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材料一:我国明代文人夏完淳5岁知五经,7岁善诗赋词,15岁从军,17岁殉国。德国化学家卡尔·威特八九岁已能运用六国语言,并通晓数理化学科,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得博士学位。材料二: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已不如从前好了,年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材料三:中国社会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的故事: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孟轲幼年丧父,他家住在墓地附近,孟轲做游戏就学

题目
问答题
材料一:我国明代文人夏完淳5岁知五经,7岁善诗赋词,15岁从军,17岁殉国。德国化学家卡尔·威特八九岁已能运用六国语言,并通晓数理化学科,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得博士学位。 材料二: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已不如从前好了,年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材料三:中国社会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的故事: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孟轲幼年丧父,他家住在墓地附近,孟轲做游戏就学埋葬死人。他母亲怕对孟轲产生不良影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居住。孟轲住在集市旁边,又去学商贩叫卖。孟母感到这也不是教育孩子的环境,又把家搬到学校旁边住,使孟轲从小就学习礼仪。 材料四: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特尔对智商在130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进行了历时50年之久(从1921年到1972年)的追踪观察与系统研究,他的结论是,早年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地预测晚年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有成就的人并非都是家长、教师认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有恒心,做事求好、求精的人。 请结合上述的几个材料,分析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考题
更多“材料一:我国明代文人夏完淳5岁知五经,7岁善诗赋词,15岁从军,17岁殉国。德国化学家卡尔·威特八九岁已能运用六国语言,”相关问题
  • 第1题:

    提出了“做中学”的是著名的教育家()。

    • A、皮亚杰
    • B、卡尔.威特
    • C、布鲁姆
    • D、约翰.杜威

    正确答案:D

  • 第2题:

    宋代提倡“士人画”为苏轼;明代提出“文人画”一词为董其昌,并推唐代哪位为文人画始祖?


    正确答案: 王维

  • 第3题:

    老卡尔·威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就在于培养有道德的人,使人成为理想道德王国的成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唐朝科举制度中明经考察()。

    • A、五经
    • B、诗赋
    • C、对策
    • D、社测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我国现存第一部文人词集是()。

    • A、《花间集》
    • B、《敦煌曲子词》
    • C、慢词
    • D、《避暑录话》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我国古代文人画盛行的时期是。()

    • A、宋代
    • B、元代
    • C、明代
    • D、清代

    正确答案:B

  • 第7题:

    认为“思维和语言同时发生,或者先有语言”的学者不包括()。

    • A、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 B、法国哲学家迪卡尔
    • C、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
    • D、德国哲学家赫德尔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单选题
    认为“思维和语言同时发生,或者先有语言”的学者不包括()。
    A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B

    法国哲学家迪卡尔

    C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

    D

    德国哲学家赫德尔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是()
    A

    《敦煌曲子词》

    B

    《稼轩长短句》

    C

    《花间集》

    D

    《漱玉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材料一:我国明代文人夏完淳5岁知五经,7岁善诗赋词,15岁从军,17岁殉国。德国化学家卡尔·威特八九岁已能运用六国语言,并通晓数理化学科,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得博士学位。材料二: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已不如从前好了,年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材料三:中国社会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的故事: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孟轲幼年丧父,他家住在墓地附近,孟轲做游戏就学埋葬死人。他母亲怕对孟轲产生不良影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居住。孟轲住在集市旁边,又去学商贩叫卖。孟母感到这也不是教育孩子的环境,又把家搬到学校旁边住,使孟轲从小就学习礼仪。材料四: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特尔对智商在130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进行了历时50年之久(从1921年到1972年)的追踪观察与系统研究,他的结论是,早年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地预测晚年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有成就的人并非都是家长、教师认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有恒心,做事求好、求精的人。请结合上述的几个材料,分析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2)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材料一中夏完淳和卡尔·威特的事例说明了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材料二中的方仲永的例子则说明了遗传不能决定人的发展。(3)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材料三中“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环境可以推动人的发展。(4)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因素,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材料二中方仲永的例子说明了遗传因素固然重要,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作用。(5)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材料四中卡特尔教授的研究结果说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人的发展。(6)此四则材料共同说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这些因素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明代文人彭大翼在《山堂肆考》中对美女的描述用了四个词,直到今天还流传不息,是哪四个词?

    正确答案: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我国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是(),这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

    正确答案: 花间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明代文人彭大翼在《山堂肆考》中对美女的描述用了四个词,直到今天还流传不息,是哪四个词?


    正确答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 第14题:

    “社区”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社会思想家()提出。

    • A、F·法林顿
    • B、卡尔·马克思
    • C、F·滕尼斯
    • D、马克斯·韦伯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高尔夫”一词来自何种语言?()

    • A、英国
    • B、德国
    • C、荷兰语
    • D、芬兰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的编者是赵崇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我国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是(),这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


    正确答案:花间集

  • 第18题:

    美国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是音乐剧的中心。音乐剧《猫》《歌剧魅影》的曲作者是国的著名作曲家。()

    • A、英国安德鲁•洛依德•韦伯
    • B、德国卡尔•马利亚•冯•威柏
    • C、美国安德鲁•洛依德•韦伯
    • D、法国卡尔•马利亚•冯•威柏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词和短语的区别在于,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短语不是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问答题
    案例一:我国明代文人夏完淳5岁知五经,7岁善诗赋词,15岁从军,17岁殉国。德国化学家卡尔·烕特八九岁已能运用六国语言,并通晓数理化学科,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得博士学位。 案例二: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已不如从前好了,年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案例三:中国社会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的故事: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孟轲幼年丧父,他家住在墓地附近,孟柯做游戏就学埋葬死人。他母亲怕对孟轲产生不良影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居住。孟轲住在集市旁边,又去学商販叫卖。孟母感到这也不是教育孩子的环境,又把家搬到学校旁边住,使孟轲从小就学习礼仪。 案例四: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特尔对智商在130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进行了历时50年之久(从1921年到1972年)的追踪观察与系统研究,他的结论是,早年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地预测晚年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有成就的人并非都是家长、教师认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有恒心,做事求好、求精的人。 请结合上述的几个案例,分析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2)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案例一中夏完淳和卡尔•威特的事例说明了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案例二中的方仲永的例子则说明了遗传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3)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案例三中“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环境可以推动人的发展。
    (4)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因素。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案例二中方仲永的例子说明了遗传因素固然重要,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5)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案例四卡特尔教授的研究结果说明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人的发展。
    (6)此四则案例共同说明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这些因素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宋代提倡“士人画”为苏轼;明代提出“文人画”一词为董其昌,并推唐代哪位为文人画始祖?

    正确答案: 王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德国人(  )指出,“讲话的艺术在于适中”。作为口头语言的导游语言在运用时也必须掌握“适中”这个原则。
    A

    卡尔·马克思

    B

    费尔巴哈

    C

    康德

    D

    哈拉尔德·巴特尔


    正确答案: A
    解析:
    哈拉尔德·巴特尔指出:“讲话的艺术在于适中”。作为口头语言的导游语言在运用时必须掌握“适中”这个原则。“适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语音音量的强弱要适度;②语速要快慢相宜,并作好适当停顿;③语感要有分寸。

  • 第23题:

    单选题
    我国现存第一部文人词集是()。
    A

    《花间集》

    B

    《敦煌曲子词》

    C

    慢词

    D

    《避暑录话》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老卡尔·威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就在于培养有道德的人,使人成为理想道德王国的成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