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有些人想:“既然这个身体不清净,那我就不吃不喝,用种种苦行来折磨它,让它早点死了好。”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有些人想:“既然这个身体不清净,那我就不吃不喝,用种种苦行来折磨它,让它早点死了好。”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不对。人身是修习正法的基础。要修习佛法、度化众生,人身是关键,如果没有很大必要,绝不能随意去损伤身体。大乘菩萨学处中有规定,如果对众生利益不大,为小善而砍断四肢等身分,或经常不吃不喝,行一些无有义利的苦行,折磨自身,这是外道的行径,是绝对不开许的。
我们修持正法的暇满人身,是往昔于累劫中持戒积福所得的善果,利用这个人身,可以圆满广大资粮,利益无量众生。这样宝贵的修法工具,如果随随便便损坏了,这是对自他众生极不负责的行为。圣天论师在《四百论》中云:“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有些人想:“既然这个身体不清净,那我就不吃不喝,用种种苦行来折磨它,让它早点死了好。”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些人看到佛像就马上磕头,看到怨恨的敌人就咬牙切齿,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恭敬佛像可以积累资粮、净除业障,而敌人也是一样,依靠他的损害,自己才有机会修安忍,才能圆满安忍波罗蜜多的功德。二者都是修行所缘,故应平等恭敬。

  • 第2题:

    有些人认为:“菩萨戒不同于别解脱戒,即使犯了根本戒也可以重受,所以犯了也不要紧,忏悔再受就行了。”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因为这样去做,守持菩提心功德与舍戒堕罪相互间杂抵制。每一次犯戒的堕罪力牵引着你堕入恶趣,每一次受戒的功德牵引你上升善趣,两种力量轮流牵引,要在生死轮回中辗转很长时间。就像两个人拉同一辆车,一个往东拉,一个往西拉,争扯不休,谁也到达不了目的。舍戒与守戒也是在菩提道上朝两个相反方向的力量,使自己不能很快地成就。不仅自己得在轮回里拖很长时间受苦,对他人也不能作很大的利益事业。若坚持守护菩萨戒而不杂有堕罪的垢染,就像一直朝一个方向前进一样,善根会日日增长,很快就会获得成就而利益无量众生。

  • 第3题:

    有些人认为所谓“中阴”,是藏传佛教独有的说法,汉传佛教中根本没有听说过。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佛在很多经典中都提到了今世、来世、中阴,不仅是大乘的显宗、密宗,就连小乘的《俱舍论》中,也将中阴的经过讲得非常清楚。如果你不承认中阴的存在,那也不应该承认晚上的梦境和白天的经历了。

  • 第4题:

    “既然身体是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没有任何精妙之处,那还是早点死了好,生病也不要吃药了。”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尽管身体是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但诚如《中观四百论》所说:“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如果利用这个身体守持净戒、行持布施等六度万行、发起殊胜的菩提心,虽然它是非常不清净的东西,但却能依靠它让心得到永恒的解脱、永恒的快乐。《前行》中也有教言说:“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鉴于此,我们不能随便糟蹋这个身体,而应依靠
    它来行持善法帮助众生、利益众生。

  • 第5题:

    既然行住坐卧皆离不开行苦,一切都成了造罪业的因,那我们是不是要不吃不喝、什么都不能做?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并非如此。
    藏地的措智让珠等大德,也讲过清净食物的诸多功德,因此享用饮食并不过分,关键是要明白:这些饮食的背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恶业。
    任何经典中都没有说,你做一件事情时,如果间接导致了众生被杀,就要承担杀生的所有罪过。虽然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不知不觉会牵涉许多恶业,但只要你来到这个世界,就难免如此,想完全清净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这个世间上,不掺杂一点罪业的饮食,哪里都找不到。然尽管如此,大家也不要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所有事物,而应关心它背后的一切,为那些相关的众生多作回向。

  • 第6题:

    有些人认为:“佛陀既然是万能的,又有无边的大悲心,就应该把所有众生都度成佛。”这种想法合理吗?请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不合理,不能因为众生没有都成佛而否定佛的功德,就像无根之草,天雨再多也无法令其获益,同样,众生没有一一成佛,是由于根基的差别,不是佛的过失。《现观庄严论》的讲义中说:佛陀度化众生有清净、圆满、成熟三种方式。所谓“清净”,是指断除最后有者相续中细微的无明种子,令其彻悟一切万法的真相,获得圆满的无学道佛果;所谓“圆满”,就是把众生安臵于道上,圆满一地到十地的诸种功德;所谓“成熟”,是把众生安臵于道的所依(包括资粮道和加行道),即有些众生由于因缘没有成熟,暂时不能得到有学道的果位,但在他们相续中种下善根,使其在佛的教法下成熟,今后获得解脱。以此三种方式,将有缘者分别安臵于果上、道上、道的所依上,因此,佛的度生事业是周遍、恒常、不间断的。

  • 第7题:

    问答题
    有些人认为:“六度要逐一行持方可圆满,布施时不能持戒,持戒时不能修安忍……”这种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这种想法不正确。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讲过,行持大乘佛法饶益众生,六度万行不可缺少,佛陀在因地时,所有行为均可摄于六波罗蜜多中。因此,我们听闻佛法、修学佛法、弘扬佛法时,具足六度至关重要,若不具足六度,不一定属于大乘佛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有些人想:“算命的说我能活到八十岁,所以我今天肯定不会死。”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想法而已,其实谁也没有“今天不死”的理由。人寿皆由业力感召,善恶业成份不断变化,寿命也不停变化,而算命先生无法测准业力变化。大家都知道袁了凡居士,他的一生充分说明了这点。算命先生的卜算难以成立“现在我们不会死亡”这种观点,其它理由也无法找到。所以,谁也不敢保证今天不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有些人认为:“佛陀既然是万能的,又有无边的大悲心,就应该把所有众生都度成佛。”这种想法合理吗?请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不合理,不能因为众生没有都成佛而否定佛的功德,就像无根之草,天雨再多也无法令其获益,同样,众生没有一一成佛,是由于根基的差别,不是佛的过失。《现观庄严论》的讲义中说:佛陀度化众生有清净、圆满、成熟三种方式。所谓“清净”,是指断除最后有者相续中细微的无明种子,令其彻悟一切万法的真相,获得圆满的无学道佛果;所谓“圆满”,就是把众生安臵于道上,圆满一地到十地的诸种功德;所谓“成熟”,是把众生安臵于道的所依(包括资粮道和加行道),即有些众生由于因缘没有成熟,暂时不能得到有学道的果位,但在他们相续中种下善根,使其在佛的教法下成熟,今后获得解脱。以此三种方式,将有缘者分别安臵于果上、道上、道的所依上,因此,佛的度生事业是周遍、恒常、不间断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有些人认为佛陀只能治疗心里的疾病,身体上的疾病只有医生才能治,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正确。佛陀在世时,耆婆医师自认为医术特别高明,有一次对佛陀说:“医治众生内心的疾病,您的教法甘露是举世无双,但治疗众生身体的疾病,我耆婆应该是世间第一。”佛陀为了摧毁他的傲慢,遂将他带到一个雪山上找了很多草药,并将每种草药的来源、功效、药性、治病方法讲得清清楚楚,而耆婆医师对这些草药,有些根本不认识,有些只知其名称而不知作用……。经过这件事情后,他完全消除了傲慢,心悦诚服地认为佛陀不仅是烦恼病的医王,在治疗身体疾病方面,自己也是望尘莫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有些人认为:“菩萨戒不同于别解脱戒,即使犯了根本戒也可以重受,所以犯了也不要紧,忏悔再受就行了。”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因为这样去做,守持菩提心功德与舍戒堕罪相互间杂抵制。每一次犯戒的堕罪力牵引着你堕入恶趣,每一次受戒的功德牵引你上升善趣,两种力量轮流牵引,要在生死轮回中辗转很长时间。就像两个人拉同一辆车,一个往东拉,一个往西拉,争扯不休,谁也到达不了目的。舍戒与守戒也是在菩提道上朝两个相反方向的力量,使自己不能很快地成就。不仅自己得在轮回里拖很长时间受苦,对他人也不能作很大的利益事业。若坚持守护菩萨戒而不杂有堕罪的垢染,就像一直朝一个方向前进一样,善根会日日增长,很快就会获得成就而利益无量众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有些人认为:“我现在身体健康、丰衣足食,生活顺缘圆满具足,所以放逸一点无所谓,以后再精进也不迟,反正自己无病无灾,时间还长着呢!”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这种想法只不过是自己欺骗自己而已。
    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无常的,就像过山的瀑布水一样,一刹那也不会停留,从我们出生时起,即使没有遇到违缘,它也在日缩月减,不停地向死亡奔去。不仅如此,我们的身体也是暂时的借用品,是死主暂时借给我们的宅舍,主人什么时候要收回去,谁都无法决定。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房客,死主随时都有可能通知自己从身体这个房间里搬走。所以即使自己无病无灾,也不能认为自己不会马上就死,而应当抓紧时间精进修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有些人办事情失败了,就对别人发脾气,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不合理。事情失败了,假设尚有扭转的余地,那有什么不高兴的呢?如果已经不可救药,如同碗打破了一样,伤心苦恼又有什么用呢?发脾气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使人失坏许多有益的善行。

  • 第14题:

    我们为什么不能随便割草挖地?有些人认为就算触犯了,也不过是一个轻罪,应该没有太大的过失。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大乘经论中说:凡是对众生无利益之事,皆应舍弃。挖地割草之类活动,除了修建茅棚、修补寺庙等有一些特殊开许外,其余都严格遮止。假如毫无意义地挖掘土地、割砍草木,这种放逸行为对众生没有丝毫利益,甚至要伤害小虫子的生命,于无义中违背圣教,积聚罪业。
    这种想法不对。如果明白这些道理后还要明知故犯,故意违背佛制戒,将招致痛苦的果报。如同翳罗叶龙王,前世为迦叶佛座下的比丘,因砍树而招致恶报,堕入龙类,头上生大翳罗树,痛苦不堪。故不可轻视细微学处。

  • 第15题:

    有些人想:“既然这个身体不清净,那我就不吃不喝,用种种苦行来折磨它,让它早点死了好。”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人身是修习正法的基础。要修习佛法、度化众生,人身是关键,如果没有很大必要,绝不能随意去损伤身体。大乘菩萨学处中有规定,如果对众生利益不大,为小善而砍断四肢等身分,或经常不吃不喝,行一些无有义利的苦行,折磨自身,这是外道的行径,是绝对不开许的。
    我们修持正法的暇满人身,是往昔于累劫中持戒积福所得的善果,利用这个人身,可以圆满广大资粮,利益无量众生。这样宝贵的修法工具,如果随随便便损坏了,这是对自他众生极不负责的行为。圣天论师在《四百论》中云:“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

  • 第16题:

    有些人认为:“我现在身体健康、丰衣足食,生活顺缘圆满具足,所以放逸一点无所谓,以后再精进也不迟,反正自己无病无灾,时间还长着呢!”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这种想法只不过是自己欺骗自己而已。
    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无常的,就像过山的瀑布水一样,一刹那也不会停留,从我们出生时起,即使没有遇到违缘,它也在日缩月减,不停地向死亡奔去。不仅如此,我们的身体也是暂时的借用品,是死主暂时借给我们的宅舍,主人什么时候要收回去,谁都无法决定。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房客,死主随时都有可能通知自己从身体这个房间里搬走。所以即使自己无病无灾,也不能认为自己不会马上就死,而应当抓紧时间精进修行。

  • 第17题:

    有些人认为痛苦是咎由自取,并非因缘所生,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如果痛苦不是因缘生,而可以自主取舍,那么世间的人们都是厌恶痛苦的,一切有情都应没有痛苦才对。但事实却相反,每个人的身心内外,都有着种种的痛苦在烦扰逼迫,根本无丝毫自由自主的力量。

  • 第18题:

    问答题
    有些人看到佛像就马上磕头,看到怨恨的敌人就咬牙切齿,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恭敬佛像可以积累资粮、净除业障,而敌人也是一样,依靠他的损害,自己才有机会修安忍,才能圆满安忍波罗蜜多的功德。二者都是修行所缘,故应平等恭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有些人办事情失败了,就对别人发脾气,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合理。事情失败了,假设尚有扭转的余地,那有什么不高兴的呢?如果已经不可救药,如同碗打破了一样,伤心苦恼又有什么用呢?发脾气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使人失坏许多有益的善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有些人抱怨:“我本来正在修安忍,但他一直给我制造障碍,总让我生嗔恨心!”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安忍并不是在没有人的环境中,自己一个人静静地修。修安忍必须要依靠众生,若没有众生的损害,对谁生起安忍之心?所以如果有人伤害你,这是修安忍最好的机会,千万不能生嗔恨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我们为什么不能随便割草挖地?有些人认为就算触犯了,也不过是一个轻罪,应该没有太大的过失。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大乘经论中说:凡是对众生无利益之事,皆应舍弃。挖地割草之类活动,除了修建茅棚、修补寺庙等有一些特殊开许外,其余都严格遮止。假如毫无意义地挖掘土地、割砍草木,这种放逸行为对众生没有丝毫利益,甚至要伤害小虫子的生命,于无义中违背圣教,积聚罪业。
    这种想法不对。如果明白这些道理后还要明知故犯,故意违背佛制戒,将招致痛苦的果报。如同翳罗叶龙王,前世为迦叶佛座下的比丘,因砍树而招致恶报,堕入龙类,头上生大翳罗树,痛苦不堪。故不可轻视细微学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有些人认为所谓“中阴”,是藏传佛教独有的说法,汉传佛教中根本没有听说过。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佛在很多经典中都提到了今世、来世、中阴,不仅是大乘的显宗、密宗,就连小乘的《俱舍论》中,也将中阴的经过讲得非常清楚。如果你不承认中阴的存在,那也不应该承认晚上的梦境和白天的经历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既然身体是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没有任何精妙之处,那还是早点死了好,生病也不要吃药了。”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尽管身体是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但诚如《中观四百论》所说:“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如果利用这个身体守持净戒、行持布施等六度万行、发起殊胜的菩提心,虽然它是非常不清净的东西,但却能依靠它让心得到永恒的解脱、永恒的快乐。《前行》中也有教言说:“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鉴于此,我们不能随便糟蹋这个身体,而应依靠
    它来行持善法帮助众生、利益众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有些人想:“既然这个身体不清净,那我就不吃不喝,用种种苦行来折磨它,让它早点死了好。”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人身是修习正法的基础。要修习佛法、度化众生,人身是关键,如果没有很大必要,绝不能随意去损伤身体。大乘菩萨学处中有规定,如果对众生利益不大,为小善而砍断四肢等身分,或经常不吃不喝,行一些无有义利的苦行,折磨自身,这是外道的行径,是绝对不开许的。
    我们修持正法的暇满人身,是往昔于累劫中持戒积福所得的善果,利用这个人身,可以圆满广大资粮,利益无量众生。这样宝贵的修法工具,如果随随便便损坏了,这是对自他众生极不负责的行为。圣天论师在《四百论》中云:“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