家在社会上看到,修这个教派、修那个教派,好像有矛盾,其实没有什么矛盾的,应该正确对待,主要看上师传的法是不是正确的。
    但是修的当中,不可能同时修那么多的法,只能修一种或两种法,多了就修不好。过去我们藏传佛教有一个流传的说法:“印度人修一佛,成就的多;西藏人修多佛,成就的少。”什么也修,什么都学,结果什么都不成就,这就是三心二意嘛!修法,就是要专心致志,无论哪一派的法,如果皈依了,修行就抓住那个来修就对了。不要像吃菜一样,各种菜点了一堆,什么都想吃,这对修法没有什么好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你在观修饿鬼的痛苦时,是如何观修的?你自己有哪些收获?

    正确答案: 外障饿鬼身瘦肢细,数百年中连水的名称也没听过,恒受饥渴逼迫、他众损害,心不悦意。虽然看到大海与树林等,但赶到那里时,海已干、树已枯,甚至变成损害自己的兵器。
    内障饿鬼腹大如盆地、嘴小似针眼,平时得不到任何饮食,即使得到一星半点,吞到肚中之后,也会变成火焰烧烂内脏,烟从口鼻中冒出。
    每一特障饿鬼身上,都住着成群的小饿鬼,喝它的血,吃它的肉,因而十分痛苦。
    我们一天没吃饭,或者一顿饭没有吃,饥饿的痛苦就难忍受,而今无量无边的众生因业力现前,正在感受饿鬼之苦,生不如死。为了救度它们脱离这种痛苦,也为了自己不转生于如此痛苦的饥饿界,我必须勤修正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价值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文化背景不同,时间观不同

    B

    文化背景不同,风险观不同

    C

    人的价值观是一成不变的

    D

    人的价值观因所持立场不同而异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3题:

    依止了多个不同教派的上师后,修法和闻思时,应怎样安排为宜?


    正确答案: 这个很简单,修哪个法,就依止那个法的上师。这个并不矛盾的,各教派都是佛法。修哪个法,这个法是哪个上师传的,就按那个上师传的来修。修另外一个法的时候,就按传那个法的上师传的来修。自己修的那个法是主要的,上师也是主要的。但互不矛盾。
    宗喀巴大师有各教派的老师,有三十多个老师,这就是榜样。大家在社会上看到,修这个教派、修那个教派,好像有矛盾,其实没有什么矛盾的,应该正确对待,主要看上师传的法是不是正确的。
    但是修的当中,不可能同时修那么多的法,只能修一种或两种法,多了就修不好。过去我们藏传佛教有一个流传的说法:“印度人修一佛,成就的多;西藏人修多佛,成就的少。”什么也修,什么都学,结果什么都不成就,这就是三心二意嘛!修法,就是要专心致志,无论哪一派的法,如果皈依了,修行就抓住那个来修就对了。不要像吃菜一样,各种菜点了一堆,什么都想吃,这对修法没有什么好处。

  • 第14题:

    你在观修饿鬼的痛苦时,是如何观修的?你自己有哪些收获?


    正确答案: 外障饿鬼身瘦肢细,数百年中连水的名称也没听过,恒受饥渴逼迫、他众损害,心不悦意。虽然看到大海与树林等,但赶到那里时,海已干、树已枯,甚至变成损害自己的兵器。
    内障饿鬼腹大如盆地、嘴小似针眼,平时得不到任何饮食,即使得到一星半点,吞到肚中之后,也会变成火焰烧烂内脏,烟从口鼻中冒出。
    每一特障饿鬼身上,都住着成群的小饿鬼,喝它的血,吃它的肉,因而十分痛苦。
    我们一天没吃饭,或者一顿饭没有吃,饥饿的痛苦就难忍受,而今无量无边的众生因业力现前,正在感受饿鬼之苦,生不如死。为了救度它们脱离这种痛苦,也为了自己不转生于如此痛苦的饥饿界,我必须勤修正法。

  • 第15题:

    在观修每一个引导时,如何观察修和安住修?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正确答案: 在修学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忘记祈祷和发愿,同时要把其中的内容逐字逐句记得清清楚楚,然后再进行思维和观修,这即是所谓的观察观和安住修。作为初学者,刚开始肯定不能直接安住,所以在修每一个引导时,首先应该观察修,然后观察与安住轮番修,最后才能自然安住——修什么样的法都是这样。
    平时做得不够,愿如理修持。

  • 第16题:

    应该如何观修无常?


    正确答案: 人生无常之理,《菩提道次第》中将之概括为“三理”、“九因”、“三决定”。
    “三理”是:
    (1)生必然死亡理。
    (2)死无定时理。
    (3)死时唯有佛法堪用之理。
    “九因”为:
    (1)人的死亡无法改变。
    (2)人的寿命处于日减月损,无法增补。
    (3)人的一生短暂而能为长远利益学修佛法的机会甚少。
    (4)人类寿命长短没有绝对的期限。
    (5)人的生因少而死因多。
    (6)人的生命脆弱,经不起风险。
    (7)物质财富对人的死亡无能为力。
    (8)亲朋好友挽救不了生命。
    (9)平时有用的身体,面对死亡却无能为力,最终会变成一具僵尸。
    “三决定”:
    (1)决定学修佛法。
    (2)决定立即学修佛法。
    (3)决定全力以赴地学习佛法。
    只有如此,才能在面临死亡和死亡过程中有恃无恐,安然面对。

  • 第17题:

    西方学术界对什么是企业的价值观有不同的看法。“在确定企业利润水平的时候,把员工、企业、社会的利益统筹起来,不能失之偏颇”,这种价值观是()。

    • A、最大利润价值观
    • B、社会责任价值观
    • C、育人价值观
    • D、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生命价值与质量观和道义论的区别点在哪()。

    • A、在生命价值观上与道理论不同
    • B、在医学价值观上与道理论不同
    • C、在医务价值观上与道义论不同
    • D、在时光价值观上与道义论不同
    • E、以上皆是

    正确答案:E

  • 第19题:

    单选题
    (2015山东济南)《学记》明确提出“师严而后道尊”的思想,这反映的是()。
    A

    教育观

    B

    教学观

    C

    教师观

    D

    学生观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没有得到传承能否修上师供仪?要将谁观想成上师?未接受过相应的灌顶,是否不能观想自己化成本尊?而只能观想本尊在自己前面?

    正确答案: 严格来说,必须要有无上密灌顶才可以真正观修上师供,如果没有灌顶或者传承也可以念诵仪轨,在寺院中一般没有传承的人都直接观想宗喀巴大师就可以。观想的方位按照仪轨所要求,在面前或者顶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有人说金刚瑜伽母法对末法众生加持力特别大,选择修此本尊可以吗?跟大威德有什么不同?同时修这两个本尊可以吗?

    正确答案: 所有本尊都是佛,佛有三平等:即成佛资粮平等、法身平等和事业平等。
    所以说本尊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对机不同。在《胜乐续》中的确有母续在末法时期加持力大的说法,一般来说,密法中无上密成佛快速;在无上密中,母续成佛速度快些。特别是瑜伽母,是密法中的精华。
    坛城分三种,外坛、身坛和心坛,大威德只有“外坛”修法,密集和胜乐都有“身坛”修法,而“心坛”修法只有瑜伽母才有,所以被称为密法中的绝密。以前萨迦派,每次传法只有1~3人,格鲁一般也不超过7人,到拉卜楞寺拉科仁波切的时候,最多也就21人而已,再没有多的情况。
    至于个人选择什么本尊,要看个人的缘分。如果有能力,同时修大威德和瑜伽母也可以,分开时间修,比如早上修大威德,晚上修瑜伽母,或者反过来也可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生命价值与质量观和道义论的区别点在哪()。
    A

    在生命价值观上与道理论不同

    B

    在医学价值观上与道理论不同

    C

    在医务价值观上与道义论不同

    D

    在时光价值观上与道义论不同

    E

    以上皆是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生命价值与质量观和道理论的区别点有四点:
    1、在生命价值观上与道理论不同 
    2、在医学价值观上与道理论不同
    3、在医务价值观上与道义论不同
    4、在时光价值观上与道义论不同

  • 第23题:

    单选题
    有关幸福观的涵义,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是主观感受,不同阶级、不同人生价值观有不同的幸福观

    B

    是主观感受,不同阶级、不同人生价值观有相同的幸福观

    C

    是客观感受,不同阶级、不同人生价值观有不同的幸福观

    D

    是客观感受,不同阶级、不同人生价值观有相同的幸福观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