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错
第1题:
简论初中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阅读教学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篇幅,毋庸置疑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体现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大部分课时,教师投入的精力和其他教学内容相比要多得多,学生也对阅读教学投入非常多的时间,因为不但课上学习阅读,课外还有阅读量的要求。虽然课程标准中要求加强听说方面的训练,但阅读教学仍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首要地位。阅读是一种能力,是人们学习知识、习得经验的基础。
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才会在语文教学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出来的,因为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文本仍然是保存和传播知识的主要方式,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仍然是阅读。
由于信息时代知识的大量涌现,且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强,如果不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如速读能力,迅速把握信息核心的能力等,则学生们离开校园以后,获得新知识的渠道就会大受影响,进而影响社会工作,终身受教育的目标则难以实现。相反,如果他们在校期间掌握了阅读方法,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他们的视野、能力就会获得终生的发展。因此学校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略
第2题:
在语文阅读中,强调文化视点的切入,不利于开掘文本的思想、美好的底蕴。
第3题:
关于英语文本云图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第4题:
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作文的世界。
第5题:
语文能力代替语文素养的表达,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在实用之外的功能,重视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修养的功夫。
第6题:
阅读有关文本阅读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各种语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纷纷呈现,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但仍存在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痕迹。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生命的光彩,迸发智慧的火花,我想只有用阅读这种感性的阳光充满语文课堂,把语文阅读贯穿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高中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力,并且最终成为学生的乐园。对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第7题:
“阅读是纯个人事,非常自觉的事”,阅读本身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在阅读中心灵能够自觉的驰骋在各种时空,各个国度,在书本中傲游,从而引发对时代,对人生的思考,但是过度重视物质生活而看不起精神生活,只停留在获取信息没有引发思考,心态浮躁,在书本中寻得心的共鸣或思想的碰撞,但是现在真正沉醉在阅读中的人却不多,只从网络上读取碎片化,表面化的信息,只停留在获取信息没有引发思考,如今很多书本,过分重视实用主义,过分强调阅读效果,如“3个月练成XX,10天可以当XX。”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第8题:
在文学读者问题上,“强调阅读是处于特定文化语境中的读者的阅读行为”之说,反映的文学观念是()。
第9题:
文本解读具有探究性,因而能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
文本作者的言语智慧体现在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
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文本解读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和优势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符号文本的内部语境是()。
第14题:
在语文学习中,下面哪项不是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资源的分类?()
第15题:
语文教材中的语音文化知识又可称为“()”,目的是供学声阅读后用。
第16题:
()强调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尊重幼儿对文本的感受和体验,促使其积极建构对文本的理解。
第17题:
()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
第18题:
某教师设置了“阅读与鉴赏”的专题,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的具体目标,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
第19题:
新历史主义十分重视文化系统与语境的关系,其语境论包括()。
第20题:
第21题:
图文阅读
看图说话
分享阅读
交互阅读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可用于对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的激发
有利于师生进行英语的话语建构
可以对文本内容作出快速分析
支持Tagul英语文本云图工具的浏览器只有IE
第24题:
情景
伴随文本
文化底蕴
元语言