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参与改写课文有一定难度。不过,李老师这一方面处理得很好:适时点拨、教师参与!
改写课文激发学生作诗潜能,也让学生对对偶、排比等修辞加深了解
教师的改写活动不够成功,没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师设置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古代散文整散、长短交错的参差美,这是诗文教学的有益尝试
第1题:
第2题:
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后,受到当地知县的刁难,先后三次更换住所。请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第几次迁居后写下的诗句?
第3题:
下列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第4题: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斯是陋室,()是()的《陋室铭》中的名句。
第5题:
阅读下面一段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师:(赞叹的,语气上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啊?生:(异口同声)好!师:(试探地)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文章的形式,还是…生:(齐声)内容!师:(满意地)好!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深刻而又富有哲理的内容!以下对这段教学片段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以传说导入课文,时间过长,不如直接揭题导入效果好
缺少学生自己朗读体验感知的过程,以老师的读代替学生读
拓展延伸偏离了课文主旨,不利于“惟吾德馨”主题的升华
整体教学活动体现了“听听——读读——画画——议议——写写”的模式
第11题:
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
空谷传响(郦道元《三峡》)
拥毳衣炉火(张岱《湖心亭看雪》)
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现代汉语句子“我是中国人”中,“是”字是判断系词。下列古汉语句子中,“是”字是判断系词的有()。
第15题:
按姚鼐的分类,下列文章各属于哪一类?陋室铭
第16题:
阅读《陋室铭》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大家学完开头两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紧接下来的一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如果将这句改成与上句句式一致的句子不是更好吗?大家改改看。(学生试着改写)生1:房不在好,有我则行。生2:室不在陋,有德则馨。师:室不在“陋”吗?对,说反了,应是室不在--“华”,我们可以改成:室不在华,有德则馨。行吗?(学生的意见不一致)那么,我们再来看这样一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它的后面几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如果按两两相对的结构,可以改为“有苔痕上阶绿,有草色入帘青:无……,无……”。同学们试着再加一加,(学生试改:无房子之华丽,无闲人来打扰;无奇花异草,无群蜂群蝶……师逐一点评)师:老师也试着加一句:无名花攀影,无贵木帮衬。现在我来整体读一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室不在华,有德则馨。有苔痕上阶绿,有草色入帘青。无名花攀影,无贵木帮衬。”大家觉得怎么样?生:缺少美的语感。师:噢,他感觉出来了,结构太一致了,没有变化,一个调子,让人生厌。文章要整散结合,长短结合,读了才会抑扬顿挫、摇曳生姿。对以上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第17题:
阅读《竹影》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空谷传响(《三峡》)
拥毳衣炉火(《湖心亭看雪》)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